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探析
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系统地梳理各利益相关者的类别,有利于组织区别他们的重要性以及所在的层次,有利于组织的有效管理。
一、国外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国外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式,被专家学者广为认同的是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分法两大类。
(一)多维细分法
多维细分法是指从单一特征或多个特征维度出发,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弗里曼(1984)从所有权、经济依赖关系、社会利益关系三个角度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类:①对企业拥有所有权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持有公司股票者,譬如董事、经理人员等;②与企业有经济依赖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消费者、雇员等;③与企业有社会利益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特殊群体等。弗雷德里克(1988)按照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分成两类:①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员工、股东、消费者等;②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社会团体、其他团体等。格兰特(1991)从威胁的潜力和合作的潜力两个维度,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四类:①支持型利益相关者,主要有管理者、董事会、母公司等;②边缘利益相关者,主要有股东、员工等;③混合型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代理商等;④反对型利益相关者,主要有竞争对手等。查克汉姆(1992)按照企业与相关群体是否存在交易性合同关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两类:①契约型利益相关者,主要有股东、顾客、雇员等;②公众型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部门、消费者、当地社区等。克拉克森(1994, 1995)归纳了两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方法。1994年,克拉克森根据相关群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险的种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自愿的利益相关者和非自愿的利益相关者;1995年,他根据相关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又将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
威勒(1998)将社会性维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中,结合克拉克森提出的紧密性维度,威勒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四种:首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首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及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沃克和麦芮(2002)根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承诺的不同层次对其加以评估,按态度和行为的忠诚度高低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完全忠诚、易受影响、可保有和高风险四类,认为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战略性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最大化并致力于保持这些完全忠诚的利益相关者。
从多个维度来细分利益相关者的思路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认识。然而这些分类方法普遍都停留在学院式的研究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米切尔评分法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米切尔、阿格尔和伍德提出了米切尔评分法。米切尔评分法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米切尔详细分析了学术界有关利益相关者的27种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合法性、权力性、紧迫性。合法性,是指一个特定群体是否被赋予了对企业的索取权利,这种权利是有法律效力的;权力性,是指某一群体是否有一定的地位以及能力,能够影响企业的决策;紧迫性,是指某一群体的要求是否能立即引起管理层的关注。三者至少符合一条,否则不是利益相关者。三个基本条件不同程度的组合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三种属性进行评分,不同的分值表明该团体或个人是否属于利益相关者以及判定利益相关者的类别,可以将企业利益相关者分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兼具三种属性)、预期利益相关者(兼具两种属性)、潜在利益相关者(只具一种属性)。详见表1-2。
表1-2 米切尔评分法结果认定
二、国内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代表性观点。
万建华、戴志望和陈建(1998)根据利益相关者是否与企业有官方的、正式的契约,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一级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财务资本所有者、顾客等)和二级利益相关者(包括社区、公众等)。
陈建煊(2000)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两类:①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经营者、股东和员工,他们作为产权主体,都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经营者将自己的管理经营能力视为管理资本,股东则投入货币等实物资本,劳动者则投入专用性人力资本。他们都要求作为资本所有者而加入现代企业,从而分享企业的经营业绩,最终形成了管理资本所有者、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三大利益相关者主体,所以从本质上说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契约。企业的活力不仅来自一方,更来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这要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经营者追求更高的工资待遇、福利分红以及管理权最大化等;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更多的利益回报以及对企业的更大控制权;劳动者则追求更多的工资收入,更好的福利待遇,优良的工作环境,受到尊重,工作稳定,享有隐私权,言论自由等。②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政府、社区、环境、竞争者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不再是封闭的系统,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泛,企业也越来越关注。
李心合(2001)从威胁性和合作性两个角度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四类:①支持型利益相关者。这类利益相关者往往与企业之间保持密切的经济联系,因此会成为企业的支持者,主要有股东、供应商、员工等。②不支持型利益相关者。这类利益相关者往往与企业之间是一种非合作关系,甚至是对立关系,主要有社区、竞争对手、媒体等。③混合型利益相关者。这类利益相关者往往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有合作又有冲突,主要有政府、顾客等。④边缘利益相关者。这类利益相关者往往与企业之间的关联不紧密,但又有一定的联系,主要有消费者利益保护组织、雇员的职业联合会等。
陈宏辉(2003)从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主动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将其定义的10类利益相关者细分为以下三类:①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有管理人员、股东、员工等;②蛰伏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和分销商;③边缘利益相关者,主要有社区、特殊团体等。
吴玲(2006)从资源依赖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两个维度把不同技术特征、不同性质以及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关键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一般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四类。温素彬和方苑(2008)按照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形态的种类,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货币资本利益相关者、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郝桂敏(2007)、李红玉和陆智强等(2009)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划分。孙珊珊(2015)将利益相关者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创立者、股东、员工;②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消费者、配套供应商、政府、社区、居民、媒体、社会团体等;③受企业活动影响的对象,主要有人类后代、自然环境、非人物种等。企业的成败与所有利益相关方均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