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建筑还是搞革命
住宅和大厦被不断地搭建起来,而且人们还在比拼它们的大小和豪华程度,这催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世纪初,美国经济赶上了欧洲并凌驾其上,都是托“建筑”这一武器的福。可以说,汽车、家电之类的东西实际上全部都从属于“建筑”这种武器、这种欲望,它们和建筑一起被吊在人们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化社会的真正主角就是建筑。
为了建造“房屋”,为了购买“房屋”,人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拼命工作。在还清贷款之前,是不允许偷懒,也不允许思考和犹豫的。无论在何种意义上,人们都讨厌不稳定,在政治上,稳定也是可以压倒一切的,这就是工业化社会(实际上是建筑化社会)的真面目。在工业化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现代主义建筑。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之父的勒·柯布西耶(1887—1965)的名著《走向新建筑》(1923年,日译本1967年,鹿岛出版会)最后是以这样两句非常有名的话结尾的:“到底是搞建筑还是搞革命?革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给大众以“建筑”这一饲料,他们就不会试图去闹革命,而是默默工作,渐趋保守化。柯布西耶精准地预言了这一点。
20世纪初的美国发明了这种新体系,而该体系下最优秀、实力最强的“高才生”(乖孩子)就是二战后的日本。日本向美国学习,制造出了比美国产品性能更优异的汽车和家电;而在建筑领域,日本更是将其“高才生”的派头发挥得淋漓尽致。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日本一直到战前为止,都没有什么“建筑”。东京充满着木结构的低层公寓和用于出租的房屋。政府认为,为了防火和防灾,所有的房屋都需要重建,日本的城市实在是太低矮、太破旧、太寒酸了。但是,要重建就必须有强烈的动机和欲望,还必须有使重建变为可能的制度保障。所以,美国把以住房贷款制度为首的一整套做法教给了日本。至此,以建筑为中心,具体而言就是以建筑业为引擎,以美国为样板的日本战后体系开始强力运转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