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场圪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聋子的孤寂的小院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成了村子里最热闹的所在。

聋子的孤寂不见了,聋子的落寞消失了。聋子成了这个村子里最幸福、最充实的人。有孩子们聚集的地方就是最热闹的地方。他们的童真可压制一切邪祟,他们的激情可排挤一切空虚。他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身影,心底无比地充实。即使他不能跟他们进行言语上的交流,可是他可以共情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快乐便是他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渲染着空气,使空气中充满了快乐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呼吸到它的人的胸中。

聋子是忙碌的,他会做一些他拿手的小吃给孩子们吃,他将小吃递到每一个孩子的伸开的小手中,每递一份,他的被需要的感觉就增加一分。看到孩子们快乐地吃着他做的东西,他的价值感便会成倍地增长起来,随之会觉得人生很有意义。他打扫孩子们弄得乱七八糟的院子和小鸟遗落下的粪便。每扫一下,便扫走一份孤寂,每扫一下便带来一份充实。他从未发现自己如此地热爱生活。生活中曾经的彷徨、苦闷、犹豫、孤寂统统地消失了,他的内心只剩下热爱,热爱身边曾经觉得冷漠的一切,热爱生活,热爱花草树木,热爱动物们,热爱孩子们。

他这里似乎成了一个幼儿园,虽然他不知道幼儿园为何物,可是他却扮演着幼儿园老师的角色。他陪孩子们玩,陪孩子们闹,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纠纷。虽然他不会说话,但是他是大人,他还是可以不用语言就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纠纷的。这个抢了那个一把小米喂小鸟,那个想喂别人正在喂的小鸟,那个把这个正在喂的小鸟赶跑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他通过观察都会发现,也会帮他们妥善地处理。自从他这里变成孩子们的乐园后,孩子们在他面前也开始变得听话了,不像以前那样嘲弄他了。其实他也知道,也不完全是他陪孩子们,而是孩子们在陪他度过难度的时光。他们各取所需,他得到快乐,孩子们得到乐园。他现在还不知道,孩子们会送给他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这天,在聋子的小院里玩耍的孩子们比较起谁的本事大来。

“当然是我有本事了,咱们村最高的树我都能爬上去。”帅帅说。

“我自己会做冰车,你们会做吗?”镇南说。

“我能弄到蜜蜂的蜂巢吃蜂蜜。”龙喜也参与了进来。

“谁能教会聋子说话,就算谁的本事大。”镇北说。

孩子们沉默了。

“我来。”沉默了一会儿后,被那种不肯服输的性格驱使着的镇南自告奋勇地说。

他走到了聋子面前,使劲地比划着。他指指聋子的嘴,又指指自己的嘴,“看我的,跟我学。”聋子不明白他的意图,莫名奇妙地看他。

镇南将自己的嘴撅起成O型,用手指点着自己的胸口,然后慢慢地张开嘴,发着“我”的声音。

几次之后,聋子似乎明白他的意图了,于是将自己嘴的形状学着镇南的样子发出沙哑的声音:“O”。

“不对,”镇南摇头,“我。”他在刚才动作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稍稍低头然后再仰起的动作,用下巴比划出了个“∨”的三声的形状。其他小朋友也跟着着急,跟镇南一起做着低头再抬头的三声动作,一起发着“我”的声音。

聋子也学着他们的动作,但是还是不对。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这一次,聋子终于说对了,“我。”

“这次对了、对了。”小朋友们举起大拇指称赞聋子,他们在他周围跳着、笑着。

聋子也开心地笑了。这一刻聋子仿佛突然回到了小时候,想起了妈妈的慈祥的面容,想起了妈妈的爱抚。他咧开嘴笑着,他的笑穿越几十年的心酸、寂寞、孤独、无奈,从现在一直贯穿到小时候,他的笑似一道霹雳,贯穿了几十年的时光。

他想起了小时候伏在正在干农活的妈妈的背上沉沉睡去的温暖,他想起了他发烧时妈妈的手抚着他的额头的凉爽,他想起了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着桌子吃饭的情景,他想起了妈妈牵着他的手玩耍的情形,妈妈的手如此温暖,将她的爱、她的温柔悉数地传给了他。他想起了爸爸的严厉,爸爸的严厉也是爱。他们是他此生最亲的人。他似乎突然想起了从没有想起过的和妈妈一起说话的情景。他是在还记不清楚往事的时候失聪的,因此他没有说话的记忆。可是此刻他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他小时候说话的情景。他模模糊糊地记起来“喝水”,“吃奶”,“糖”,“妈”这几个词的发音。

于是他脱口而出:“喝水”,“吃奶”,“糖”,“妈”。

孩子们被他的一连串的话震惊了,他们惊愕地看着他,他也看着他们,随后他们哈哈大笑起来。他们开心地笑着、孩子们欢快地跳着。他们的笑声在聋子的小院里爆发,由于太密集、太震撼而冲出了院门,冲进了树林,树木也随着笑了。然后整个村子都跟着笑了。大地摇晃着、房屋摇晃着、树木摇晃着、庄稼摇晃着,整个村庄进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狂欢状态。

从这天起,教聋子说话不再是比谁本事大了。它成了小朋友们心目中一个神圣的使命,他们因这一使命的完成而自觉高大。每当聋子说对一句,那种幸福的伟大的无比有成就感的激情就会撞击每个人的心灵。他们瞬间就会觉得自己的形象高入云霄,冲上九天了。

“鸟。”镇南说。

“鸟。”聋子说。

每学会一个字,他们的快乐就会增加一分。

“咱们以后别再叫他聋子了,叫他鸟叔吧。”镇南说。

“好的,鸟叔好”。

“鸟叔”。

“鸟叔”。

——

孩子们冲着聋子喊着。那种激荡的激情冲击着鸟叔的小院,快乐伴随着小鸟的鸣叫一层层散播开去,散播到整个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