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湍流及其数学描述
3.1.1 湍流流动的特征
流体实验表明,在临界雷诺数以下时,流动是平滑的,相邻的流体层彼此有序地流动,如果施加的边界条件不随时间变化,流动是定常的,这种流动称为层流。在临界雷诺数以上时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并导致流动特征的急剧变化,流动呈无序的混乱状态;这时,即使施加定常的边界条件,流动也是非定常的,速度等流动特性都随机变化,这种状态称为湍流。在湍流状态下在某一点测得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3.1所示。可以看出,速度值的脉动性很强。湍流中的脉动现象对工程设计有直接影响,压力的脉动增大了建筑物上承受的风载的瞬时载荷,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有害振动;对于水轮机而言,脉动压力最大的负波峰则增加了发生空化的可能性。
图3.1 湍流状态下某特定点的实测速度
u'—脉动速度;—平均速度
实验研究表明,湍流带有旋涡流动结构,这就是所谓的湍流涡(简称涡)。从物理结构上看,可以把湍流看成是由各种不同尺度的涡叠合而成的流动,这些涡的大小及旋转轴的方向分布是随机的。大尺度的涡主要由流动的边界条件所决定,其尺寸可以与流场的大小相比拟,它主要受惯性影响而存在,是引起低频脉动的原因;小尺度的涡主要是由黏性力所决定,其尺寸可能只有流场尺度的千分之一的量级,是引起高频脉动的原因。大尺度的涡破裂后形成小尺度的涡,较小尺度的涡破裂后形成更小尺度的涡。在充分发展的湍流区域内,流体涡的尺寸可在相当宽的范围内连续变化。大尺度的涡不断地从主流获得能量,通过涡间的相互作用,能量逐渐向小尺寸的涡传递。最后由于流体黏性的作用,小尺度的涡不断消失,机械能就转化(或称耗散)为流体的热能。同时由于边界的作用、扰动及速度梯度的作用,新的涡旋又不断产生,这就构成了湍流运动。流体内不同尺度的涡的随机运动造成了湍流的一个重要特点——物理量的脉动(图3.1)。
3.1.2 湍流的基本方程
一般认为,无论湍流运动多么复杂,非稳态的连续方程和N-S方程对于湍流的瞬时运动仍然是适用的。在此,考虑不可压流动,使用笛卡尔坐标系,速度矢量u在x、y和z方向的分量为u、v和w,可以写出湍流瞬时控制方程:
(3.1)
(3.2)
为了考察脉动的影响,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是时间平均法,即把湍流运动看作由两种流动叠加而成:一是时间平均流动;二是瞬时脉动流动。这样,将脉动分离出来,便于处理和进一步的探讨。现引入Reynolds平均法,任意变量ϕ的时间平均值(时均值)定义为
(3.3)
式中,ϕ的上划线“-”代表对时间的平均值。
如果用上标“'”代表脉动值,物理量的瞬时值ϕ、时均值及脉动值ϕ'之间有如下关系:
(3.4)
采用时均值与脉动值之和代替流动变量的瞬时值,即
(3.5)
将式(3.5)代入瞬时状态下的连续方程式(3.1)和动量方程式(3.2),并对时间取平均,得到湍流时均流动的控制方程:
(3.6)
(3.7a)
(3.7b)
(3.7c)
对于其他变量ϕ的输运方程作类似处理,可得
(3.8)
在上述各方程中,假设流体密度为常数,但在实际流动中密度可能是变化的。在此,忽略密度脉动的影响,只考虑平均密度的变化,可以写出可压湍流平均流动的控制方程(为方便起见,除脉动值的时均值外,下式中去掉了表示时均值的上划线符号“-”,如用ϕ来表示)。
(1)连续方程
(3.9)
(2)动量方程
(3.10)
(3)其他变量的输运方程
(3.11)
式(3.9)是时均形式的连续方程,式(3.10)是时均形式的N-S方程。由于在式(3.3)中采用雷诺(Reynolds)平均法,因此,式(3.10)称为Reynolds时均N-S方程,又称为Reynolds方程。式(3.11)是场变量ϕ的时均输运方程。
为了便于后续分析,现引入张量中的指标符号改写式(3.9)~式(3.11),则有如下方程:
(3.12)
(3.13)
(3.14)
式(3.12)~式(3.14)就是用张量的指标形式表示的时均连续方程、Reynolds方程和场变量ϕ的时均输运方程。式中i和j的指标取值范围是(1,2,3)。
式(3.13)里多出与有关的项为Reynolds应力项,即
(3.15)
式中,τij实际对应6个不同的Reynolds应力项,即3个正应力和3个切应力。
由式(3.12)~式(3.14)构成的方程组共有5个方程(Reynolds方程实际是3个),在新增了6个Reynolds应力,再加上原来的5个时均未知量(ux、uy、uz、p和ϕ),共有11个未知量,因此,方程组不封闭,必须引入新的湍流模型(方程)才能使方程组式(3.12)~式(3.14)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