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主体与人民群众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创造历史活动的主体。在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事业里,本质上就是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正如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总结了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第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三大历史性贡献,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进而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将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群体来说的,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是一个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畴,是与公民相对应的概念;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态表现,即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种族、民族,政党、组织、群体,以及各利益集团等。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人民群众之中,由于各社会阶级阶层和不同的团体均有着各自的利益目标和价值追求,因而我们说的人民群众主体并不是广义上的人民群众概念,其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外延。在民主革命时期,随着革命主题的阶段性转变,人民群众的实际范畴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大革命时期包括的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到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是工农小资产阶级,到抗战时期的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等支持抗战的爱国人士,再到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的建立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基础上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压迫和损害的民族资产阶级,而以工人、农民(兵士主要是穿军服的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为主体”[67]。尤其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内涵不断扩大,在原有的群众基础上,还包括了许多新兴的阶层,以及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等。从这个变化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下的人民群众,主要是拥护党的领导并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主体是主体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者,其本身就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的。他们最初的原生形态就是人民群众,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人民属性和群众独有的诸多特点,享有人民群众所应有的基本权益和参与社会实践与政治生活的各项权利,是直接参与改造社会实践和创造人类历史的一员。即使是主体中的领袖、杰出人物、领导核心等的产生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从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出来的”[68],是在群众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形成的,是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因而,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领导我们革命事业的核心是我们的党。但单有党还不行,党是一个核心,它必须要有群众。因为我们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等工作,百分之九十不是党员做的,而是非党员做的。所以,要好好团结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道工作。与此同时,从主体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历程来说,政党主体本身与人民群众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人民群众主体功能的发挥需要政党主体的引领,而政党主体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又是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实践的。正如列宁曾指出: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成一个整体,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它便不配拥有这种称号”[69]。因此,既要不断将主体与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优秀代表,通过在实际斗争和工作中相结合,为主体的塑造不断储备和输送人才。也要将主体对人民群众的根本领导作用的发挥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的体现相结合。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集团的运行过程中,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决策、管理及各项领导活动中,以通过人民群众与政党主体活动的结合来保证各级领导工作对广大群众的意愿体现。
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要建筑在人民群众的实践基础之上。人民群众主体,不仅是作为直接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力量,也是创造具有中国特质的马克思主义经验的主要力量,更是检验和修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而“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70]。因此,无论是主体的产生还是其主体作用的发挥,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在实际的工作中,单有领导核心还不行,还必须有群众的作用,离开了人民群众,领导者将一事无成,领导核心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主体的活动必须建立并深入群众之中,在人民群众进行的最为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出来,并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其正确与否。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路径,亲身参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造就好主体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