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州园林
1 |
理念 |
宗法自然文人情趣 |
苏州园林的布局
苏州每一座园林的布局,都有它自身的章法。所用方略无非就是因地制宜,描其形,塑其骨,丰其架,补其血,增其肉。在此,仅以拙政园为例,列出苏州园林的基本骨架究竟为何。
设计理念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都脱不开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天人合一。无论是效法自然,还是蕴涵诗情画意,都只为天人合一的理念而服务。至于拓展空间的多维感,或是以各种方法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也不过是不同的处理手法和表现手法,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天人合一
《园冶》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早早地将园林的最精要点列进了书内,至今无人能撼动他在园林设计和建造领域的地位。这完全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审美风格——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所出作品求一个自然天成,即“天人合一”精神。
仿自然山水格局
“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构土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这也便在说,在构园筑园之先,心中必须有沟壑万千,有江河湖海。终筑园师之所能,无非就是为了顺应山川草木的自然造化,而虚拟出有物之间的园林山水。
表现手法诗情画意
《园冶》中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园林所表达的正是人们对自然山水审美的精炼概括,是人对生存空间的要求,是可居可游的实境,也带有许多对山水审美的情趣。叠山理水、巧做花木,都是巧心经营下一种造景的手段,使园林内充满生气,绿意盎然。
视阈扩展巧于因借
在营造园林的视觉感受时,“借”这个字常常被用到。借石景,借水景,借屋景,借花景,借园内之景,更可借园外之景。用到极致,远山远水,塔楼阁亭都是囊中之物。如从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便是一类借景,足足扩展了一倍的空间。
空间序列循序渐进
苏州园林中,各个造园元素之间及各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存在空间感的循序渐进。时敞时奥,时藏时露,时曲时直,忽开忽合,有放有收的变化关系:呼应,依存,承托,顾盼,承应,挪让,穿插,渗透,牵连,过渡,层次,起伏,交错,间隔,流动,断连,进退均是。
视觉效果小中见大
苏州园林的造园者很善于创造出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大小空间的巧妙组合,能使视觉效果发生改变。如“曲径通幽,庭院深深”,可产生曲折的艺术效果,且使主要空间显得更加开阔,正如留园的入口欲扬先抑的空间组合是佳例之一。
情感表达含蓄优雅
中国古代文人在情感表达上相当含蓄,作为文人思想的再现者,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非常丰富,但表达情感的方式仍旧采用含蓄娴雅的委婉意思。如耦园的设计相辅相成,相对相望,处处让人联想到沈秉成和严永华伉俪枕波双隐的佳话。
处理手段
为了师法自然,园主们仿自然山水的格局,引入小园天地;为了含蓄表达园主们的情感和思想,园主们仿山水画的意境规划园林,取好名,用好诗,建好楼,植花木;为了使园林鲜活灵动起来,生气纵横,园主们还要在规划园林时用上各种构景的手段,好比叠山理水,在哪里放哪块石头,放怎样的石头,石势为何,单放群叠,都各有来处。
取名
园林的名字由来,更能恰好地验证数千年的文人风骨,其名,不外乎以下三种:言志、解嘲和自省。
言志:多体现孤高傲世的文人风骨和士大夫情调,如留园的“五峰仙馆”和“安闲处”,拙政园的“待霜亭”和“兰雪堂”;或者彻底隐居者的那些纠葛心态,如沧浪亭中“面水轩”、“观鱼处”、“明道堂”等便是好例,是园主心藏东山再起的明 证。
解嘲:多自我解嘲官场失意。“拙政园”的名字,便起意于远离政事一心理好小宅便万事大吉;“网师园”的名字,表示园主只适合做江湖中渔翁,其中亦含自嘲意味;退思园,也表示退而思过,借以自嘲。
自省:多是园主对过往历事的反思之心。留园的“静中观”便是一例,刘禹锡诗写道:“众音徒起灭,心在静中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也有禅家理论,用以声显静的手法表达佛教的虚空美和寂静美,从而点出更为深远的意境。
山水画
大部分的苏州园林,都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如善做构园布局,以求取法自然;善处理虚实关系,曲直、疏密、开合、明暗上有清晰的脉络;善依仿诗意,寓景抒情......
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四个字——创造意境。
留园:留园“远翠阁”楼下是“安闲处”,题名取意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安闲花”的诗意,再如紧靠濠濮亭的曲溪楼,题名语出王羲之“流觞曲水”的典故。
拙政园:拙政园“与谁同坐轩”为一弧形扇亭,取意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绛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如拙政园中部的“待霜亭”,题字取唐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诗句 意。
狮子林:狮子林“辑峰指柏轩”取意于高启诗“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如“幽香疏影楼”,取意宋林逋《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幽香浮动月黄昏”;如“问梅阁”取意于唐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昨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构景手段
园林的自然景观非浑然天成者,要从生境转至画境,使得园林有移步换景之趣,有小中见大之意,便需要构景手段。传统的构景手段有如下几点。
障景:也叫抑景,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中国人历来讲究含蓄,所以最佳的景致必定不是放在大门口令人一眼即知,那般的园林布置太过粗糙,好似暴发户炫财一般无趣。山石、楼阁、曲廊等物都可拿来做障景。最典型的如沧浪亭,入园先用一座假山遮挡精彩园景,再如拙政园的枇杷园。
添景:单有远景,没有近景相称,有时也很无趣。为免景物过于单薄,好似林黛玉一般娇弱无力,造园者总会采取添景的方式增加近景或过渡景观。取花木,取乔木,都是一种添景的方式。此法几乎在所有园林中都会使用。
夹景:若风景在远方,如山,如塔,如桥,造园者就需注意观景处的视线两侧是否会单调。他们常常用小亭小轩或花木屏障添补视线两侧的位置,使得远方的风景线更富有诗情画意。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对景:园林中,登上楼阁的感觉,与转身上亭榭再观前度楼阁的感觉,大有不同。这无非是说从甲到乙,与从乙到甲的游览感觉,将大为不同。亭、台、楼、阁、榭,与堂、山、桥、树木乃至花卉,都可为对景。互为对景的具体实例,在各园林的经典建筑中多有涉及。
框景:用门窗洞或乔木树枝合抱而成的取景框,取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美景在内。就好似相机的取景框,这些园林的景框框住的,是远方景致的春夏秋冬四季胜境。
漏景:常常与游廊上的漏窗相关联。园林的围墙或游廊的墙上,常常设漏窗,雕刻出各种几何图形或是常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漏窗间有窗隙,“漏出”园外、墙外的各种美景,即漏景。环秀山庄复廊上的漏窗漏景大大有名。
借景: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景的存在,是因园林的空间有限。大如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大到动辄百顷之地,小到数亩之园,它们的土地空间都是有限的。借景的妙处,在于从横向或纵向的景色布置上打主意,让游人能扩展视野和联想,以期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