第一节 句类的内涵和特点
关于句类的内涵,学界的观点向来颇有歧异。粗加归纳,大致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表述。这两种表述不仅反映出不同的句子系统观,而且也折射出不同的语法研究观。
广义的句类泛指句子的一切分类。《辞海》(1999年版)对“句类”所作的如下释语即代表性的一说:“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句子种类。如按表达功能和语气分,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按表意内容即谓语性质分,有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评议句等;按句子结构即格局分,有单句与复句、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偏正复句和联合复句等。”这种泛化的句类观大体出于顾名思义式的发挥,从根本上抹杀了句类的特性,故而为多数研究者所不取。
狭义的句类则专指句子的两种特殊分类。一种是按句子谓语的意义、性质和表达功能而分出的类,通行的做法是将汉语句子统分为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等若干类。例如:
现代中国语里的句子,可以分为三类:(一)叙述句、(二)描写句、(三)判断句。这三类句子的界限是颇清楚的。大致说起来,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词的;描写句是以形容词为谓词的;判断句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系词“是”字,为连系的工具的。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第一章
叙事句只是句子的一种,虽然是最常用的一种。此外还有三种句子:表态句。——记述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例略,下同——引者注);判断句。——解释事物的涵义或判辨事物的同异;有无句。——表明事物的有无。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第五章
根据谓语的意义或表述性质,可把单句分成动作句、存现句、判断句、形容句四类。
——张静主编《现代汉语》第二章
另一种则是按句子的语气来分类。《马氏文通》可谓首开其例。马氏将助字(语气词)分为传信和传疑两类,其实就意味着句子也有传信和传疑之别。1907年,章士钊在《中等国文典》中首次将句子分为四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1924年,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将一切句子归为五类:①决定句;②商榷句;③疑问句;④惊叹句;⑤祈使句。不过,黎氏又将祈使句附列在决定句和商榷句的名下,所谓的五类实际上是四类。(2)章氏和黎氏的分类基本确立了汉语句子的四大语气类型,并一直为后世所遵从,现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可见一斑。例如: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按照句子的语气,可以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称之为句类。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第四章
句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叫句类。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第五章
说话人根据需要采取一定的说话方式,这就是句子的语气。语气大体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根据语气区分的句子类别即句类。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电大版)第四章
语气是句子语用目的或表达用途的外在体现。句类就是根据表达用途和语用目的,即根据句子的语气类别对句子作出的分类。
——齐沪扬主编《汉语通论》第五章
狭义句类观针对句子的某一功能和用途而发,不作泛泛之论。较之广义句类观,狭义句类观颇多可取,代表了一种主流句类观。但受传统语法研究观的束缚,狭义句类观在句类解说和分类方面仍存在着以下几个值得反省的误区。
其一是界限不严。在实际研讨中,句类动辄与句型相纠缠,二者互为包容的情形屡见不鲜。如被动句、存在句等本属不折不扣的句类,却时常被置于句型研究的框架之下。
其二是层级不分。整个分类大致处于泛层级状态,基本没有顾及句类的上下位关系(如陈述句的下位句至今不详),这样就显示不出严整的句类系统。
其三是标准不清。大量的语句实例表明:将句子按语气四分是一种狭隘的处理,以致陈述语气显得过于宽泛。而着眼于谓语的意义、性质和表达功能的分类标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意性,王力、吕叔湘和张静三家的不一致恰是明证之一。
其四是类型不多。迄今为止,学界大体只从语气和谓语性质入手确立了句类的两个子系统,这样就忽视了句类的多样性,导致了分类的简单化和雷同化。
狭义句类观的误区植根于传统语法研究观的盲区,这个盲区是由当时学界对语用行为及其结果的漠视和失察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扭转上述局面,语言研究理念的更新势在必行。范晓等立足于“三个平面的理论”,在全面考察各种句子的基础上,将汉语的句子类型归为三大系统:句型、句模和句类。对这三个重要的概念,范氏作了具体的诠释:“句型是句子在句法平面分出来的类型,是指句子的句法结构的型式。句模是句子在语义平面分出来的类型,是指句子的语义结构的模式。句类是句子在语用平面分出来的类型,是指句子的语用价值或表达用途的类别。”(3)明确将句类定位于语用平面并以此与句型、句模相区别,正显示出当下学界对言语活动中语用因素的高度关注。
句型立足于语法,句模立足于语义,句类立足于语用。三者形成的机制既不同,表现出来的特点自然就迥异。较之句型和句模,句类至少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1.非单一性
一个句子只能隶属于一种句型或句模,但可以分属于多种句类。一句多类是语言中的一种客观存在,这完全由语用因素的多样性所决定。例如,一个否定句有可能兼属判断句和疑问句,一个肯定句则有可能兼属叙述句和感叹句。句类的非单一性表明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语用层面对句子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这样才能全面、准确、深入地认识句子的语用性能。
2.非一统性
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都是一以贯之的,因此,句型和句模都可以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系统。例如,汉语的句子可以从单句、复句一路往下建立起一套严整的句型系统,该系统可以视为汉语句型的唯一架构。汉语的句模也能以简单句模和复合句模为制高点建立起统领一切句模的全元系统。而汉语的句类存在多个并行不悖的系统,按语气是一个系统,按情态又是一个系统,彼此独立,互不包容。因此,汉语的句类系统是一个多维网络系统,很难从一而终。迄今为止,学界尚未能构建起汉语句类的唯一系统。
3.非限定性
一种语言在特定的时段内有多少种句型,应当是限定的,可以穷尽列举,因为它完全由有限的句法成分配置而成。句模则完全依托句法结构,于是有限的句型就决定了有限的句模。而一种语言中有多少种句类较难以确定,因为语用始终是交际中的裂变因素,具有不可控性,一个新的语用因素的产生就有可能导致一种新的句类的诞生。句型和句模可以有增有减,句类则有增无减。数量上无法控制的句类客观上加大了句类识别与划分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