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子产论政宽猛[247]昭公二十年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248]:“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249]。水懦弱,民狎而玩之[250],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251]。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252],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253],尽杀之。盗少止[254]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255],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256],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257]:‘民亦劳止,汔可小康[258]。惠此中国,以绥四方[259]。’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260]。式遏寇虐,惨不畏明[261]。’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262],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263],不刚不柔,布政优优[264],百禄是遒[265]。’和之至也。”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266]。”


[1] 本文详细地描写了郑庄公兄弟、母子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并成功地塑造了虚伪老辣的郑庄公、狂妄愚昧的共叔段以及机智聪颖的颍考叔等形象,体现了《左传》长于叙事的特征,其中遣词用字之含蕴与精准,尤显作者之匠心。郑伯,郑庄公。春秋时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郑庄公属伯爵,故称郑伯。段,即共(ɡōnɡ工)叔段,庄公弟。鄢(yān烟),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2] 初:起初、当初,意指追述郑伯克段于鄢之前事。

[3] “郑武公”句:郑武公娶申国国君之女。郑,姬姓国(今河南新郑一带)。周宣王之弟友受封为郑桓公,传子武公,名掘突。申,姜姓国(在今河南南阳)。

[4] 武姜:武公之妻姜氏,武表示丈夫为武公,姜表示母家姓姜。

[5] 庄公:即郑庄公。共(ɡōnɡ宫)叔段,庄公之弟,名段,因年少,排行在末,故称叔,后又因出奔共地(今河南辉县),故称共叔段。

[6] 寤(wù务)生:胎儿脚先出,意为难产。寤,通“啎”,逆,倒着。

[7] 亟(qì器):屡次。

[8] 请制:姜氏请以制地为共叔段封邑。制,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市汜水西,一名虎牢,又名成皋。

[9] 岩邑:险要的城邑。

[10] 虢叔:东虢国之君。制地原为东虢国所属,据《竹书纪年》所载,郑灭东虢,制地遂属郑国。

[11] 他邑:其他城邑。唯命:“唯命是听”之省略,此为先秦习语,多见于文献之中,《左传》中尚有“迟速唯命”等语。

[12] 京:郑国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

[13] 京城大(tài太)叔:《左传》杜预注为:“公顺姜请,使段居京,谓之京城大叔,言宠异于群臣。”顾颉刚在《史林杂识·太公望年寿篇》中认为:“古人用太叔,本指其位列之在前,叔段之称太叔,以其为庄公第一个弟弟也。”此处称为太叔,乃特见其地位之尊宠。

[14] 祭(zhài债)仲:郑大夫,字足,又称“祭仲足”或“祭足”,《左传·隐公三年》所谓祭足,《左传·隐公四年》所谓祭仲足,俱为此人,以其封地在祭(今河南中牟县之祭亭)而得名。

[15] 都:都邑,泛指一般城邑。城:指城墙。雉:量词,高一丈,长三丈谓之一雉。《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谓天子之城,诸侯礼当降杀,则知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以此为定说也。”郑庄公为侯伯,国都当为五里,则每面长约九百丈,计三百雉。据下文所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故普通城邑不能过百雉,过百雉则有僭越之罪,为国家之害。

[16] 先王之制:先王的法度。国:国都,此处之“国”与前文之“都”相对举。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参”同“叁(三)”,下文“五之一”,“九之一”,同此。

[17] 不度:不合法度。非制:非先王之制。不堪:受不了。

[18] 焉:疑问代词,哪里。辟:通“避”,逃避。

[19] 何厌之有:有什么时候会满足?厌,通“餍”,满足。

[20] 早为之所:趁早替共叔段安排个地方。所,处所。

[21] 滋蔓:此处指共叔段势力增长,土地扩大。滋,增长。蔓,蔓延。图:谋划,对付。

[22] 毙:跌倒,倒下。

[23] 既而:不久。西鄙、北鄙:郑国西、北边境一带的土地。鄙,边境。贰:有二心。

[24] 公子吕:郑国大夫。

[25] 若之何:奈何、怎么办。

[26] 事:侍奉。

[27] 无生民心: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28] “无庸”二句:不用,将自己赶上(灾祸)。庸,同“用”。及,赶上。

[29] “大叔”句:共叔段又将原先两属之地收为自己的都邑。贰,指之前两属之地。

[30] 廪(lǐn凛)延:地名,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部。

[31] 子封:即上文之公子吕,字子封。

[32] 厚将得众:土地广大将得到民心。厚,土地广大。

[33] “不义不”二句:(共叔段)对国君不行道义,不亲近兄长,土地多了也必将垮台。,通“昵”,亲近。崩,山崩,此处指垮塌、崩溃。

[34] 完:修葺,此处指修葺城墙。聚:聚集黍米粮食。

[35] 缮甲兵:修理制造铠甲兵器。缮,修理、制造。兵,兵器。

[36] 具卒乘:准备步兵车兵。具,准备好。卒,步兵为卒。乘,车兵为乘。

[37] 袭:偷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白虎通·诛伐篇》:“袭者何谓也,行不假途,掩人不备也。”

[38] 夫人:指郑庄公与共叔段之母姜氏。启:开,此处指开城门,以为内应。

[39] 期:此处指共叔段与姜氏约定袭郑的日期。

[40] 乘(shènɡ剩):战车。春秋时期,战车在战争中普遍运用,杜预据古兵书《司马法》认为战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杨伯峻先生根据《左传》中其他关于战车的相关记载,认为战车一乘步兵十人。

[41] 鄢:地名,即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北。

[42] 五月辛丑:古人以干支记时,即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43] 出奔:出逃。

[44] 书曰:指《春秋》经文的记述。以下为释经文字,解释经文为何如此记述,即所谓“书法”。

[45] “段不弟”二句:共叔段为人处事不像兄弟,所以不称为弟。不弟,不像个弟弟。一说“弟”通“悌”,不遵行为弟之道。

[46] “如二君”二句:庄公与共叔段之战,犹如两国国君相战,庄公战胜,所以用“克”字。

[47] “称郑伯”二句:称为郑伯,是讥讽庄公对于弟弟不加教养。郑庄公作为兄长本有教养少弟之责,而庄公却存心放纵其弟养成其恶,所以不称兄,而只称其爵位。

[48] 郑志:郑伯本有之心意。志,心意。此处是《左传》作者通过庄公放纵其弟,养成其恶而一举消灭的史实,探究庄公心中之本意。

[49] “不言出奔”二句:《春秋》不写共叔段出逃外国,是因为共叔段并非自愿出逃,所以难以这样说啊。

[50] 寘(zhì治):放置,安顿。城颍:地名,在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51] “不及黄泉”二句:此句意为不死则不相见。黄泉,地下之泉。

[52] 既而:不久。

[53] 颍考叔:人名。颍谷:地名,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封人:管理边疆之地方长官。

[54] 闻之:听闻到庄公后悔寘姜氏于城颍之事。

[55] 有献于公:有礼物敬献于郑庄公。

[56] 舍:放着,后写作“舍”。肉,此处指带汁的肉食,即下文之羹。

[57] 遗(wèi位):给予,馈赠。

[58] 繄(yī衣):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59] 敢问何谓也:请问庄公此话是何意?颍考叔此言其实是明知故问,意欲引出庄公下文。

[60] 君何患焉:您担忧什么呢?

[61] 阙:挖掘。隧:挖隧道。

[62] 入:此处指进入隧道。赋:赋诗。

[63] 融融:和乐的样子。

[64] (yì义):与上文“融融”意义相近,即快乐舒畅的样子。

[65] “遂为”句:于是母亲与儿子还如当初一般。此处《左传》作者,用一个“初”字,点出了庄公与姜氏之矛盾并非真正的解决。一字用而众情具,作者匠心之细,由此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66] 君子曰:《左传》作者对所记历史事件发表的评论或意见,往往用“君子曰”表达出。

[67] 施(yì易):延伸、扩展。

[68] “《诗》曰”三句:此诗句见《诗经·大雅·既醉》。

[69] “其是”句: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是,此处指颍考叔。

[70] 庄公十年(前684),齐兴师伐鲁,战于鲁地长勺,最终鲁国以弱胜强,本文就是记载了史上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本文详于论而略于战,行文简洁明了,布局详略有致,是《左传》之中描写战争的一篇短小精悍,独具特色的作品。

[71] 我:指鲁国。《春秋》相传为孔子依鲁史而修订,《左传》为解释《春秋》之作,故此处之“我”为鲁国史官自述之词,指我方。

[72] 曹刿(ɡuì贵):一名曹沫,鲁国之士大夫。

[73] 肉食者:春秋时期惯用语,指为官之贵族。

[74] 间(jiàn建):参与。

[75] 鄙:见识鄙陋、目光短浅。

[76] 何以战:依靠什么去作战。

[77] 专:个人独自享用。

[78] 未遍:不能周遍,指分发衣食,不能遍及百姓。

[79] 牺牲:祭祀所用之猪、牛、羊。玉帛:玉器与丝织品。此四者俱为祭祀时所用之物品。

[80] 加:虚夸、增报。此处指祭祀之时虚报祭品,以虚夸之词相欺。

[81] 必以信:必定以真诚诚信的态度来对待(祭祀)。信,诚信。

[82] 小信未孚(fú服):小小的诚信未能使得鬼神信服。孚,信服。

[83] 福:赐福,庇佑。

[84] 狱:指诉讼之事,即案件官司。

[85] 察:彻查清楚。

[86] 情:实际情况。

[87] 忠之属也:这是尽心办事的一类啊。忠,尽心竭力。属,类。

[88] 公与之乘:庄公与他同乘一辆战车。

[89] 长勺:鲁地之名,今山东莱芜市东北。

[90] 鼓:擂鼓进军。之:无意义。

[91] 驰:驱驰战车追逐齐军。

[92] 辙:车轮碾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

[93] 登轼:登上车轼。轼,车前用以扶手之木,战车之最高处。

[94] 既克:已经胜利。克,战胜。

[95] 夫:句首发语词,无实意。

[96] 作:振奋。气:士气。

[97] 伏:伏兵、埋伏。此处意指曹刿担心齐国佯败以诱敌。

[98] 靡:倒下。

[99] 本文以事记言,围绕虞国存亡的中心论题,层层深入展开议论和驳难,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文章中宫之奇的语言简洁有力,智深虑远的宫之奇与贪贿无才、昏聩愚昧的虞公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00] 晋侯:此处指晋献公,此时晋国建都于绛,开始兼并周边小国。复:再一次,初次借道伐虢于僖公二年。假道:借路,此处指替军队借路,通过他国领土。虞:国名,武王所封,为大(tài太)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今陕西省平陆县东北。虢:国名,此处指西虢,在今河南陕县东南。

[101] 宫之奇:虞大夫,一作“宫奇”。“之”为助词,置于名字之间,春秋时期颇多,如烛之武、佚之狐等,皆是。

[102] 表:外面。

[103] 启:开启,此处引申为启发晋国之野心。寇:军队。翫(wán玩):疏忽、放松警惕。

[104] “一之谓甚”二句:一次已经是很过分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甚,过分。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105] 谚:谚语。

[106] 辅:车两边之板,《诗·小雅·正月》:“其车既载,乃弃而辅。”相依:互相依靠。大车装载物品,必以辅为帮助。唇亡齿寒:唇在外,齿在内,无唇则齿必寒。此为春秋时期俗语。

[107] 宗:同一宗族。晋、虞、虢三国俱是姬姓国,为同一祖先之所出。

[108] 大(tài太)伯:周太王之长子,周朝吴国之始祖,一作“泰伯”。虞仲:周太王次子,大伯之弟,名仲雍。

[109] 大(tài太)王:即周太王,周朝之先祖,名古公亶(dǎn胆)父,曾率姬姓部族循漆水逾梁山至岐山周原,是周王朝的奠基人。昭:与下文所提到之“穆”都是指宗庙中神主之位次。宗庙古制,始祖之神主居中,左昭右穆,周代以后稷为始祖,其子不窋(kū窟)为第一代为昭,其孙鞠为第二代为穆,以此类推太王古公亶父为后稷之第十二代孙,为穆,其子太伯、虞仲,以及下文所提到的王季皆为昭,故此处曰:“大王之昭也。”

[110] 不从:出走,不跟随在侧。是以:因此。嗣:继承(王位)。

[111] 虢仲、虢叔:周季历之子,虢国之始封君。王季:周王季历,周太王之子,名季历。季历为后稷之第十三代孙为昭,故虢仲、虢叔为穆,所以文中称之为“王季之穆”。

[112] 文王:即周文王姬昌。卿士:执掌国政之大臣,又作“卿事”。

[113] “勋在王室”二句:有功于周王室,受封时的典策藏于盟府之中。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部门。

[114] “将虢是灭”二句:将要连虢国都要灭了,对虞国还爱什么呢?是,代词,指代前文所提到的“虢”。

[115] “且虞”二句:晋之爱虞国,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吗?其,指晋国。之,指虞国。桓、庄,桓叔与庄伯,桓叔为献公之曾祖,庄伯为献公之祖父,后文所提到之桓、庄之族是献公之同祖兄弟。

[116] “桓、庄之族”二句:桓叔、庄伯之后代又有什么罪过呢,竟被杀戮。

[117] 偪(bī逼):通“逼”,威胁,逼迫。桓、庄之族人多势大,对献公之统治造成了威胁。

[118] “亲以宠偪”三句:至亲恃宠,威胁君位,尚且被杀,更何况国与国之间呢?宠,宠爱。此处指因宠爱而地位尊贵,故能威逼君位。

[119] 享祀:泛指一切祭祀。享,将食物献于鬼神。丰:丰盛。絜(jié杰):通“洁(潔)”,洁净。

[120] 据:依附、依靠,此处指保佑。

[121] “鬼神”二句:鬼神不是亲近某一个人,而是依从于德行。实,代词,复指之前的“人”。

[122] “皇天无亲”二句:上天对人并无亲疏之别,只辅佐保佑那些有德行的人。此处所引之《周书》已经亡佚,今此句见于伪古文《尚书·祭仲之命》。皇,大。辅,辅佐,此处指保佑。

[123] “黍稷非馨”二句:黍稷所做的祭品并不算馨香,光明的德行才能香气远扬。黍稷,此处泛指五谷,为祭祀之供品。黍,黄黏米。稷,不黏之黍米。馨,香气,古人认为鬼神祭祀时会享用祭品之香气。

[124] “民不易物”二句:人民不需变换自己的祭品,只有有德之人的供品鬼神才会享用。易,换。繄,语气词。

[125] 冯依:依靠,依从。

[126] 取:攻取、取得。

[127] “而明德”二句:晋国如果修明其德,使祭祀丰盛洁净,神明难道不食其所祭祀之物吗?荐,献,此处指贡献于神。馨香,此处指黍稷。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吐,不食所祭祀之物。

[128] 弗听:指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谏言。

[129] 以其族行:率领全族离开(虞国)。

[130] 不腊:不能举行腊祭了。腊,腊祭,每年夏历十月举行。

[131] 更:再一次。举:举兵。

[132] 馆:公家为宾客所设之住所,此处指驻扎。

[133] 袭:偷袭。

[134] 执:抓住,捉拿。

[135] 《春秋》于此事仅载“晋人、秦人围郑”,《公羊传》《穀梁传》及《国语》俱不载烛之武退师之事,此为《左传》独载。秦与郑本无宿怨,秦穆公出兵纯系贪得郑地,烛之武便针对秦穆公的“贪”,陈述“利”与“害”,以动其心。《左传》虽以善于叙事著称,但此篇亦为《左传》记言之代表作品。

[136]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及秦穆公。

[137] 无礼于晋:指晋公子重耳出奔途经郑国,郑文公不加以礼遇。

[138] 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楚国,对晋国怀有二心。贰,怀有二心。

[139] 军:驻扎。函陵:今河南新郑市北。氾(fàn饭)南:氾水之南,此处指东氾水,今河南中牟县南。

[140] 佚(yì易)之狐:郑大夫。郑伯:指郑文公。

[141] 烛之武:郑大夫,亦作“烛武”,以其封邑烛地为姓。

[142] 辞曰:推辞,此处及以下之主语皆为烛之武。

[143] 缒(zhuì坠):用绳子绑住身体,从城墙上吊下来。

[144] 郑既知亡:郑国已知必定会亡国了。

[145] 敢以烦执事:岂敢麻烦您派兵攻打(郑国)。执事,原意为侍从君王左右以供差遣之人,此处实指秦穆公本人,为烛之武对秦穆公之敬称。

[146] “越国以鄙远”二句:越过晋国,将郑国作为遥远的边境,您也知道是很困难的吧。

[147] “焉用亡郑”句:您为什么要为了增加邻国的土地而灭掉郑国呢?焉,为什么。陪,增益。

[148] 邻:指晋国。厚:实力增强,下文“薄”之反义词。

[149] 东道主:东方大路上之主人。郑在秦东,凡秦欲至中原各诸侯国,多需东行路过郑国,故此处郑国自称为东道之主,可以招待秦国东行之使者。后代则以“东道主”为主人之代称,其出典即于此。

[150] 行李:专指古代外交官员,即春秋时期所谓之“行人之官”。

[151] 共其乏困:若秦国来往使者资粮不足,郑国可以供给招待他们。共,同“供”,供应。乏困,此处指外交人员资粮不足。

[152] “且君”句:况且您曾经有恩于晋惠公。晋君,此处指晋惠公。赐,恩德。

[153] “许君焦、瑕”二句:答应将晋国焦、瑕二地送给秦国,但是早上晋惠公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建起防御工事,据守抗秦。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瑕,今河南芮城县南。版,修筑城墙时的工具。

[154] 何厌之有:怎么会有满足之时呢?厌,同“餍”,满足。

[155] “既东封郑”二句:灭了郑国开拓了东面的疆土之后,必定又想拓展它西边的疆域。封,边疆、疆域。肆,扩张。

[156] “若不阙秦”二句:如果不损害秦国的土地,又到哪里去取得土地呢。阙,侵蚀,损害。

[157] 图:谋划,考虑。

[158] 说:同“悦”,高兴。

[159] 杞子、逢孙、杨孙:三者俱为秦之大夫。戍,驻守。

[160] 之:此处“之”字指代秦国。

[161] “微夫人”句: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就没有今天啊。微,没有。夫人,指秦穆公。

[162] “因人”句:意为依靠了那个人的力量,如今却反过来损害他。

[163] “失其所与”二句:失去了同盟国,是不明智的。所与,指秦国。知,通“智”,明智。

[164] “以乱易整”二句:用内讧斗争来代替步调一致是不足以服人之心的。乱,内讧斗争。整,步调一致。武,以力服人。

[165] 本文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全文渲染了一个悲壮的场景,留下悬念吸引着读者去探究事情的结局。蹇(jiǎn检)叔,秦国老臣。

[166] 杞子:秦国大夫。

[167] 掌:掌管。管:钥匙。

[168] 穆公:即秦穆公。诸:“之于”的合音。

[169] 远主:指郑君。

[170] 无乃:恐怕,大概,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171] 悖(bèì被)心:违逆之心,怨上之心。

[172] 孟明、西乞、白乙:三人都是秦国的将领。孟明,复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此次军事活动主帅。西乞,名术。白乙,名丙。

[173] 孟子:即孟明。

[174] 中寿:六十岁上下。

[175] 拱:两手合抱。这两句意思是说如果你活到中寿就死去的话,你墓上的树都有合抱那么粗了。蹇叔此时已有七八十岁,秦穆王讽刺他已年老昏聩。

[176] 殽(xiáo淆):通“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地势险要。

[177] 二陵: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五里。陵,大山。

[178] 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

[179] 文王:周文王姬昌。辟(bì必):通“避”,躲避。

[180] 本文记述了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观赏乐舞并加以评论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春秋时的乐教传统,即一个时期的音乐和这个国家的风俗民情、治乱盛衰紧密相连。公子札,即季札,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周乐,周朝王室的乐舞。周成王曾赐给鲁国以天子之乐,所以季札要求欣赏周王室乐舞。

[181] 聘:访问。

[182] 工:乐工。《周南》《召(shào哨)南》:见于《诗经》,是采自周、召的乐歌。周、召是周公、召公的封地,在现在长江、汉水一带。

[183] 始基之矣:开始为周王奠定教化的基础。

[184] 勤:勤劳。怨:怨恨。

[185] 《邶(bèi被)》《鄘》《卫》:指《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卫风》,是采自邶、鄘、卫的乐歌。邶,殷纣王之子武庚的封地,在今河南汤阴东南。鄘,周武王弟管叔的封地,在今河南汲县东北。卫,周武王弟康叔的封地,在今河南淇县一带。

[186] 卫康叔:为卫国始封之君,周公之弟。武公:卫康叔九世孙,是卫国的贤君。康叔遭管、蔡之乱,武公遭幽王褒姒之难,因此他们都有担忧,但却不为之困顿。

[187] 《王》:即《王风》,采自东周都城洛邑的乐歌。王,西周的东都,周平王东迁后定都于此,在今河南洛阳。

[188] 思而不惧:是指周王室东迁以后,人民有所忧思,但并不恐惧。思,忧思。惧,恐惧。

[189] 《郑》:指《诗经》中的《郑风》,采自郑国的乐歌,郑国在今河南新郑、郑州、荥阳一带。

[190] 细:琐碎。这里用音乐象征政令繁琐细碎。

[191] 《齐》:指《诗经》中的《齐风》,采自齐国的乐歌,齐国在今山东东北部和中部。

[192] 泱泱:深广宏大的样子。

[193] 大风:大国的音乐。

[194] 表东海:为东海诸侯国作表率。表,表率。

[195] 大(tài太)公:即姜太公吕尚,齐国始封君主。

[196] 《豳(bīn宾)》:指《诗经》中的《豳风》,采自豳地的乐歌。豳,西周公刘时的旧都,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东北。

[197] 荡:广大,渺茫。

[198] 淫:过度。

[199] 周公之东:指周公遭管、蔡之变,东征三年。

[200] 《秦》:指《诗经》中的《秦风》,采自秦国的乐歌。秦人开始住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后迁至西周故地岐山一带。

[201] 夏声:雅声,正声。秦地本西周故地,所以称秦风为雅声。

[202] 能夏则大:夏声宏大。夏,也是大的意思。

[203] 其周之旧:秦尽有周的旧地。

[204] 《魏》:指《诗经》中的《魏风》,采自魏国的乐歌。

[205] 沨(fán凡)沨:形容乐声婉转悠扬。

[206] 险而易行:指乐曲节奏迫促,但音声流畅。险,迫促,狭隘。

[207] 《唐》:指《诗经》中的《唐风》,采自唐地的乐歌,唐在今山西南部。

[208] 陶唐:指帝尧。尧初居于陶,后封于唐,故称陶唐。

[209] 令德之后: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令,善,美好。

[210] 《陈》:指《诗经》中的《陈风》,采自陈国的乐歌,陈国在今河南东南及安徽北部。

[211] 《郐(kuài快)》:指《诗经》中的《郐风》,采自郐地的乐歌。郐,又作“桧”,在今河南郑州南。《诗经》在《郐风》以下还有《曹风》。

[212] 讥:评论。

[213] 《小雅》:指《诗经》中的《小雅》,产生于王畿地区的诗歌,主要是贵族的作品,也有一些民间歌谣,多创作于西周晚期。

[214] 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

[215] 《大雅》:指《诗经》中的《大雅》,产生于京畿地区的诗歌,西周时贵族的作品。

[216] 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217] 曲而有直体:曲调婉转但刚劲有力。

[218] 《颂》:指《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祭祀时演奏的乐歌。

[219] 直而不倨:刚劲而不放肆。倨,傲慢,放肆。

[220] 曲而不屈:委婉而不卑下。屈,卑下。

[221] 迩而不逼:紧密而不局促。逼,狭窄,局促。

[222] 远而不携:悠远而不散漫。携,离开。

[223] 迁而不淫:变化而不过分。

[224] 复而不厌:反复而不令人厌倦。

[225] 乐而不荒:欢乐而不荒淫。荒,沉溺,迷乱。

[226] 用而不匮:实用而不单调。匮,缺少,缺乏。

[227] 广而不宣:宽广而不张扬。宣,显露,显扬。

[228] 施而不费:施与而不费损。费,减少。

[229] 处而不底:静止而不停滞。处,不动。底,停滞。

[230] 行而不流:行进而不流荡。流,流荡泛滥。

[231] 五声:也称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止)、羽五个音阶。和:和谐。

[232] 八风:也称八音,指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袍)、竹八类乐器。平,协调。

[233] 节有度:节奏有一定的规律。节,节奏。

[234] 守有序:乐器更相鸣奏,次序井然。守,守候。

[235] 《象箾(shuò硕)》:舞名,执竿而舞,是一种显示勇武的舞蹈。箾,古代舞者所执之竿。《南籥(yuè月)》:舞名,执籥而舞,是一种显示文明的舞蹈。籥,乐器名。

[236] 憾:遗憾,缺憾。

[237] 《大武》:歌颂周武王的乐舞。

[238] 《韶濩(hù户)》:歌颂商汤的乐舞。

[239] 弘:伟大。

[240] 惭德:缺点。

[241] 《大夏》:歌颂夏禹的乐舞。

[242] 不德:不自以为功德。

[243] 修:作。

[244] 《韶箾(xiāo箫)》:又作“箫韶”,歌颂虞舜的乐舞。

[245] 帱(dào到):覆盖。

[246] 蔑:无,没有。

[247] 宽猛指宽政和猛政,治理国家中政令的宽和猛各有利弊。全文以子产的话为引子,旨在说明宽猛相济的观点。

[248] 子大(tài太)叔:名游吉。郑简公、郑定公时为卿,后继子产执政。

[249] 鲜(xiǎn显):少。

[250] 狎(xiá狭):轻忽。玩:忽视,轻慢。

[251] 取:同“聚”。萑(huán环)苻之泽:芦苇丛生的水泽。

[252] 夫子:敬称,指子产。

[253] 兴:发。徒兵:步兵。

[254] 少:稍。

[255] 慢:怠慢。

[256] 济:调济,补救。

[257] 《诗》:即《诗经》,所引诗句见《诗经·大雅·民劳》篇。

[258] “民亦”二句:意思是百姓已经辛劳,可以让他们稍享康乐。汔(qì气),副词,表示将近。

[259] “惠此”二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赐恩于中原各国,便能使四方安定。绥(suī虽),安定。

[260] “毋从”二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放纵欺诈善变之人,以约束不良之徒。从(zònɡ纵),通“纵”,放纵。诡随,欺诈为诡,善变为随,这里指欺诈善变之人。谨,约束。

[261] “式遏”二句:这两句意思是要制止侵略残暴者,他们从来不曾畏惧法度。式,句首助词。遏,制止。惨,助词,曾。明,明文规定的法律。

[262] 柔:安抚。能:亲善。迩:近。

[263] 不竞不(qiú求):诗句见《诗经·商颂·长发》篇。竞,争。,急。

[264] 优优:平和的样子。

[265] 遒(qiú求):积聚。以上四句诗的意思是不急不缓,不刚不柔,施政雍容宽厚,百种福禄聚积。

[266] 遗爱:仁爱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