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笔谈:我在清华70年的人生感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策划人寄语

2020年年末的一天,我在清华附中的第一任班主任王英民老师找到我,问我:附中老书记冯庆延老师有一本个人的文集,你们出版社能否出版?我说我先看一下书稿吧。

屏幕上的文字,带我回到了少年时代,回到了我在清华附中读书的年代。原来,在我们接受的教育背后,有着这样深刻的思考,有着这样精心的设计。是冯庆延书记和万邦儒校长他们这一辈教育家,将“培养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做一个有历史使命感的人”确立为清华附中育人的首要任务。“不要升学率,要成材率”“育人为先”这样的理念,是那一时期清华附中教育的主线。

我还清楚记得当年教我们化学的闫梦醒老师课堂上的一幕。当时,闫老师教我们元素周期表,讲到其中的一个元素钋,他说这个元素是居里夫人发现的,她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把这个元素命名为Polonium。闫老师说:“如果你们以后有机会发现一个新的元素,希望你们把它命名为Hua,纪念你们的祖国。”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想到这一幕,耳边便会回响起闫老师的声音,令我充满斗志,豪情万丈。

这种教育,对于当时的我,可能仅仅是几个瞬时而过的片段,并不曾想到,在之后的人生中,却成为深刻在思想中的重要元素,影响我的行为举止,推动我不断前行。

阅读冯老师的文集,是对思想的一次洗礼,是对人生的一次思考。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坦荡?什么叫无私?正是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我才了解到万邦儒校长,当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领导清华附中的。文革期间,万校长肝脏受了重伤,之后一直带病工作多年,退休后不久即病逝。每当言及此事,冯老师都会声音哽咽。当我再翻看清华附中毕业证书上万校长的签字,敬重之情更甚千万倍。

今天,各种内卷之声充斥着媒体,教育的内涵被歪曲,很多人认为学习好就是为了将来的高收入……。冯老师的这本著作,则带给我们一个传统但坚固的视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人生的坚守和豁达,皆来源于此。

最终,集众意,这本著作被命名为《追梦笔谈》,并请清华附中的韩家鳌老校长题写了书名。在此,对所有为这本著作的出版提供帮助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能够策划出版这样一本著作,是一种荣幸,是一份责任。希望它能作为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一份礼物,供后人参考学习。

策划人:沈波

2021年6月30日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