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西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黄河,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摇篮。位于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远古时期,气候温和,膏壤千里,自古就有原始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成为人类起源和华夏民族的发祥地。

考古研究发现,人类出现和发展的历史,是从新生代第四纪开始的。在300万年以前生存过的古猿,是人类的祖先。人类学家认为,距今约100万年至200万年,才出现了会制造工具的猿人。从猿人到智人的早期阶段,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旧石器时代。在我国的西北五省(区),几乎都有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留下的足迹。大约80万年以前,在陕西秦岭北麓的森林里和草原上,生息、繁衍着蓝田猿人,他们已会制作和使用粗糙的石器工具。距今20万年前,生活在关中渭河以北的大荔人,属于早期阶段的智人,留下了大量遗物。在今甘肃庆阳等地,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1920年,在陇中黄土高原上的董志塬北部,发掘出我国最早出土的旧石器,表明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宁夏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宁夏就居住着远古先民。新疆和青海,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也有人类的活动。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的七角井,发现了一个面积达数平方公里的距今约1万年的中石器晚期遗址,仅半天就收集到近千件各类石器标本。

原始先祖在西北大地留下的大量遗址和遗物,确凿无误地证明:西北地区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发祥地。

华夏民族,是古人对中华民族的称呼。据史书记载和历史学家考证,华夏民族起源于以华山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华夏”是对炎帝与黄帝所代表的西北部族的统称。在我国古代,秦岭也通称华山。同时,“华”与“夏”的古字相同,都是美好壮大的意思。因此,古时发源并生息在以华山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的炎黄后世,便自称为“华”“夏”,或合称为“华夏”。从此,人们常常用“华夏”来称呼我们的民族和伟大祖国。

那么,“华夏”又为何改称为“中华”呢?人们认为,这也与西北尤其是陕西关中有密切关系。古时,在华夏族的周边还有许多其他部族,按方位分别称之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并合称“四夷”。由于各种原因,四夷争相进入关中,与华夏族混居。到西周末年,已出现“南蛮与北狄交”的局面。经过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从而使华夏族的内涵和外延扩大,最终形成了包括数十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这期间,华夏族始终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本源和主体,因而在称呼上突出了“华”字。同时,从西周至秦、汉,到后来的隋、唐等十几个王朝均建都于陕西关中。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关中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华夏”这一古老的称呼,逐渐为“中华”所取代。千百年来,历代中华儿女和子孙,都以“华夏后世”“炎黄子孙”自称,并以此而感到荣耀和自豪。

据历代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族和黄帝族,最早乾旧住在西北地区。黄帝和炎帝部族,同是由西北少典氏与有娇氏两个氏族联姻而分出的新氏族,因而传说中又把炎帝与黄帝看成义兄弟。相传在5000年前,西北的炎帝部族与东南的九黎部族都比较强大,他们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大的战争。在相互攻伐中,炎帝战败,便向兄弟部族黄帝求援。黄帝与炎帝联合作战,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与九黎首领蚩尤经过殊死拼杀,终于打败了敌人,擒杀了蚩尤。九黎族战败后,一部分留在北方同炎、黄两族合并,另一部南下荆楚和三苗族合在一起。在此之后,炎帝恃强侵欺诸侯,民愤很大,黄帝规劝不成,便与炎帝在阪泉(今河北怀来)决战。经过三次大战,黄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西北炎、黄两大部族,结成了强大的炎黄部族联盟,成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这些传说,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氏族社会后期,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大部族互相争斗融合,逐步形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

相传,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在当时有许多创造发明。神农氏尝百草,播五谷,发明了用药材治病,创造了原始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繁衍。在有关的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则是黄帝。传说他不仅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弓箭等,还叫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甚至黄帝还和岐伯研究医术,才使后人编写出了我国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黄帝的妃子嫘祖也发明了养蚕、抽丝和织棉、做衣,等等。从此,我们的祖先才结束了十分原始落后的生活,开始发展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生产,创造了古代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尽管这些传说把我国古代经过许多人世代探索和实践的发明创造,完全归功于炎帝和黄帝等少数圣人是不可相信的,但是,在西北地区已经发现的大量远古和中古文化遗迹充分证明,大西北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重要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