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规制,也挡不住满街的奇装异服
“洛丽塔”、cos服、玩偶服……在漫展或有其他类似活动的地方,你一定会被这类奇装异服迷得眼花缭乱,甚至还可能看到穿裙子的小哥哥走进男厕所,也会看到满脸胡茬刀疤的小姐姐在女厕门前排着队!
不过,你可别以为奇装异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大明万历年间,就有奇装异服的读书人“闪瞎”了退休官员李乐的双眼。
话说,这位名叫李乐的退休官员从京师回到老家苏州定居,结果刚到苏州,他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一处读书人聚会的场所里,苏州学子个个浓妆艳抹,活像戏台上的旦角。李乐惊怒之下,便写了句“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然后拂袖而去。
古人流行“以礼待人”,在当时的社会,衣着也是一种礼仪,看了李乐的故事,读者可能会觉得大明是一个无比开放的时代,其实并非如此。各个朝代统治者在建国之初都会建立起一套专属于当时社会的服饰制度,明朝也不例外。
明 陈洪绶 《闲雅如意图》
前面已经提到,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按照唐朝的衣冠制度,制定了一套明朝专属的衣着等级制度。他认为君臣百姓贵贱有别,所以各自的服饰也应当有等级之分。庶民百姓只能用绢、纱、绸等等面料裁制服装,处在社会末端的商人们则只能用素色绢布做衣服。
衣服的布料有讲究,颜色讲究更多,朱元璋规定官员百姓都不能用黄色、玄色的布匹进行裁衣,因为这是皇帝专属的颜色。
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定,就有可能被官府抓起来处罚。据说当时明朝初年有百姓不遵守这些礼仪规制,穿着艳丽的服装聚在一起游玩,被朝廷发现,当下就被五城兵马司的官兵缉拿到监狱,每人被砍下一只脚。
而且,朱元璋除了对官员、百姓的衣着有规定外,还规定了乐工、娼妓等职业的服饰。
在其他朝代,这些特殊行业的女子通常都穿着比较艳丽,到了明朝,朱元璋则规定明朝的娼妓、乐工不能穿除了皂色以外的其他颜色的衣服,乐工头上只能戴青色的网巾。青楼女子服饰都这样朴素,平常女子更不用说。当时的部分地区,妇女出行时甚至还要掩盖头面。比如山西的妇女出行需要用手帕遮脸。
不过这种严苛的服饰礼仪并没有严格地实行下去,到了永乐年间,已经开始有人违反穿戴规则,尤其是永乐迁都北平之后,南方的风气更为宽松,太祖的服饰规定慢慢就没有人遵守了。
所以,到了明朝后期,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人们几乎都不再遵循明朝初期的服饰制度,人们在穿衣风格上开始放飞自我,以至于出现了男扮女装的神奇景象。
那时的乐工、妇女开始逐渐穿着花色各异的服饰,面料、饰品不再遵循礼制。明朝初期只有皇帝可以在服饰上装饰龙纹,当时还有官员因此被处死,而到了这个时期,团龙、立龙等图案甚至变成了平民百姓的衣着花纹。
难道这种服饰乱象就没有人加以禁止吗?其实明朝的皇帝对此也很是苦恼,所谓法不责众,如此多的百姓官员纷纷违反了律法,难不成还得把他们纷纷关进大牢吗?
明英宗时期,曾经有人因穿着皮靴进入皇宫而被拘捕关押。朝廷也曾经下令不允许百姓穿着各种官员纹饰的服装,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已经不像明初那样崇尚朴素,因此这时候朝廷的三令五申也不能禁止这种新的服饰风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