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FDI影响市场结构的作用机理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方式大致有2种: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进入方式不同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也不同,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新建投资占主导,下面我们主要分析新建投资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机理。
2.3.1 外商直接投资与市场集中度
1.外资进入时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外资以新建投资的方式进入我国,一般情况下短期内会增加市场中企业的数量,有助于降低市场集中度,促进竞争。但也存在新建投资进入时提高某些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情况,我国的轿车产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政府方面:我国政府在一些行业中实行只引进少数几家跨国公司,以便给国内企业留下市场空间的政策取向,从而导致跨国公司在进入初期因为其垄断优势会占据垄断地位,提高了行业市场集中度。
(2)跨国公司方面:跨国公司的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大,这导致其所占市场份额也相应较大;跨国公司进入后利用其规模优势和其他优势兼并当地竞争对手;跨国公司在当地获得市场主导地位后,建立高进入壁垒;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在国内是全新产品。
(3)国内企业方面:国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扩张手段欲对抗跨国公司的竞争,但由于实力悬殊,被迫退出该行业或被其他企业兼并。
2.外资进入后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从理论和逻辑角度看,跨国公司进入后,会导致东道国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但外资进入后对不同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的具体影响还取决于以下4个因素:
(1)跨国公司的规模以及持续增长的能力。跨国公司在进入发展中国家后会不断追加投资,如果东道国国内企业不相应增加投资,其与跨国公司规模差距就会不断扩大,外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兼并当地的企业,从而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但如果东道国国内公司与外资企业实力相当,外国公司的相对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外国公司进入就会加剧市场竞争,降低市场集中度。
(2)东道国本地厂商对跨国公司进入的反应,以及本地厂商的技术开发和模仿学习能力。当国内企业与进入的跨国公司竞争力差距太大时,外资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竞争也能对国内企业产生积极效应,刺激它们节约成本,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和经验,改进营销手段,培养其竞争能力,开拓市场,从而降低市场集中度和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国内企业能否有效地同跨国公司进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消化和发展技术的能力和步伐。
(3)东道国国内原有的市场集中程度。如果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寡头垄断的高进入成本的行业,能使集中度降低,促进竞争;如果外资进入以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为主的竞争型行业,则可能由于其竞争优势而导致集中度的提高。
(4)跨国公司进入时所带来的新产品在初期会形成垄断,但市场长期的竞争状况结果取决于是否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或贸易品进入。只要政府没有赋予跨国公司独占权,单一跨国公司不可能长期控制我国某一行业或产品的市场。
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比较复杂,很难得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但总的来看,跨国公司的进入作为一股外来市场竞争力量,必定会增强原来市场的竞争程度。如果大型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市场集中度较高或刚开放的垄断行业,一般会降低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反之,则会提高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2.3.2 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入壁垒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从时间上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投资进入时,外资对东道国产业进入壁垒的突破;二是直接投资进入后,外资对东道国产业进入壁垒的重建。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领域针对直接投资进入壁垒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第二方面。
“海默—金德尔伯格垄断优势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其垄断优势的扩张,这种垄断优势使跨国公司相对于东道国国内企业处于有利地位,跨国公司为了保持这种优势,会利用这种垄断优势在进入东道国后运用一系列竞争策略和市场手段排挤竞争对手,从而提高东道国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
具体来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后,将形成并提高以下4种进入壁垒:
(1)绝对成本壁垒。跨国公司成功进入东道国后,一是利用其生产技术上的相对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相结合,使其生产成本得以降低;二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以及高度垂直一体化的程度,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内部分工优势在供应资源上享有价格优势。这样跨国公司便构筑起对东道国厂商的绝对成本进入壁垒。
(2)规模经济壁垒。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一方面通过垂直一体化、并购等各种规模扩张的市场行为,使其在东道国的生产规模与市场份额得到迅速扩大,为潜在进入厂商留有较小的市场空间,使其进入因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而无法盈利,从而形成有效阻止效应。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是先进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拥有者,进入后会有意无意地促进并提高相关行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从而降低生产和管理的边际成本,提高相应行业的最小有效规模。
(3)产品差异化壁垒。现有企业的差异化可以使顾客对该企业的产品形成偏好甚至是一定的忠诚度,这对于试图进入市场的新企业而言,无疑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也就是说,这些试图进入市场的企业也必须通过自己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的顾客或者争取原有企业的顾客转换品牌。所以,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也越高。
(4)技术优势壁垒。企业进入市场,需要技术投入。跨国公司在进入东道国投资建厂时,往往会将本国的先进技术一并代入东道国,形成对其他潜在进入企业的技术障碍。跨国公司因为原有的技术优势加上强大的研发能力,使得后来进入的企业面临巨大的技术优势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