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创新模式分析总结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创新的启示意义及对策建议
(一)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创新模式的启示意义
1.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实绩,体现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道路
从文化市场建设到文化产业合法性的确认;从企事分离的文化机制创新,到“由事改企”、到“资本化、证券化”体制创新的改革路径;从“政府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企业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的文化产业政策创新,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级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出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资源加快整合,促进企业加快对接市场,增强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
2.湖南文化产业政策创新,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道路
从上述对各国文化政策创新的梳理中可知,国际上有三种政策创新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混合型。湖南文化产业政策创新,走的是一条混合型的政策创新道路。
从另一角度讲,市场经济发达国家200多年来的文化政策(包括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随着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建立,相应形成了保障文化自由表达权利的基本法律制度;第二阶段是工业化中后期,出现了现代广播技术,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在电子技术环境中的实现,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性监管措施(以英国BBC和美国FCC为典型);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时期,知识经济和数字技术时代,出现新一轮以放松管制和鼓励原创为核心的文化政策创新。这个历史过程的逻辑是:基本法律制度创新——法规创新——政策创新。
中国文化政策创新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进行的,是通过可持续的合理化建构和不间断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连续进行的。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印证了中国走的是一条与发达国家相反的道路:政策创新——法规创新——基本法律制度创新。
(二)对我国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体会和建议
第一,文化建设和发展要有明确清晰的战略意识与眼光。我国正在和平崛起,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西方智库和政治学家也认为中国代表着一种政治和战略势力,甚而有人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期间,外界也意识到西方在架构文化与文明的观念时不能缺失中国元素,我国也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东西,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互动性、互补性日益增强。事业靠人去开创,人靠文化去影响。文化是国之所维、民之所系。文化发展同经济发展同步,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国家的发展前进,需要社会共识和精神文化护航。提升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才能提高国家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19世纪英国主流的文化意识是,宁可丢掉印度次大陆,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20世纪,美国意识到仅仅凭借经济和军事的强势,还不足以影响和称霸世界。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投入巨资、集中文化精英进行美国价值观的研究和建构,并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百老汇的娱乐等文化产业以及食品、玩具等各种形式向世界各地宣扬渗透美国文化。我国在绘制“十二五”文化蓝图以及构想更长远的文化发展前景时,特别需要战略眼光和体系意识。
第二,组建国家级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制定的组织协调机构,引导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创新。在这样层级的机构统筹下,更有利于解决当下突出而紧迫的问题。一是强化高端策划人才的引进和集聚,加强对领军人物的培养。要注重对海外文化创意、研发和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二是加强对所关涉问题的研究力度。在制定文化创意发展战略规划中,在对影响力很大的创意及作品的推介方面,举办高质量、高水平,跨省、跨国的研讨会,以助推全局性问题的解决。三是以战略眼光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把我国最好、最新和最美的文化献给世界各国各族人们。在这方面,实行具体配套的引导政策,以进取性的姿态,助推跨地域、跨传媒的合作,以形成全国性的辐射力,并逐步形成更有影响力的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广电传媒。
第三,注重倡扬文化产品的精神文化内涵,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任何文化产品形式是面子,精神文化是里子。好莱坞的电影和百老汇的娱乐使得各国广大受众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美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科幻巨片《阿凡达》在全世界取得巨大票房价值的同时,也招致各方面的批评。控烟组织认为,主角吸烟的影响很坏,梵蒂冈对影片传递的环保信息不屑一顾,美国军人指责作品破坏军人形象,等等。但这个故事寓含着西方救世主的思维定式和征服理念。文化产品的可读性、可视性和观赏性与精神取向的关系问题,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很有必要结合国内外的文化现象,通过深度研讨激活我们的创造力和对现实的探索思考,从而提高文化产品的精神质量。
[1] 包明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研究员;王筱芸,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员;曹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处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