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文昌阁(辉县市)
文昌阁位于辉县市文昌大道中段路南,坐北朝南,为木结构古建筑,因上覆彩色琉璃瓦,又名“琉璃阁”,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元朝之前,文昌阁建在文庙内,明嘉靖时期重建在古城东南隅,万历五年(1577)移至现址。阁楼里供奉有文曲星君,引得文人学士前来祭拜。清顺治九年(1652)、嘉庆五年(1800)先后扩建重修,形成阁、台、亭殿、配廊、奎楼等建筑规模,建筑风格为明代特征。
清康熙《辉县志》记载:“文昌阁在城外东南隅,万历丁丑(万历五年,1577)知县聂良杞从诸乡绅议建此,以兴文运,其规模宏敞,殿阁穹隆,上应奎壁,足称胜。顺治九年壬辰汴人张玉募化重修,创建奎光楼一座,前后殿宇新焕倍昔。每岁二月初二日,县官致祭。”[20]
聂良杞(1547—1619),字子实,号念初,江西省金溪县人。幼笃志好修,潜心性理思考。明代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福建长乐知县,以父忧未赴。补河南辉县知县,在任五年如一日,均徭役,裁里甲,开河渠,廉洁奉公,勤于民政。擢礼部给事中。入祀乡贤祠。
文昌阁现仅存一阁,坐北朝南,由台基及阁体部分组成,台基呈正方形,青石分层垒砌。台前正中筑石阶,两侧置垂带。台沿有一对石狮,周围砌石栏杆、栏板。阁体居台中,平面八角形,两层,三重檐攒尖顶,通高15.35米。檐柱为大八角形石柱,全柱为圆形通天木柱,青砖包砌。顶为楼板,西侧置木楼梯,楼上有回廊。阁顶覆蓝、绿琉璃瓦,宝刹为琉璃宝珠。八条垂脊上均饰卷草图案,并置有狎鱼、狮子、仰天吼、仙人等形象。上层檐下合转角处有五踩重昂斗拱和斜拱16攒。中层屋面八条垂脊上饰龙、凤、麒麟、奔马等,中层檐下除有一斗二升斗拱外,另有一周围廊平座,安格扇门四扇,其余七面均为坎墙和坎窗。下层屋面的八条博脊上饰奔鹿、牡丹、二龙戏珠、仙鹤、人物、凤凰、麒麟、荷花等。
阁体八角上悬挂着铃铛,这几个铃铛在天空中随风而动,不时发出清脆的响声,愈发衬托出这里历史的悠久。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此东南出土很多商及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因此,辉县琉璃阁遗址是先商文化辉卫型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是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在中国考古学术史上具有非凡价值和意义。1976年,公布为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公布为新乡市重点保护单位。2008年,辉县市城区规划改造,对文昌阁进行了拆建重修。
文昌阁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精巧,工艺精致,气势宏伟,是豫北地区现存明代木构阁楼建筑和传承文昌文化的重要载体。2008年文昌阁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文昌阁被规划修整为广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