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序
蔡继明 教授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樊明教授和南京审计学院喻一文教授发来他们共同指导两校31位本科生合作完成的新著《收入分配行为与政策》,这将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众行为与国家政策研究丛书”的第五部。2012年3月樊明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到清华来发布他指导25位本科生合作完成的第四部专著《房地产买卖行为与房地产政策》时表示,这是丛书的最后一部了。我查了第四部专著的“后记”确实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但我又读到这样一段话:
前不久,有位学生问我:“老师,还会做第五部吗?”我看着学生期待的目光,差不多就快说出:“老师还会。”可我犹豫了一阵,还是摇摇头说:“暂时不做了。”我不忍看学生失望的目光,总感觉自己做错了什么。
十几年前樊明和我做同事时,他就是一位宁亏自己但绝不会亏学生的老师,现在还是这样。
当然,两位教授组织撰写这部书,主要还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无疑是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该书至少有如下四点特别值得肯定。
一是问卷调查。此前的四部专著都有问卷调查,但这一次调查规模更大:145位同学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涵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获得有效问卷26293份。调查和分析这些问卷,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辛勤调查获得的所有数据毫无保留地放置在樊明的博客上,供国内外学者参考。他们说:“如果有更多的学者基于我们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做出出色的研究,我们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并会觉得我们过去所付出的所有艰辛更加值得。”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品格值得赞赏。
二是勇于批判。以往四部专著也都不乏批判精神。上一部《房地产买卖行为与房地产政策》出版于房地产调控最严厉的时期。那部书认为,不尊重市场,与基本市场经济规律抗争的房地产调控必将导致房价上涨。现在看来,房价还是没有走出越调越涨的怪圈。本书的批评力度更大,除了指出过去所谓“政府导向型收入分配政策”的弊端外,还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质疑。读者虽然不一定赞同书中所有的批判,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三是富于创新。我注意到有一句话在这部书和前面几部都有:“为建设而批判,批判不是为了否定,而是为了建设,因此批判后必有建设性的意见”。由樊明起草的第十章所提出的“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就很有新意。此外,这部书还开发出一些研究收入差距的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也很难得。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采用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而对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所知甚少。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大量传入中国,一些年轻学者满足于“美国模型、中国数据”式的研究,而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很少怀疑,更不用说批判。这部著作强调:无论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问题还很多,探讨将永无止境。记得樊明在网上和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如果中国经济学界只是满足于学习和应用西方的理论方法,则中国经济学人将永远是西方的学生。中国经济学界要对世界经济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在经济学基础理论上有所创新。
四是教书育人。两位教授指导31位本科生完成这部近50万字的专著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值得称道。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越做越大,但质量鲜见提高,难以大规模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是年复一年地在做廉价的“中国制造”。两位教授通过指导本科生进行研究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从该书“同学感言”中确信这一点。其实,过去樊明每年带学生来清华发布新书并由他的学生做报告,这些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演讲水平每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我也再次呼吁,中国教育界一定要重视创新教育,教师虽不必都像两位教授这样指导本科生写书,但一定要以自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真正提升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让两位教授太孤单。
最后,我向读者郑重推荐《收入分配行为与政策》一书。也许大家不一定接受书中所有的观点,但一定会从中欣赏到智慧,获得启发。
2013年8月于清华大学明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