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实用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素描的基础知识

一、概述

1.素描的基本概念

素描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不加色彩的绘画。素描借助单色线条或块面来塑造形象, 是一种对客观物象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做表现的绘画形式。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它既是为美术创作搜集素材、表现构思(包括工艺美术设计构思)的一种手段,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素描按功能性与目的性划分,分为基础素描、习作性素描和创作性素描。

从传统角度上说,素描又可以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素描(白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素描。

(1)学习素描的目的

① 培养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② 掌握造型的法则与规律。

③ 提高造型的技能、技巧。

通俗地讲,就是在研究和表现对象的过程中,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形象的记忆力、表现力,审美的判断力以及艺术的想象力。

(2)学习素描的要求

① 首先要树立形体、体积观念,掌握立体描绘物体的方法与技能。

②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的观察法,提高对比例的准确判断力。学会整体的作画顺序和方法。

③ 能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提高对素描造型的概括能力。

④ 学会使用多种素描工具,提高驾驭工具的能力和技巧。

(3)素描的明暗关系

① 明暗两大部:即物体在受光后出现受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两大系统,是构成明暗关系的基础。

明暗两大部

② 三大面:受光最多的“亮面”,和光呈一定角度并反射走一部分光线而形成的“灰面”,以及背光部的“暗面”。

三大面

③ 五大调子:即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无论物体体面起伏多么复杂,都不会改变五大调子的深浅排列次序,它反映出了明暗色调变化的基本规律。

五大调子

(4)素描的常用术语与测量方法

① 视平线:与我们眼睛等高的一条假设的水平线,就叫作视平线。

② 视域:人眼睛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该范围是从眼睛看物体时所形成的60°角的圆锥形舒适视域角度。

③ 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④ 心点:又称主点,指画者的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一点,相当于视线与视平线的交叉点。

⑤ 视线:又称“视中线”,指视点与心点假设的一条连接线。

测量高度、宽度

测量宽度、垂直、水平

测量方法:

① 手臂伸直,用大拇指上下移动笔杆的一端,可测量出物体的高和宽等各部分比例。这样在画面上的比例大致就有了依据。

② 手臂伸直,将笔垂直或水平放在要测量物体的部位,更加容易地看出物体的倾斜程度和上下垂直位置。这些方法能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形体透视的变化规律。

2.素描的构图

构图就是指所画物体在画面中的组织结构,通俗地说就是把各物体的大小、前后、明暗、高低、疏密等怎样来摆放,怎样搭配才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符合美学原理,让作品更具美感。

(1)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变化与统一 绘画艺术的奥秘在于变化,但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就会显得杂乱;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显得呆板、单调。在变化中求统一的构图会使画面给人一种既富有变化又不失整体统一的舒适感受。

(2)常见的几种构图形式 从组合对象大的外部轮廓来看,静物的构图主要形式有:三角形、四边形、椭圆形、S形等。

三角形构图:素描写生中最常见的构图形式之一,具有稳定、均衡之感。四边形构图:开阔、稳重,收放自如。椭圆形构图:圆润饱满、均衡、活泼。S形构图:具有曲折的动感,空间感强。

三角形构图

椭圆形构图

四边形构图

S形构图

(3)构图的基本要求 恰当舒适的构图,不仅能反映作品的主题思想,突出中心内容,而且也是一幅佳作的开始,好的构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物体在画面的上下左右位置适中,不空、不满。

② 静物安排主次分明,疏密、远近富有变化。

③ 量感均衡,重心稳定。

④ 物体的高、低、大、小相互对比。

⑤ 物体的色调丰富,属性和谐统一。

(4)常见的几种有缺陷的构图

过散,缺乏联系

过于集中,缺乏变化

构图太偏,显得不稳

过小,显得空旷

过大过满,显得堵塞

构图偏下,显得下沉

3.素描的透视

我们以立方体为例,它除了高度、宽度,还有一个深度,即三度空间。在只有高度和宽度的二维平面的纸上,如何把物体表现得具有三维立体的感觉呢?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表现出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我们在观察物体时,由于所处距离、位置的不同,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这种现象叫作透视。透视现象是由人的视觉产生的特殊现象,掌握了透视变化规律,就能在平面的纸上画出具有空间感、纵深感和距离感的立体物象。

绘画中透视的基本原理:

① 近大远小的规律。

② 近实远虚的规律。

几种透视现象:

(1)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即为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它的特点是:

① 立方体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主点);

② 立方体与画面平行的线没有发生变化,与画面垂直的线都消失于心点。

(2)成角透视 当立方体上下两个面与地面平行,其他面与画面呈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即为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

它的特征是:

① 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失去原有的正方形特征,而产生透视缩形变化;

② 立方体不同方向的三组结构线中,与地平面垂直的仍然垂直,与画面呈一定角度的两组线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消失于两个余点。

(3)圆面透视 圆面透视主要是圆面的弧形透视,圆形可由立方体的方形面“切”出。但当立方体上部面发生透视变化时,中间所“切”的圆形也就发生了变化而成为了椭圆形,并且是前半部分A的面积大于后半部分B的面积。它们的变化规律是相等的圆面近大远小,相等的空间距离近宽远窄;等高的物体视平线以上是近高远低,视平线以下是近低远高。

圆面透视(一)

圆面透视(二)

圆面透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