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8章 寒筠笑谈少年志 玄纶点缀腊梅图
昨日说到除夕夜一众青年男女尽欢而散,灭了篝火,各自归家。玄纶于这一次相聚之后,便算同与会诸人相识了,玄纶为人最喜与人交游,心中好不快意。第二日早饭间,玄纶对老丈说道:“小生在此耽搁日久,少许房金老丈切莫推辞。”说着,便递上银袋一只。老丈笑道:“公子请看,这庄里无店无铺哪有用钱之处?既无富贵,便无贫者,公子将金银与我,是教我做众矢之的了。”玄纶道:“庄中风土淳朴,乃至于此,俗世之人闻之汗颜。”老丈笑道:“公子凌然脱俗,不过不识此处规矩罢了。”玄纶笑道:“惭愧,只是多日叨扰,内心惶恐。”老丈笑道:“公子大可安心住下,只消把江南年节风物对老夫言讲一二,就足抵房金了。”
玄纶道:“多谢老丈厚爱。其实江南过年也无甚新奇,不过是些处处都有的风俗,挂几幅对子,点几只灯笼,走走亲戚,看看热闹,胡乱混一混就过去了。”老丈道:“如此说来,也无甚新鲜的喽?”玄纶道:“八九岁的时候还很喜欢,长到了十四五岁,也就当是寻常日子罢了。”老丈笑道:“至于舞龙舞狮,烟花爆竹,猜谜对联,吟诗作赋,真就没几件欢喜之事?”玄纶道:“要说前面两样,年年看得都厌烦了,至于后面两样,也未必是单单要在过年玩的。”老丈拂了拂长须,点点头说道:“如今我这里的对联都老旧了,不知公子是否肯屈尊赐教一幅?”玄纶道:“老丈说哪里话,只要不嫌我字迹丑陋便好。”这二人一壁说,那一壁文若早铺好了纸笔,玄纶见推辞不得,便拿起笔来。
玄纶略略思索,旋儿提笔写道:瀚海狂沙开阔境,苍山古月蕴微声,横批“弼时清雅”。玄纶写罢,老丈笑道:“好个‘弼时清雅’,真是难得难得。”文若道:“我要把这幅对子贴到房前。”老丈摸摸文若的头笑道:“恐怕你还当不起呢。”说话间,门口进来两个人,原来是长风和神秀,二人与长辈施礼罢,对玄纶说道:“我二人要到后山去遛马,你也一同来罢。”玄纶道:“这么冷的天……”长风不待玄纶说完,抢着说道:“天气大寒,马匹在马厩里冻得直跺蹄子,早就盼着驼着人出去溜溜呢。”玄纶作难色,神秀笑道:“莫不是南人不惯乘马?”玄纶笑道:“兄台既如此说,那小弟只有相陪了。”正是:
宁可输手艺,不可输志气。
玄纶跟着二人出来,见门口共有四匹马,还空着一匹,长风道:“这一匹是留给寒筠的。”玄纶点头,忽地跨上马背。诸君可知,北地的马匹与江南可是不同。北地马匹多是西域混种,身高力大,性烈难驯,若是没点功底,殊难驾驭。玄纶甫一跨上马背,那马便蹬起前足,把玄纶颠下马来。长风与神秀在一边哂笑不止,玄纶颜色自若,爬起身复跨上马背,又吃他颠了下来。如是者三,幸好地上雪厚,摔着了也不疼。潇潇要过来为玄纶牵马,玄纶摆手叫潇潇退下,走到马头边,摸着马鬃在马耳边小声说道:“事不过三,你这畜生要是再敢放肆,本公子今晚就吃炖马肉了。”那马听见了,鼻子里喷出两道白气,嘶了一声便不动了。玄纶拍拍马头,跨上马背,喝了一声“驾!”这马就撩起蹶子飞奔起来,端的是一匹好马。诗云:
长鬃带血蒸汗气,高骨凌风托健儿。
涉水登山如信步,鸿途万里任驱驰。
神秀勒紧缰绳叫道:“我来赶你!”长风自牵了一匹空马在后面慢慢地跟着。二人驰骋了一回,玄纶勒马停下等神秀赶上来。神秀也停下道:“想不到你也是个中好手。”玄纶笑道:“彼此彼此。”长风赶了过来,埋怨道:“你们两个倒了跑了个快活,害我一人在后面牵马。”神秀往旁边一指,说道:“他来了,就不要你牵了。”玄纶道:“我去叫他。”便要下马,长风道:“不必。”说着,拍了一下马屁股,那马长长地嘶了一声,不一时门就开了,寒筠出门叫道:“方才是哪位公子叫我?”神秀大笑道:“那长脸的便是。”这里除了坐下马匹,就是长风了,说得四人都哈哈大笑。长风道:“想不到这也能叫你想到来调侃我,真是佩服佩服。”
寒筠飞身上马,向后山奔去。玄纶问道:“我真是奇了,平常书生都手无缚鸡之力,你这里众人倒都会乘马。”寒筠笑道:“君子春夏读书,秋冬狩猎,且射御亦六艺之属也,子曰‘君子不器’,何故废之?”玄纶点头叹道:“想我俗世之人,读书不过为下场科考,无关名利者不学,无用福禄者不究,弄得人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真是可悲可叹。”神秀道:“公子博学多采,真君子也!”玄纶道:“在这里看来寻常,在我那里看来竟是玩物丧志哩!”寒筠摇头叹息道:“若如此,人生还有何趣味可言。”说罢,又纵马飞驰起来。
四人来到后山的一条溪水边,玄纶看水里都已结了冰,因说道:“北地寒冷,一至于此。”玄纶隔溪一望,对面山上已是一片冰冻之色,忽然有三声钟鸣传来。玄纶问道:“这山中莫不是有座寺庙?”神秀道:“正是。”长风道:“怎么,公子对此也有些兴致?”玄纶点头,寒筠道:“值此年节,我等正好去上一炷香。”于是四人把马拴在树上,过岸进山去了。山间多植松柏,虽冰雪覆盖,却油然有苍翠之色,寒筠道:“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看似平常之语,却含无尽之深意。”玄纶笑道:“想不到皇皇大漠,也有此绿荫常存之地,想是此地也一般‘后凋’也。”转了几个弯,玄纶果然看到隐隐有一座寺庙在密林深处。正是:
古寺常居幽径里,心魔不在法门中。
神秀道:“玄纶可知我乡中风俗否?”玄纶道:“未知。”神秀道:“大凡乡中的男孩子,长到七八岁上,父母都要送他入庙里做一年的俗家弟子。”玄纶讶然道:“这是为何?”寒筠道:“但凡七八岁最是小孩子调皮淘气的时候,若是此时不教他平心静气,见贤思齐,恐怕一辈子就误入歧途,积重难返。所以父母大都狠心舍下这一年不在身边,也要教他进来研读佛法,正心养气。这是祖先建庄时就留下来的规矩,一直沿用至今,已是不成文的条例了。”长风笑道:“所以吾庄至今无有犯法之人,众人也就乐得无法无天了。”神秀道:“还不止有这个好处,寺庙中的方丈仁舟法师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极有本事。若是那方丈看你有慧根的,还指点你遁入空门,修仙得道哩。”寒筠连忙道:“你说这一节做什么。”神秀大笑道:“玄纶你不知道,这人可是个有缘法的大师嘞!”玄纶笑道:“如何如何?”寒筠笑道:“玄纶休听这厮胡扯。”长风道:“哪里胡扯,确有其事。我等都是一起进寺修行的,偏偏方丈看他有仙缘,总是召他到自己房中教授心法,现在不知已经修道几重天了呢。”神秀道:“还不止这些,那一年还俗的时候,方丈对他说‘你有慧根,但不在佛门在道门,你须好生自爱,将来功德不浅。然而现在你世俗间儿女之情未了,还须一番劫难,日后便知。’从那时起,我等就给他起了个道号,叫做‘戒色’,你看妥不妥贴?”玄纶大笑道:“如此,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了。”说着,向寒筠拱了拱手,寒筠道:“你也跟他俩一班来打趣我”,玄纶但一笑而过罢了。
说话间四人已走到寺门前,门口两个扫地的小弟子上前行礼。长风细细一看,笑道:“原来是你们两个小兔崽子,秃了个头我还真认不得哩!”说着便弯下腰来,只见这两人双手合十,向前一拜,说道:“我二人乃是了尘和了凡,施主来此何事?”长风被这两个小子噎得好没意思,寒筠上前说道:“两位小师父,我等是来上香的。”了尘道:“几位请到佛堂里”,说罢便引着几人前去。玄纶看这寺庙虽不甚宽大,然而院中都是些十围的古树,倒颇显意境,地上的宿雪已经被扫得没了踪迹。佛堂后面还有俗家弟子在演练拳脚,一招一式像模像样。
四人走入佛堂,方丈正坐于蒲团之上与诸弟子讲经说法,此时正说到《坛经》中“风幡之辩”一节,便问座下弟子以为如何,众人皆答曰“仁者心动”,方丈无喜色。玄纶上前施礼道:“小生有一点愚见,不知当讲否?”当时殿中僧人都在听方丈讲经,此时才晓得有人进来,仁舟方丈抬头看了看玄纶相貌,手拈佛珠,问道:“施主似不是本乡人?”玄纶道:“小生自江南而来。”方丈点了点头,又问道:“施主有何高见?”玄纶道:“《坛经》中说,既非风动,也非幡动,乃是‘仁者心动’,小生以为不妥。”方丈道:“依公子之见,该当如何?”玄纶笑道:“以风观之,则是幡动,以幡观之,则是风动,以我观之,则二者皆动。”
此语一出,四座纷然。座中一弟子问道:“风幡亦有知乎?”玄纶道:“万物皆有灵,只需唤起其灵性。”又一弟子问道:“风有灵乎?”玄纶道:“‘春风不度玉门关’,风无灵乎?”又问:“幡有灵乎?”玄纶道:“‘紫陌旌幡暗相触’,幡无灵乎?”方丈笑道:“施主论义精析,慧根深厚,实在难得。上香之后,请公子与寒筠一同到老衲僧房里来叙话。”诗云:
六祖登坛立意后,风吹幡动定神驰。
今从古道求新解,更谓无思惘不知。
四人上过香,神秀与长风先在殿中听讲佛法,玄纶与寒筠跟着方丈往后面僧房里去。方丈吩咐二人坐下,对玄纶说道:“我观公子福泽宽广,将来必有仙缘之份,公子须虔心修度,善莫大焉。”玄纶道:“我以为只要诚心向善,无论在僧在道,在仙在凡,有正果也好,无正果也罢,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方丈点头笑道:“善哉善哉,公子果然聪慧。”又对寒筠说道:“你二人今日相识,已是命中注定,尔等知否?”玄纶与寒筠面面相觑,连连摇头。方丈笑道:“我各送二位偈语一首,日后必有应验。”说着,提笔写了两首偈语,分别递给二人。
玄纶看时,纸上写道:
缘起众相生,动静会消歇。
济济等浮云,自在随风灭。
寒筠看时,纸上写道:
万物有常行,因缘亦如是。
立境见如来,色相皆抛掷。
二人看罢,都懵懂不解,向方丈问教,方丈笑道:“天机不可泄露,二位施主请回,老衲不过代传机窍,岂可全告?”玄纶与寒筠见说,只得谢过方丈,转身出来。长风与神秀正在大殿里听讲,见二人出来便起身一齐走出来。长风道:“好久不来这样清静处,忽感身心俱静,了无一物,豁然开朗。”神秀道:“正是正是,我也觉精神焕发,神情爽朗。”寒筠笑道:“那以后不妨常来此处听讲,你看那门首的对联上写的什么。”长风一看,写的是“护院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不禁哈哈大笑。神秀道:“哪及得上你,已经登堂入室了。”长风拉着玄纶道:“他偏不肯说方丈教了什么,你给说说看。”玄纶一笑道:“天机不可泄露。”长风皱眉道:“想不到你跟他竟是一个没眼的盖,一只没嘴的壶,装得里外不透风。”正是:
真若有知处,何为不见真。
此时已是正午,方丈留四人在寺里用斋饭。佛家是终年不食荤腥的,虽然面上清淡,却丝毫不减年节情趣。斋堂中没有火盆炭炉,只有饭菜上腾起团团热气,四人看一众僧人吃得欢快,不由得融入其中。玄纶对寒筠笑道:“我在家中时,每逢过年那几日,顿顿都是大鱼大肉,吃得肚子里尽是油水,动也不愿意动,整日价恹恹欲睡。在此处吃些清淡伙食,反而精神百倍,不敢疲倦。”寒筠笑道:“冬季养生,最有益的就是这几样素材,你看这木耳能壮阳补肾,萝卜清热顺气,白菜养胃消食,土豆提神活血,寒日滋补之效比灵芝人参更佳呢。”中华医理博大精深,后人曾将中医冬季养生之法编成一首《喜迁莺》传诵,词云:
立冬至,渐生凉,早卧晚慵床。
调中补肾用粗粮,梅酒配姜汤。
寒意生,从脚起,踏景高靴厚履。
安居最忌苦奔忙,锐气要深藏。
四人吃完午饭,便拜辞了一众僧人,方丈教小沙弥送出山门。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正午日光直射下来,却照得人身上一阵暖意,路边向阳处的雪也化了些下来。四人依旧走冰上过对岸去,长风神秀与玄纶都快步走了过去,唯有寒筠磨磨蹭蹭,挪着小步不见前进。神秀在对岸叫道:“寒筠,快些!都等着你呢。”寒筠心里害怕,哪里顾得上应他,只是越走越觉得冰面就要裂开似的。寒筠越走越小心,下半截腿都要软下来,却小心把脚轻拿轻放,一路低头看着冰面,生怕地上有一丝裂痕,玄纶看寒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样子也甚好笑。
寒筠一脚踩在一颗冰粒上,把冰粒崩出去老远,寒筠下了一跳,看对岸不远,想快步跑过去,不由地脚下一使劲,恰巧踏着一块薄冰,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啪”的一声,寒筠仆倒在地上,左腿已陷入冰层之下。玄纶与神秀都要来救,长风拉住二人道:“你二人在这里,我一人去,三人都去,若是再压塌了可了不得。”于是一人跑过去把寒筠拉起来,寒筠只觉得左腿已经冻得生硬,毫无知觉,只是拖在冰面上颠簸前进。长风把寒筠扶过来,玄纶与长风接住,一路把寒筠扶回家中,脱下衣裤,擦干身上的水,在热炕上躺下。寒筠父母见了,着实下了一跳。玄纶道:“无甚大事,只是偶然落水沾了些寒气,在床上捂一捂,多喝些热水,祛一祛寒气便好了。”三人把玄纶安顿妥当,各自回家不提,玄纶说定晚饭后再来探望。
寒筠今日受了风寒,晚饭就卧在床上喝了一碗黑米粥,然后随手翻了几页书,无甚兴致。正在无聊之间,殉香推门进来,说道:“我听说你今天受了风寒,便来瞧瞧。”说着便在床沿上坐下,寒筠放下书,拉着殉香的手说道:“手这么凉,我给你捂一捂。”便把殉香的两手轻轻握起来拉进被子里,放在自己腿上。殉香红着脸低下头去,娇嗔着说道:“小心叫人看见!”寒筠道:“看见便看见了,还能说什么。”殉香“噗嗤”一笑道:“你说叫人看见像个什么样子?”寒筠刚想说话,却忍不住先打了两个喷嚏。殉香把手抽出来,说道:“你瞧你,感冒了还这副流涎啖痰的样子,多早晚才能好起来?”寒筠笑道:“我只愿这病老也没得好,你便能天天来看我了。”殉香感到脸上热辣辣的,正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当间,玄纶正巧走进来。
殉香看到玄纶来了,连忙起身,玄纶笑道:“哎呦,我来得不巧了!”寒筠笑道:“你今日怎么也拿起林妹妹的腔调来了?”玄纶笑道:“我远远的听到有人叫了两声‘爱妾,爱妾’,我还道是哪个不知高低的野鸳鸯,原是你二人在这里卿卿我我。”殉香听了这话,又好气又好笑,掀开屏风回头说道:“你们两说话,我先走了。”玄纶笑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要走了,还是我走的好。”寒筠笑道:“你们两个通不要走,一起坐下陪我说话,整日价躺着,可不是要闷杀了我!”殉香道:“今日他来,明日我来,今个要是一起都在,改日没人了却不更显冷清。”说着,便一掀帘子出去了,寒筠见殉香去了,只索专心与玄纶说话。正是:
无聊皆不至,没兴一齐来。
玄纶见墙角上有一幅九九消寒腊梅图,因笑道:“原来这里也时兴此物?”寒筠笑道:“我等愚人,就指着此图计日哩。”诸君可知何为九九消寒腊梅图?我江南盖无此物,西北却甚是通行,家家皆有。自冬至始,冷不过九九八十一天,于是将一树腊梅分为九朵,每朵分为就瓣,每日点上一瓣,画成一树腊梅时,便过了冬季。此本为穷书生熬寒无奈之举,后竟沿为文人雅士附趣之风,在北地流传开来。闲话少叙,玄纶道:“今日公子腿脚不便,凭我来代点一瓣如何?”寒筠笑道:“有劳。”玄纶在案上寻着笔砚,代点了一瓣上去。
玄纶问道:“如何有图无词?”寒筠道:“我只听过‘消寒图’,也有‘消寒词’么?”玄纶道:“这是自然,冬日作《十六字令》,取去寒迎春之意,共十六字八十一划,每日一划以消寒,冬去词成。”寒筠笑道:“这倒是新奇,不过还要做得凑巧才行。”玄纶道:“这样的令,必要作得凑巧才好。”寒筠笑道:“每字不过五六划,我就爱这样简单的字,待我来试一试。”寒筠思考片时,少时词成。《十六字令》词云:
春,又一年山青水匀。江南子,久立待何人?
玄纶掰着指头数了一遍,笑道:“果然巧得很。”寒筠笑道:“除了凑巧,更无可取之处了。”玄纶道:“意境也很不错。”寒筠笑道:“其实就诗词格律来说,虽说应当全力遵守,然而若真有难以回避之处,也当直用其意,不须曲意合格。”玄纶道:“这也仅用于我等旧式子弟,如今各样体裁蜂拥而出,皆冠以诗词名号,实则与诗词毫无联系,不过图个虚名,附庸风雅,自命为推陈出新,实则是沽名钓誉。弄些什么狗屁文章扰乱文坛,更有一班人推波助澜,将三五字作一句,随意得之,竟引为新兴词牌,使不正之风大行其市,岂非贻笑大方?”
寒筠道:“竟有如此好笑之事,你且念一首与我长长见识?”玄纶笑道:“既然如此,我姑且念一首好的与你听。‘断桥回首,吾挥袖归去,别天上云,悼湖光影。自明日始,弃一切俗务,喂马劈柴,席山泛海。夜雨江南,二十四桥犹在,观景于中,梦彼于侬。相对无言,正秦淮花落,将五百年,换一回肩。’”寒筠笑道:“其辞美矣,谱之成歌,教二八女郎执牙板浅吟轻唱可也。若以君之意,该当如何。”玄纶道:“用其意,善其律。”《浣溪沙》词云:
两袖依依柳苑风,湖光晚照旧颜容,别来世事踏千峰。
过去亭台新景色,梦君君在月痕中,眉心无计解相逢。
今日夕阳已斜,话说至此散场,欲知寒筠做何品评,且听小子明日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