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妮·克莱因的七堂精神分析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移情植根在过去,行之于当下

弗洛伊德在《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段》(1905年,116页)中如此定义移情情境:

移情是什么?移情是心理倾向的新版本(或称复本),是在精神分析过程中被唤醒的、被意识到的幻想。它具有这样的特性,一种可据以分类的特性,即用医生取代某些早期遇到的人。换句话说,整个一系列心理经验的苏醒,并不属于过去,而是在当下适用于医生。

这一定义完美地描绘了这种非同寻常现象的一个基本面向。受治者经历的所有与精神分析师有关的感受与幻想,都植根于他的过去,并集中于精神分析师身上。这一事实可以说构成了移情情境的框架。

现在我们讨论移情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我们知道,最早的客体关系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影响所有后来的关系,个体将他的早期感受和幻想移情到新客体上,并且倾向于在整个生命中重复某些早期情况。我们的所有受治者的经历都证实了这一点。从神经官能症受治者身上(精神病受治者更是如此),通常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他们的人际关系与少数固定类型相联系,既有他们视为客体的人,又有他们做出反应的情况,以及他们表达自身爱或恨、厌恶或焦虑感受的方面:实际上,这是源于幼儿期的典型人物和情境。在这些情形下,通常还存在数量有限的特定情形,这些情形会一遍又一遍地复现。不过,普通个体一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的生活似乎并不被强迫复现某些情形所支配。人们在分析中发现,尽管他们的生活范围更广,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源于幼儿期的人物、情境和行为模式约束,这些模式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经验。

这些与移情有关的事实只有通过研究早期客体关系的性质才能完全理解。在此,我只能这样总结我们的认识,即从一开始,爱与恨都与同一个客体有关。母亲(及其乳房和乳汁),在她带来沮丧的同时,她是第一个被爱的客体,也是第一个被恨的客体,因此,爱和对报复的恐惧都与她有关。接着,我们将这个被渴望又被爱慕、被憎恨又被恐惧的母亲分成好母亲与坏母亲。但是,头脑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趋向,那就是将这两个母亲再次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在某种程度上将坏母亲与好母亲相结合并做出妥协来修正坏母亲。因此,我们继续分析下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再次经历生存、分裂和结合。我们做的所有这些,首先与我们的主要客体——真正的父母亲——有关,部分与我们的“内在客体”——父母亲等在我们脑海中、想象中的形象——有关。

由于上述原因,以及其他原因,个体中存在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将某些人物外在化和内部化,并将他的爱、他的负罪感、他的复归倾向施于某些人,将他的憎恨、他的厌恶、他的焦虑施于其他人,从而在其外部世界为他的想象找寻不同的代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缓解压力。这些机制是客体关系发展的基础,也是移情现象的基础。

对精神分析师的移情与其他关系中显示的移情有所不同。在精神分析过程中,精神分析的设定既会增强受治者移情的冲动,又会将围绕精神分析师的感受具体化,移情从而更强烈而清晰地表现出来。但是,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意味着精神分析情境已经建立,精神分析师将取代原始客体,而受治者将通过运用与原始情境相同的机制处理与精神分析师相关的感受和冲突。但是,移情是旧情境的激发,而并不仅仅是旧情境的复苏。新的情境(与精神分析师有关)是非常真实的,而且远非偶然。潜意识的冲突总是存在的。它们可以被大大强化,但实际上从未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