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决策与市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前言

从人类进行物物交易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商品定价的活动。而当实体商品交易进化到无处不在,并对经济影响巨大的金融资产交易时,金融资产的定价研究也就变得重要起来。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尤金·法马(Eugene Fama)、拉尔斯·汉森(Lars Hansen)、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这三位对资产定价实证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这之前被誉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之父”的哈里·马科维茨(Harry·M. Markowitz)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研究领域也与金融资产定价相关。

金融资产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交易的,那么研究定价问题也就离不开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投资者。《金融决策与市场》这本书就是阐述投资者偏好选择、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资产定价这个领域理论的前沿读物,作者坎贝尔从市场交易者的偏好理论出发,结合消费、生产理论,系统地阐述了资产定价相关的数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这本书与现代流行的主要关注于金融实证方面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坎贝尔是从建立定价基础理论出发,推出一系列的金融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数学模型来解释业界中的现象。

与物理学或者其他自然科学相比,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实际上是很滞后的,这是因为金融市场是由人来驱动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人的行为建立数学模型困难重重。当然,我们也无须像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还没有能力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而神化这些现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维的难题往往可以从研究主要因素开始,然后再完善细节和推导变种。金融定价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这本书抓住了这一主要因素,在人为驱动的金融资产定价领域进行了开创式建模尝试。

《金融决策与市场》一书分为三大部分,共12个章节。

第一部分“静态组合选择和资产定价”,从期望效用理论出发来分析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介绍了几个常用的效用函数在分析风险偏好中的作用。有了风险偏好建模,参与者可以进行静态的投资组合选择,最后引出均衡资产定价理论和随机折现因子的概念。

第二部分“跨期组合选择和资产定价”,介绍了更接近现实世界中的跨期或者多期组合选择。跨期需要引入对未来资产折现和现值的概念。接着,坎贝尔从跨期资产的消费和生产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定价理论建模。最后介绍了固定收益证券和跨期风险及对冲。

第三部分“异质投资者”,对参与定价市场的具有多样性的个体和集合参与者进行了讨论,包括家庭金融、风险分担和投机,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微观结构话题。

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4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应该进一步理解、治理和发展我们的金融系统,也更需要符合我国特色的金融理论。希望通过翻译这本具有开拓性的金融资产定价英文著作,为国内读者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理论。

人们在研究复杂系统时,往往能够获得崭新的知识,也正是因为金融系统的复杂性,所以我们相信在这个领域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成果。我们在此过程中,也必须关注模型的前提、理论的自洽性和边界条件的选取。

最后,我承认翻译这本著作是颇具挑战的,一是因为金融知识的涉及面广,以及数学的复杂程度,从书里近千个数学公式中可见一斑。理解和掌握这本书需要多方面的金融从业经验和比较坚实的统计数学基础,因为这本书是金融博士级别的课程讲义,这一点当然就不足为怪。二是一些专业金融术语和定价理论词汇,可能有不同的译法,我会尽量从金融从业者角度使用行业通用的叫法。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存在疏忽与不足,敬请行业专家和读者指正。

姚忠兵

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任美国大型对冲基金中国区总经理,在金融工程、风险管理与量化投资领域有着近20年的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