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咸丰帝励精图治 杜受田临危受命
英国人知道要使清政府投降,就不能只在南方敲敲打打,而要北上将清政府的命脉掐住。命脉在哪里,那就是大运河。只要控制住大运河的一个点,大清王朝就会瘫痪。因此,英国海军司令懿律将目标指向了江苏镇江。
而此刻,道光还在乾清宫中召见大臣时问:“英吉利距大清多远?要经过哪几个国家?克什米尔距英吉利有多少里?是否有水路相通?”众臣工头垂得低低的,一声不吭。
“听说英吉利君主是个女的,今年二十二岁。不知这么年轻的女娃子怎么当上了一国之主,女王是否婚配?也不知道其夫姓甚名谁,家居何方?”道光一连串问话,众臣工都感到好笑,老皇帝怎么突然关心起英国女王的婚事来了?
道光见下面一片沉寂,就转了话题:“英国专门制造鸦片卖给大清,他们到底是敛财还是另有图谋?”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众臣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说是贪图钱财,也有人认为是图谋不轨,洋人居心叵测。
经历了鸦片战争的道光,精神已经懈怠。六十多岁的他跟其他老人一样,越来越胆小怕事,尤其是害怕洋人。洋人几条战舰往南京江面一开,朝廷就乖乖割地赔款。这在大清两百年以来,是从没有过的事。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择立储君的事情不能再拖了。道光决定在诸皇子中选一位担任储君,然后在“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秘密建储。
清军入关以后,康熙对皇太子胤礽两废两立,用心良苦。嫡长子继承皇位失败,大学士明珠、余国柱等相继被罢黜。康熙决定择贤而立,秘密建储。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位以后,将年号改为雍正,意思是雍亲王做皇帝来路正。雍正继位以后,将秘密立储的圣旨写好后封在密匣里,将其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让王公大臣都知道皇上已经秘密立储。乾隆将这一制度当作祖制确定下来,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按秘密建储的方式被立为新君。于是,道光传旨军机处让军机大臣穆彰阿、潘世恩、文庆等前来商议。
自雍正八年(1730年)设立军机处以来,朝中只有军机处的几位大臣最有权势,又受皇帝信任。军机处又只有领班大臣地位最高,掌握实权。皇上召见时,军机大臣依次跪下。领班大臣离皇上最近,皇帝发问,他都应该首先回答。最末的那位称卷帘军机,有时连皇上说什么都没听清楚。若非皇上点名提问,其他军机大臣不得开口接话,否则是坏了规矩。
领班军机大臣一般由满人担任。道光年间,军机大臣王鼎上奏,说要重新任用林则徐。遭到领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坚决反对,屡争不胜,愤而自杀。汉人升为军机大臣,不需要有什么治国本领,只是个摆设,让外人看来,体现满汉一体而已。只有一些不通晓人情世故,遇事不能模棱两可,又不会察言观色的汉人,虽入职军机,不久也会开缺。
军机大臣曹振镛,在嘉、道两朝干了十五六年,说话做事模棱两可,一生没有波折。皇上召见,君臣奏对他从来都是称颂皇上,满嘴阿谀献媚之词,晚年圣眷正隆,门生问其故。曹振镛回答,凡事多磕头少说话。后来有人作诗四首来反映当时的情况——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
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
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八方无事岁月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
大家赞襄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
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也谥文恭。
曹振镛误国,后人多切齿痛恨,以致洪秀全金田起义,朝廷无能为力。曹振镛之后,便是穆彰阿出任领班军机大臣,穆彰阿一如既往,更加世故圆滑。
众人在穆彰阿的带领下,匆匆进来,向道光行了三跪九叩大礼。道光赐座,然后问:“朕想在诸皇子中选储君,大家看看立谁最好?
众臣目目相觑,不敢回答,因为明珠、余国柱等人便是前车之鉴。皇权至高无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说的话就是圣旨,臣民都必须无条件服从。穆彰阿小心地试探着说:“皇上春秋鼎盛,这件事还是过些日子再说吧。况且有祖制在,不用臣等操心,皇上自有主张。”潘世恩马上附和,其他大臣也点头称是!
道光非常满意,让他们退下。
道光一共有九个儿子,长子奕纬在二十三岁去世,次子三子早殇,后面三个年纪又太小,皇七子七岁,八子三岁,九子两岁。只有皇四子奕詝,皇六子奕訢,正值青春少年。皇四子奕詝十六岁,九岁丧母,其母是钮祜禄氏孝全成皇后,道光将其托付给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静贵妃生有一子,叫奕訢,十五岁,为皇六子。皇五子奕誴,被道光过继给亲弟弟惇亲王绵恺。此时只有皇四子,皇六子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
皇四子奕詝老成持重,老师是杜受田。
皇六子奕訢天资聪颖,老师是卓秉恬。
静贵妃将奕詝视为己出,奕詝、奕訢哥俩从小一起长大,同食同寝,感情很好。道光也经常去看他们,兄弟俩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哥哥总是让着弟弟。道光认为,奕詝有教养。岂不知静贵妃护犊,奕詝害怕继母才处处让着弟弟。
奕訢聪明,日习千言,卓老师教几遍他就可以背诵了,奕詝却做不到。当时四阿哥和六阿哥为争太子之位,暗中较劲。平时功课由两个不同的上书房师傅辅导,两位皇子的老师都是汉人,都是满腹经纶的当世大儒。他们知道这两位皇子是将来皇太子的人选,作为老师都希望在皇子成为皇太子,登上皇位以后成为“帝王师”,“帝王师”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
朝廷有围猎的传统,分为春围、秋围、冬围。满族人的祖先以狩渔打猎为生,四季常出猎打围,时间长短不一。两三日谓“打小围”,秋天“打野鸡围”,还捕取鹿茸。清代的宁古塔地区包括黑龙江南部的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以及吉林东部一带。长白山脉东部的老爷岭、那丹哈达岭、牡丹岭等茫茫的林海雪原都属宁古塔地区。这里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遮天蔽日,虎狼横行。由于人烟稀少,獐狍、野鹿、野鸡等飞禽走兽根本不怕人,白天经常到人类居住的地方觅食,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说法。
宁古塔与吉林将军等各级衙门官员,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大批珍贵皮毛,鹿茸、虎骨和熊胆等,又因在春秋冬三季进贡数量较多,必须进行大规模捕猎。
每年冬天长围,八旗兵依次排列,每旗五百人,一共有四千人以上。八旗迎风飘扬,士兵穿好甲胄,背负弓箭,腰悬刀剑,鼓角吹起,战马嘶鸣,军阵出动,无异于两军交战。八旗士兵从八个方向往围场中心前进,将猎物赶到围场中心以后,站在高处的将军一声号令,霎时角号响起,数千名八旗兵挥舞长矛刀剑冲向野兽,收获满满。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春,道光命各位皇子一起去南苑打猎。众阿哥接到口谕后,都在积极准备。
四阿哥奕詝平时做事优柔寡断,一有难决之事,便去找杜老师,因此总是稳操胜券。这天接到口谕后,他又去书房向杜受田问计:“杜师傅,皇阿玛命我明天去南苑打猎,我将如何应对?”
杜受田坐在太师椅子上沉思良久,说:“四阿哥明天到达南苑猎场后,只管去看其他皇子围猎,你不要发一箭,还要严厉约束身边的人,不与其他兄弟们比试弓马,不准他们捕杀任何鸟兽。”
“杜师傅,这却是为何?”奕詝不解,不禁朝杜师傅脸上多瞟了一眼。
“问得好!”杜受田脸色严峻,从太师椅上站起来说,“到时候皇上也会这么问你,你知道怎样回答吗?”
奕詝诚恳地回答说:“不知道,请杜师傅指教。”
杜受田含笑说:“你就说春天快到啦,是鸟兽孕育繁殖的季节。我不忍心屠杀生灵,使天地万物不能和谐发展,也不想因为善于骑射,跟兄弟们一争高低。”奕詝点头答应。
次日,南苑猎场,彩旗飘飘。各位皇子盘马弯弓,尽展马上功夫。六阿哥奕訢按卓师傅的计策,一到场上就跃马扬鞭,射杀的猎物最多。奕詝却根据杜受田的计策,不发一箭,空手而归。狩猎结束,奕訢回顾四周,用后肘碰了一下奕詝。然后双眼眯着,嘴角含着微笑故意问:“四哥怎么没有抓到一只猎物?”
奕詝轻声地回答道:“今日身体不舒服,不能跟各位兄弟驰骋猎场。”
六阿哥聪明但善良、单纯,见四阿哥面前无一猎物,便说:“我将猎物分一点给四哥如何?”
奕詝装着病恹恹的样子,摆手说道:“不必了。”
这时天色已晚,御前侍卫吹起号角,催促各位皇子回营。六阿哥和四阿哥一起回营复命,众侍卫清点猎物。六阿哥拔得头筹,得到道光的嘉奖。
见奕詝两手空空,道光非常奇怪,问奕詝:“你今天为何两手空空?”
奕詝感到尴尬,将杜师傅的话复述了一遍,道光听后十分高兴,脱口说道:“奕詝谦恭温良,忠厚仁德,这才是君主的度量啊!”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道光病重,卧床不起,他知道所剩时日不多了,决定在临死前再考察一次四阿哥、六阿哥,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谁。
六阿哥临走前,上书房师傅卓秉恬对六阿哥奕訢交代说:“皇上问到治国安邦大计时,六阿哥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四阿哥临走前,杜受田则对四阿哥奕詝交代说:“若皇上问到治国方法时,你不要议论。论口才,论机智,你都比不过六阿哥。”
奕詝低声问:“师傅,那我要怎么回答才是?”
杜受田淡淡地一笑,说:“如果皇上说自己得病,将不久于人世时,你只管伏地流泪,诚惶诚恐,表达儿子对父亲的一片忠诚之心。”奕詝答应了,杜受田这才放心离开。
两位皇子奉诏进宫,病榻床前,父子相对。道光问奕訢:“朕百年之后,你有什么办法治理天下?”六阿哥奕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治国方略和盘托出,道光听完叹息一番,让他出去了。
道光用同样的问题问奕詝,奕詝跪在地上。一如杜师傅所言,面对皇上的垂询,悲伤得涕泪直流,不能作答。
道光再三问他,奕詝痛哭流泪说:“我只希望父皇能长命百岁,从来没想过父亲去世后关于治理国家的事情。”
道光躺在床上仔细观察两个儿子的言行举止。最终,他被四阿哥的一片诚心感动,感慨万分地说:“皇四子仁孝,有帝王之资,可堪大任!”
道光一生十分谨慎,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太子,直到四十岁才成为皇上。为政用人,从无险招。
道光病好了以后,斋戒三日,决定立储。这天晚上,他在养心殿慎德堂命贴身太监磨好墨汁,铺好纸张,决定书写立储密旨。贴身太监不敢近身,一直躲在宫门外从门缝偷看。只见道光写了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六子奕訢……”
当写完“奕訢”两个字时,突然一阵寒风吹来,灯烛摇晃不定,道光跪下来默告天地后,灯烛才恢复正常。于是他提笔往下写:“封为亲王。”
接下来道光又写了一道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尔王公大臣等何待朕言,同心赞辅。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特谕!”
道光将两人的名字分别写入两道圣旨,写完以后加盖玉玺,亲自封好,然后命人送到乾清宫,以密诏的形式藏于“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的密匣之中,命人二十四小时看守。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道光知道熬不过去了,驾崩之前,命近亲宗亲,文武大臣到圆明园御榻前聚集,他用非常悲凉的语气说:“朕一生节俭,如今外耻未雪,内乱又起。祖宗规定,凡是割地赔款的皇帝,死后不准建神功碑,朕有自知之明,不能与列祖列宗同列。因此,在河北易县龙泉峪建了一个小小陵墓,希望众臣理解朕的苦心。”
众臣叩头不止,道光叹了一口气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朕死后墓葬要简单为好。子随父葬,是祖辈的规矩。但是雍正爷没有跟康熙爷葬在一起,他认为易县永宁山天平峪美不胜收,诸吉皆备,风水昌瑞,比马兰峪好得多。因此,朕不去东陵,还是去西陵吧!”
次日,道光驾崩,内廷大臣宣读立储密旨:“奕詝仁孝,可堪大任,着皇四子奕詝继位。”当天下午,奕詝护送大行皇帝的遗体到紫禁城乾清宫。
咸丰接过的是一副烂摊子,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他是没有底气的,继位后颁发的第一道圣旨是:以上书房为倚庐,席地寝苫,为父守孝。
这份圣旨让很多大臣纳闷,紫禁城的房子成千上万,皇上为什么要选在上书房?
咸丰夺得皇位,全靠他的老师杜受田。杜受田的职责是入值上书房,每天要去上书房当值,不能随便去其他地方。他要随时召见杜受田,但是召见时得派太监传口谕,又要御前侍卫带领,比较麻烦。如果是其他地方,还需要御前大臣带领,还不如住在上书房。如此,君臣都比较方便。
杜受田,字锡之,山东滨州人。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道光三年(1823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成了上书房总师傅,教授皇子们读书。杜受田深信“半部论语治天下”,平生以北宋宰相赵普为榜样,他在帮助奕詝登上皇位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处理道光丧事的同时,杜受田又给咸丰开了几剂药方,那就是广开言路、推荐贤才、疏通运河和整顿吏治。
咸丰登基后,想将大清王朝继续维持下去,然而,大清王朝如一只千孔百疮的破船,随时都有可能沉没下去。他一筹莫展,幸有上书房师傅杜受田,平庸的咸丰才能雄心勃勃地谋划大清帝国的美好未来。
这天,杜受田进入东暖阁,一眼就看见咸丰站在那幅《大清盛世图》面前沉思,年轻的新皇原来如此英武。杜受田立即上前叩拜说:“臣杜受田叩见皇上。”
咸丰转身说:“杜师傅请起。”
杜受田轻声说道:“谢皇上!”
咸丰略停片刻,问:“师傅还记得这幅图吗?”
杜受田点点头,说道:“记得,这是郎世宁所绘。”
咸丰一下子来了精神,兴奋地说:“不错,朕初登大位,凡事百废待兴,今天见到这幅图格外震动。心想皇祖十全武功,六下江南,样样都成,那时候是四夷咸服,万国来朝,天下归心,朕心里羡慕呀!朕要继承皇祖的雄心大志,再现大清盛世。”
杜受田躬身说:“皇上圣明!”
咸丰见老师肯定,精神马上振作起来,往下说道:“不少大臣劝朕,说天朝地大物博,富甲天下。只要恪守祖训,专治中土则可。然而自林则徐禁烟以来,堂堂天朝屡遭夷人欺负。先帝为此含恨而去,将这江山社稷交与朕,朕的担子重啊!”
杜受田料到皇上迟早会问这个问题,心中早有准备,说:“这些老臣都知道,皇上年方二十,青春无限,如东升旭日。先帝在位三十年,已经为皇上打下了坚实基础,皇上发奋图强,可成一代明君。”
咸丰听完非常兴奋,问:“朕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杜受田深知皇上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这个目标必须明确告诉他,于是抬高声音说:“皇上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将全国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广开言路,用十年时间开疆拓土,收回被俄国人占领的土地,废除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借鉴历代圣君明皇之道,教化百姓、泽被四海、德照天下。”
“师傅所言甚是!朕继位以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先做哪一件事情如何去做?”咸丰忙问。
杜受田用坚决的口气说:“广开言路。”
“准。”咸丰点头表示赞同。
“皇上圣明!”杜受田跪谢。
咸丰在当皇子时,就对穆彰阿看不惯,名义上穆彰阿是咸丰的老师,可实际上两人私下没有什么往来。穆彰阿是六爷党,与六阿哥奕訢亲近,当年为了营救琦善,他说动奕訢在道光面前求情。琦善、耆英、桂良、陈孚恩等都是穆党,势力庞大。奕訢需要朝中势力支持,自然与穆彰阿亲近,他到皇阿玛面前替琦善求情,使琦善免于死罪。不久,奕訢又娶了桂良的女儿做福晋。
穆彰阿跟奕訢亲近倒还罢了,却看不惯杜受田。他认为杜受田与林则徐、姚莹、周天爵等主战派搅在一起,提出用稻草抛到长江堵塞英国军舰的战术非常荒诞。鸦片战争期间,杜受田、林则徐等主战,穆彰阿、琦善等主和。咸丰受杜受田的影响,自然主战。
其实主和也不是穆彰阿的本意,鸦片战争期间,他还调集军队在定海、吴淞口、镇江等地防守,只是英国人炮火太强大,道光打不赢才转而议和。穆彰阿是首席军机大臣,自然要秉承皇上旨意。杜受田、林则徐不识相,穆彰阿自然要对他们进行压制。
咸丰迟迟没动手,不是实力不够,而是时机未到。当咸丰问计杜受田的时候,杜受田说:“先除其枝叶,再动主干。动手要快,要果断。否则穆彰阿与六阿哥结盟,形成势力,难免对皇上不利。况且六阿哥手上有先帝遗诏,他是先帝钦封的亲王,排名在诸王之首。”
咸丰同意杜受田的观点,决定等候时机。
因为道光的葬礼问题,军机大臣陈孚恩跟怡亲王载垣发生激烈争吵。载垣是雍正朝十三阿哥允祥的后人,钦定的“铁帽子王”。陈孚恩不识抬举,敢挑战王爷。咸丰逮住陈孚恩,将他连降三级。陈孚恩何等聪明,自称老母有病,辞官回乡。
咸丰毫不费力地除去了陈孚恩,借口修纂《宣宗皇帝实录》,将穆彰阿调任实录馆正总裁。暂不用去军机处值班,将杜受田调到军机处。
办好这两件事,杜受田让咸丰连续三次下诏求贤,要大臣推荐贤才。让在京三品以上官员上书言事,讨论朝廷用人制度改革。向世人展示一副君主开明,风清气正的新朝气象。群臣闻之,弹冠相庆。
曾国藩认为机会来了,接到皇上的诏书后,连上七道奏折。
咸丰元年(1851年),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曾国藩的第一道折子《应诏陈言疏》,提出培养考察官员的方法。
第二道折子《条陈曰讲事宜疏》,向皇上推荐李棠阶、吴廷栋、严正基、王庆云、江忠源五人。
第三道折子《议汰兵疏》,提出解决财政危机和加强武备的措施,主张裁撤绿营五万人。他认为国家财政紧张,兵伍不精,要去腐生精。天下有三大患:一是人才,二是财政,三是军队。这些话触及朝廷痛处,咸丰批了“毋庸议”三个字。
第四道折子《敬陈胜德三端预防流弊》,正是评论咸丰的折子。咸丰还没看完,心中来气,将奏折丢在地上。
曾国藩不断上折激怒了咸丰,他突然想起此人跟穆彰阿是一伙,将奏折投掷于地说:“曾国藩想做魏徵、孙嘉淦,朕看他是痴心妄想。”遂传旨召军机大臣前来商量,怎样给曾国藩治罪。
季芝昌是曾国藩殿试时的座师,也是军机大臣之一。见咸丰要处理自己的学生,在御前求情说:“曾国藩也是为了朝廷,出于公理,因为此事给曾国藩定罪,以后哪个大臣还敢讲话。”从此以后,曾国藩不敢再以身冒险,对朝廷提出任何反对意见。经此一击,曾国藩信心大减。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翰林学士。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倭仁、何桂珍等成为密友,是道光最信任的大臣之一。
曾国藩中进士以后,拜穆彰阿为老师,穆彰阿对这位门生也极为关照,他曾对外宣称:“我的学生我都不关照,指望其他人去关照,那不是笑话吗?”故而穆彰阿利用自己朝廷会试主考官的地位,大肆网罗门生。他知道参加会试及格的举人,其试卷都要经过翰林院层层把关,还是有一点真才实学的。故而,他不将学生的出生门第看得很重,因而那些新科进士都乐于投其门下。
曾国藩拜师时也不例外,只给门人交了份子钱,便顺利地受到穆彰阿的接见。穆彰阿有一个规矩:只要是他有空闲,门生任何时候来见他都会接待。因此,能够进出穆府大门的升官都很快,曾国藩也不例外,十年七迁,连升五级。其升职的经过是这样的——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夏,道光在养心殿与穆彰阿闲谈时说:“朕是个无福之人,先帝将这副重担给朕一人挑,这些年内忧外患可把朕给坑苦了。祖宗的基业落到朕的手上,朕却无福消受。你说说,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哪一个不比朕快乐?”
穆彰阿连忙跪下说:“皇上洪福齐天,寿与天齐,皇上乃九五之尊,一些小蜉蚁怎能撼动大树。况且陛下是明君,明君有福,有福之君,必有有福之臣附之。”
道光经穆彰阿一说,转忧为喜,问道:“你说说,哪个是有福之臣?”
穆彰阿赶紧伏奏说:“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国藩,此人乃有福之臣。”
道光已经想起来了,问道:“就是道光十八年,朝考列一等第三名,被朕拨至第二名的那位新科进士?”
穆彰阿忙说:“皇上说的一点都不差。”
道光又问:“那你说一说曾国藩如何有福?”
穆彰阿不紧不慢地说道:“曾国藩的祖父、父母、弟妹、妻子、儿女一应俱全,五福都在,堪称有福之人。”道光听后非常高兴,下旨传见曾国藩。
次日一早,曾国藩来到宫外等候觐见。一个小太监出来,向他口头传旨说:“皇上口谕,着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国藩觐见。”
“是!”曾国藩叩头谢恩以后,跟着太监来到一个小房间,等候皇上召见,他一直等到太监的脚步声渐渐消失,才舒了一口气。
可是从早上一直等到傍晚,大臣们都陆续散朝了,也不见皇上接见。又等了一个时辰,天完全黑了,才有一个太监前来传旨:“传皇上口谕,皇上今天没空,宣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国藩明日再来候旨。”曾国藩跪谢而出。
出了宫门,曾国藩越想越不对劲,心想这其中必有蹊跷,也不回家,直奔穆府找老师求教。
穆彰阿沉思片刻,已明白皇上的意图,问:“涤生,你在那个房间待了一天,注意到房间的摆设没有?尤其是墙上的那些字画?”
曾国藩一愣,随即清醒过来,答道:“当时只惦记着皇上召见,哪个还注意墙上的字画?”
穆彰阿挂在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说道:“太可惜了!你心细如发,却忽略了这个重要环节。”
曾国藩浑身一个激灵,说:“明日若再等候召见,还可见到这些字画啊!”
穆彰阿一脸严肃,沉思良久才开口道:“着张继周来见。”
不一会,总管张继周匆匆赶到,穆彰阿吩咐道:“你马上带三百两银子进宫面见公公曹进喜,然后到曾学士候旨的那间房,将墙上的字画都抄录一遍,连夜送回。”
“喳!”张总管奉命而去。
抄件送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四更天了,曾国藩顾不得休息,赶紧将内容全部记熟,天亮出门前,曾国藩已将字画内容烂熟于心,穆老师又面授机宜,将要紧的跟他讲解一遍。
次日,道光接见。当宫女揭起暖阁的黄锻门帘时,曾国藩的腰弯得很低。快步入内,随即跪下给皇上磕头。
道光皇帝仔细打量了一眼,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中等身材,鼻直翼扁,口阔唇薄,尤其是一双三角眼炯炯有有神,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印象。
“起来说话!”道光说话的声音很低。
曾国藩又磕了一个头,然后站起身来,双手垂着,等待皇上问话。道光将他朝考、五服以内的情况问了一遍,曾国藩对答如流,道光频频点头,感到满意。接着问起房间中字画,曾国藩不慌不忙,从容应答:“回皇上,墙上挂的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韩滉的《五牛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公麟的《五马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的书法,董其昌的真迹。臣印象最深的是北壁供奉的《乾隆秋猎图》,乾隆爷英姿勃发,尤其是那首诗气势豪迈:八旗子弟兵,健锐此居营;聚处无他诱,勤操自致精。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
曾国藩一个字不差的背诵了画中的诗句,道光非常高兴。认为他观察细致,记忆非凡,群臣中罕见其匹。如此贤才,不提拔重用,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过了几天,内廷旨到:着曾国藩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几个月以后,又钦派曾国藩为武会试正总裁,殿试阅卷大臣。
曾国藩从一个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超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连升五级。事后曾国藩感到意外,自叹湖南三十七岁,官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
此时,倭仁引用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观点,上了一道折子说:“皇上要远小人,亲贤臣,小人的标准是办事模棱两可,一味喳喳喳!是是是!这些人揣摩上意,排除异己,打击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官员,结党营私,朋比为奸。”
倭仁这道折子,没有点名穆彰阿,但是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折子所指的是谁。咸丰看罢倭仁奏折,在朝堂将倭仁的观点交给廷臣讨论。
大家一见咸丰释放出倒穆信号,纷纷上折。口诛笔伐,对穆党大肆进行舆论攻击。一时间,朝野喊打声一片。局势对穆章阿非常不利,耆英卖国众所周知,于是穆党大将耆英很快中枪落马。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为进入广州沙角一事向咸丰递交国书,咸丰对地方背着朝廷与英国人签订的协议嗤之以鼻,英国人在上海、天津碰壁后灰溜溜地返回香港。有一个传教士不识相,到京师偷偷会见耆英,被步军统领衙门逮个正着。
杜受田审理此案以后认为,耆英与英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咸丰一听非常生气,将耆英罢官,将传教士逐出中国,传教士灰溜溜地走了,声也不敢吭一下。
杜受田带头向咸丰推荐两位贤才,一位是六十六岁的林则徐,另一位是八十岁的周天爵。林则徐因虎门销烟名满天下,海内皆知。周天爵做过漕运总督,办事果断,雷厉风行,不怕得罪权贵,还在淮安做过几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朝廷起用这两人,让人看到咸丰要进行改革了。
咸丰同意将林则徐、姚莹、达洪阿、周天爵等一齐起用,此时两江总督陆建瀛不失时机地递上了一道奏折,说:“上海有一座天主教堂被雷击中,老百姓都说这是老天开眼,要雷击洋鬼子。”奏折送到御前,咸丰看完大为受用,决定对穆彰阿动手。
曹振镛死后,历次会试、殿试的主考官都是穆彰阿。咸丰将穆党的阅卷大臣全部罢黜,任用祁寯藻、贾桢、孙瑞珍、柏葰、杜受田、周祖培六人为阅卷大臣,然后召见穆彰阿问有无意见?穆彰阿当然不敢说有意见。
咸丰又问:“广西会党、长毛造反,派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钦差大臣,前去剿灭如何?”
穆彰阿提醒说:“林则徐身体不好,湖南巡抚骆秉章的折子说林则徐到长沙以后就不能出来活动,沉疴未愈,难担重任。他在福建老家日常起居都需要人扶持,不宜远行,能否从福建走到广西都是一个问题?岂可带病远征?我堂堂朝廷,还选不出一位将军吗?”
咸丰听后很不高兴,让穆彰阿退下。然后是内廷拟旨,宣布穆彰阿四大罪状:“一是贪恋权位,揣摩圣意,妒贤病国;二是打击异己,陷害主战派林则徐、姚莹等人;三是私下与英国人有染;四是阻止林则徐去广西镇压会党、长毛。着免去穆彰阿一切职务。”
穆彰阿罢黜回家,在甘井胡同过起平民生活,家产没有被抄,衣食倒也不愁。死前邀门生故交、亲戚朋友到家相聚,设宴十桌,酒席结束前向众人拱手说失陪。然后端坐而逝,这是后话。
咸丰亲自处理的几件事情进展顺利,这时南方传来两件大事:一是黄河决口,二是太平天国造反。
咸丰二年(1852年)夏,黄河在徐州丰县溃堤。水淹山东、江苏两省,一时间浊流滔天。江淮一带大运河之水倒灌,漕运为之阻塞,灾情十分严重。各地饥民哀鸿遍野,警报如雪片似的飞往朝廷。
咸丰怕山东、江苏灾民造反,举目四顾,朝中唯一可以倚重的大臣只有杜受田。踌躇几天,几经犹豫,只有派恩师前往山东、江苏灾区赈灾。
朝廷内忧外患,千疮百孔,靠杜受田一个人来维持,也实在为难他了。
杜受田闻诏即行,顶着烈日盛暑从京师南下山东。到山东查看灾情以后,向咸丰上奏折,请求朝廷运调两江、湖广的漕米六十万石,在江苏泗洪县临淮镇赈济饥民。而后他也不等圣旨,马上开仓赈灾,然后前往淮安、清江浦巡视,察看灾情。
时值盛夏,天气酷热。杜受田一路劳顿,在赈灾过程中非常辛苦,不幸染病,仍强撑病体赈灾,终于一病不起。七月初九,杜受田逝于淮安清江浦,享年六十六岁。噩耗传来,咸丰痛哭流涕,如丧考妣。
咸丰五岁时即拜杜受田为师,十数年时间朝夕相处,两人已情同父子。他用朱笔写道:
忆昔日在书斋,日承教诲。自前年春天登上皇位,均靠恩师运筹帷幄,诸事依赖。岂料一朝诀别,此生不能相见。二十年家国情怀,付之于滚滚河水,恩师的不幸,实则朕的不幸。
杜受田灵柩从清江浦起程,经运河北上送往京师。沿途地方官员一路护送,所有的船只都为这位“帝王师”让道。千里运河,灵幡如雪,哀声直上云天。这种盛大的护柩仪式,运河两岸百姓很少看到。杜受田当年进京赶考,走的是运河路线,大运河见证了一位书生报国的心路历程。灵柩到达通州,咸丰率文武两班大臣出京祭奠。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
当年轻的皇帝正为黄河大水,老师去世的事情闹得方寸大乱时,两湖、两广已被天地会、太平天国闹得鸡犬不宁。广西东到平乐、梧州,西到百色、巴马,方域千里到处都是起义军的旗帜。后人有诗为证,正是:
忠臣身死在他乡,少年天子悔难当;
从此岭南宁息少,喋血兵凶在沙场。
不知天地会、太平天国为何举兵,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