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经济:从0到1打造超级知识型IP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选择并服务好一个细分人群

知识型IP在定位时,必须要选好你所服务的人群。我们不是超人,无法同时服务多个领域,而且成为一个IP最重要的就是专业和专一,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并服务好一个细分人群,让这个群体对你产生依赖和归属感,如此一来你的IP品牌就会慢慢树立起来。

通过专业训练认识自己适合服务的人群

很多知识产出者,以为自己赶上了知识经济的好时候,于是撸起袖子就开始做知识创业,如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知乎账号等,然后大量地写文章、回答问题。实际上,这样的方式非常盲目,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精准的定位。

这部分人不但没有把握住细分领域的人群,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个领域的人群。因此,这些人往往一开始做知识付费就频频碰壁,粉丝少,打赏少,慢慢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塑造知识型IP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积累种子用户,这些种子用户的来源一定是某一个领域的人群。按照这个思路倒推,我们就能得出,知识型IP一开始必须服务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和人群。

入驻在行平台,突出领域技能

知识型IP的塑造离不开细分人群的支持。说起在细分领域做得最好的知识平台,在行肯定能算一个。

在行App是一个包含众多细分门类的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主张的是线上付费、线下约见面的“O2O知识付费”模式。为什么很多知识创业者一开始都借助在行来发展呢?因为在行的领域划分非常细致。

在行App中的分类包括职场发展、行业经验、互联网+、创业和投融资、生活服务、心理、投资理财、教育学习和其他。此外,每一个大项中都包含数十个细分领域。例如,行业经验包含了市场、销售、人力、财务、其他岗位、金融、影视、传媒、图书出版、设计、餐饮、零售、法律、工艺以及其他行业等细分门类。

我们点击任何一个小门类,都可以看到知识创业者的知识付费产品。例如,点击“销售”,会看到赵高平、覃燕、田洁、于娜等众多销售精英和专家提供的知识付费课程。

因此,只要你有一点点的技能,就可以在在行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并服务于关注这个领域的人群。当你在这个领域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你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IP,然后再慢慢组建团队,做好其他平台的知识变现运营,让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

知识经济最大的缺位是“95后”群体

知识型IP的兴起源于知识经济的发展,而知识经济的重点不是“知识”而是“经济”,它既不是“互联网教育”,也不是“网红经济”,它是两者的结合。

截至2018年,以喜马拉雅、知乎、得到等主要知识付费平台为例,25~30岁、31~35岁两个年龄段的用户分别占据总用户数量的29%左右,即1993年以前出生的职场人士占了近6成至8成的比例,“95后”甚至“00后”用户占比很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知识创业者认为“95后”的人群本身就已经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的脉搏,而且沉迷于游戏、漫画、小说、影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知识付费用户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越来越年轻化,“95后”乃至“00后”的人群将逐渐成为知识经济的主导力量。

这部分人群是伴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发展而长大的,这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多元而独立,所以他们追求的必定是非常专业、有深度,且相对个性化的知识产品。因此,知识创业者在塑造IP时,应该抓住当前这个市场空缺,用独特的知识服务好这个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