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大民生工程政策评估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政策建议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稳定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创业。”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河南省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就业在适应经济新常态中的支撑作用,建议如下。

一 确保就业目标的完成,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十大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持续推进

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全省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作为民生第一要务的就业工作,必须持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把解决好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实施更加有效的就业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保持经济的一定增速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就业岗位,建立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在编制河南省各项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经济发展速度时,要把解决就业问题与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优先考虑扩大规模需要,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稳定制造业就业比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的背景下,持续扩大就业规模。

二 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促进作用,更多地运用社会资金和运用好财政资金,支持就业工作

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就业民生工程建设,使民间资本在发挥最大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回报社会。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使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有关政策,在保证社会资本合理利润的同时,吸收更多社会资本用于支持扩大就业规模和促进就业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更多地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公共服务作用。

三 坚持精准发力,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

认真研究当前就业的形势,对就业民生工程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配合河南省当前的总体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专项工作。可以以专项就业年的形式,每年确定不同的主题,在搞好普遍就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年度重点帮扶。开展部门联动,把就业民生工程的实施同当前的中心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发挥就业工作的巨大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在新增转移就业方面,要针对进城农民的特点,在加大培育力度的同时,开发一定的过渡性、公益性岗位,为进城农民融入城市提供有效的缓冲平台。

四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创业是就业之源,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完善政府创业带动就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资格审查简化等,切实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如向创业资金缺乏的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鼓励各方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便利的场地,为初期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持续推进创业示范城市建设,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的创业意识,营造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大环境。

五 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和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育体系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攻关,努力打造一批教育教学水平高、师资好、学生素质高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这一打造目标列入十大民生工程。进一步健全全民劳动培养体系,完善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机制,使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构建适合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需求的终身职业培养体系。在十大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职业培训中的责任,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执笔:侯朝濮)


[1] 开始称“十大事实”,后扩大为十大民生工程,为便于统一表述,均称“十大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