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闹学潮被停学
父亲前往嘉兴念书,就像鸟儿飞出笼子。在时代的感召下,积极参加新桐乡青年社等活动。
在嘉兴读书期间,他无意中做了一件大事。这是因其姐孔德沚在上海向王会悟提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南湖上开会,可由其弟另境协助王会悟租借南湖游船。那时我的父亲在嘉兴二中念书,常和同学去租船玩,熟门熟路。那年他17岁。关于这段史实,我在2008年写过一篇题为《错过的历史——嘉兴南湖租船人》,较详细地作了阐述和考证。发表在《世纪》杂志上,后转载的报刊很多,得到党史专家的重视。写这文章的缘由是一次茅盾研究会上,有位学者向我征询:你父亲是一大南湖的租船人?当时,我一愣,回答:是呀,你怎么知道?我还没有写过文章。他没有告诉我出处,我也没有机会追问。回到上海,当我看到韦韬、陈小曼著《我的父亲茅盾》第一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上讲道:
由于经常为《共产党》写稿,父亲(茅盾——笔者注)与李达的交往也就日趋密切。那时父亲的一个远房姑母王会悟(她比父亲还小两三岁)从乌镇来到上海,父亲把她介绍给了李达,不久他们就结婚了。党的一大召开时,临时把会址转移到嘉兴南湖,就是王会悟出的主意;而在嘉兴租借南湖的游船,则是父亲的内弟孔另境(当时他正在嘉兴中学念书)出力联系的。
既然这个材料已经在书上发表了,我想不妨把自己知道的也掏出来。
因为,关于南湖租船人的史事,我早年已从父亲口中得知,只是苦于没有文字记载可以对照查证。现在,有人这样明确地叙说,太令人兴奋了。我的父亲孔另境是“一大”在嘉兴南湖开会时的租船人,他曾配合过王会悟的秘密工作。虽然已是错过的历史,至今有人补充述说它的过往,把一段光荣历史的真实记录下来,仍是很重要的史料。
那么,究竟怎么回事呢?父亲生前为什么并没有回忆这段历史的文字记载?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他有关这方面的自述。然而,从我小时候起,父亲在聊天时会讲述那条嘉兴南湖的红船,讲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在我记忆深处还有这么几件有关的事情:
记得1964年4月,我曾陪同父亲回家乡乌镇一次,那时交通颇为不便,从上海出发,先坐火车到嘉兴,再转坐内河的船到乌镇。回程时,当然也要到嘉兴转车,那天,父亲特意预留了时间,提议去一次南湖。我们父女俩在南湖岛上的烟雨楼前拍照留念,还特意在南湖游船前驻足。那天,这条船并不停靠在岸边,远远地望过去,在湖中停泊着一条颇为“典雅”的船只,没有什么特别,父亲对我说,这条游船有着非凡的特殊意义。当时,我还稚气地问他,它真的就是1921年租用的那条船吗?父亲笑了。接着他说起当年租船的事,其实也很简单。显然,他的思绪在回忆到过去,他指着湖边不远的房子说,此地我熟悉,在这儿来租船的。那时,我在嘉兴二中读书,课余经常和同学来南湖游玩。帮助王会悟去租船,由我出面租船很方便。
大约,还要早几年,1959年左右,父亲有两次很晚才回家,他说到嘉兴议事开会去了,为了修复一大开会时租用过的船。我问,为什么找你?他说,我对嘉兴的游船熟悉,去介绍一下当时具体的情况,包括船只内部的结构特点等。他们还请了其他熟悉情况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父亲收到南湖纪念馆寄来的两张方形照片,说是修复船的实景,《南湖革命纪念船》《中共一大革命纪念船船舱》,请父亲提出意见。这两张照片至今还收藏在我的资料夹里。
南湖革命纪念船
就此,我知道这条船和父亲有点关系,但不便信口说话,毕竟我知道此话说出口的分量。
然而,也不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在我的日记里有一段记录,不妨抄录下来:
1979年7月29日 星期日
下午去徐恭时家,他非常用功,掌握材料很多。几个月前(3月18日)他对我说,他知道一大南湖租船的事,与我父亲和茅盾有关。我很惊奇,他怎么知道?今天又特意去问他,关于南湖租船的事。回家,又问了母亲,情况大致是一大会议在兴业路开了几天,以后需要转移,想去杭州,但考虑太闹。此时李达是代表,他夫人王会悟是乌镇人,与姑妈孔德沚很熟,他们商量去南湖比较好。具体借船人是父亲,这时他在嘉兴读书。茅盾也是有关人员。在恢复这艘船的时候,父亲和茅盾都去看过这船,对这船的格局提出意见。
早年(约1961—1962年),徐恭时先生曾是“茅盾资料编辑小组”成员,他们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查阅了大量报刊资料,同时也访问了与茅盾有关的一些亲友和知情人,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掌握的“南湖租船人”信息,大致也源于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但是,我没有看到他们当年的资料记载,至少现在还没有发现。
那么,茅盾是否知道召开“一大”会议?他在《我走过的道路》上册第174页说:
1920年7月上海共产党小组成立了。发起人是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玄庐、俞秀松。……我是1920年10月间由李汉俊介绍加入共产党小组的,和我同时参加共产党小组的还有邵力子。
1920年12月,陈独秀应陈炯明的邀请到广州办教育去了,我和李汉俊等都去送行。……李汉俊此时忙于召开共产党一大的筹备工作,已经够忙了,仍努力为《新青年》写稿,……“一大”选出陈独秀为总书记,但陈独秀当时尚在广州,并未出席“一大”。上海出席“一大”的是李汉俊和李达。“一大”以后,李汉俊与陈独秀、张国焘,也与国际代表,在建党问题上意见分歧……
以上两段文字内容,可以了解到沈雁冰(茅盾)对于召开“一大”是完全知情的。
我还注意到王会悟的几次叙述:
其一,1991年冬季和1992年8月,桐乡人柏春带着录音设备,两次赴北京看望和采访了王会悟,听她亲口讲述1921年的历史。王会悟用带着浓重的乌镇口音讲述1921年在嘉兴南湖举行的那次重要会议情况:
“上海侦探很多,‘一大’没开完就被发现了,李达也不知道下一步到底怎么样。他们都是书呆子……有人提议去西湖。我说怎么能去西湖呢,已经被巡捕房注意,即使到了杭州也是要被察觉的……刚开始,大家讨论,后来结论是,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去……还有人说,会总是要开的嘛。于是,我就说,要去一个大家想不到又可以去的地方……我说到一个大又不大、小又不小的地方去。去南湖,是我一个人提出来的。董必武特别赞同。”
谈到为什么提议去南湖时,柏春的录音带里再次传出了王会悟的亲口解释:“火车来来去去都通的,打听的侦探也少。我说嘉兴的情况我熟悉,要是有事的话还有我同学,我在嘉兴读过书,朋友都是有钱的。至少我的朋友不是地痞流氓,不会出卖……我还跟他们讲,桌上要放一副麻将,有情况时可以作掩护……”
其二,在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在题为《“一大”卫士——王会悟》“再献良策到南湖”一节中介绍:
“……于是,王会悟立即受命了解上海到嘉兴的火车班次,又先行赶往嘉兴安排一切。她先到市区张家弄鸳湖旅馆包租两间客房,作为代表们歇脚之处,又托旅馆账房代雇了一艘中型画舫式游船,还预定了一桌酒菜。安排完这些,王会悟便到车站迎接代表们的到来。”
“王会悟虽然不是正式代表,但她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出色地确保了‘一大’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王会悟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显然,王会悟在回忆中突出了她个人的功绩,这是她应该有的光荣。别人似乎不便补充和更正当时鲜活的情况。父亲生前不用文字记载下来当时的有关细节,大约也出于此心,不掠人之美。然而,细节的真实,才是时代的真实。为了准确无误,2008年3月29日,我拨通了北京韦韬家的电话,向他核实情况。时年84岁高龄的他,再次肯定他在书中的记述是准确的,是他们家父母亲在世时讲述的史实,他耳熟能详并记忆犹新。
考虑再三,把这件事记述下来,为的是不被岁月的流逝而湮没得无踪影;或者,若干年后有史家考证时,可以作为有关材料的补充。是为幸。
1922年春,父亲在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读书时(地址在天官牌楼),有人来告诉他:“你的姐夫来嘉兴开会。”他曾到南湖见到沈雁冰。其时,桐乡青年社在嘉兴南湖烟雨楼举行扩大会议,吸收了一批新社员。其时成员有:沈泽民、王会悟、孔另境、徐仲英、沈雁冰、孔德沚、金仲华、郑明德、曹辛汉等。
父亲因在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因带头闹学潮被迫停学。查《申报》1922年6月26日记载: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三年级学生五十余人,因与数学教员意见龃龉,该校学生遂于24日向代理校长请求撤换教员,校长不允所请,遂令请愿的学生25日上午一律离校。
被学校除名的孔另境,其祖父要求他回家乡从商继承祖业,长孙他却不愿株守家园,受时代先进思潮的影响,拟赴沪升读大学,祖父仍不以为然。此时,又幸得姐夫沈雁冰的帮助,他的祖父只得退让,其长孙乃得款赴沪考入当时的革命学府——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