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芬三江民间文学联合考察文献汇编(全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凡例

档案论文卷

一 本文献汇编收录的内容全部源自1986年中芬三江民间文学联合考察原始资料。汇编力求保留第一手资料的原貌,对于较为明显的错别字和知识性错误进行了修正,对于资料中存在的不易理解的表述等进行了注解说明。

二 本文献汇编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将绝大部分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汇编。部分论文已结为《中芬民间文学搜集保管学术研讨会文集》,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于1987年12月出版。本文献汇编收录了多篇当时未能入选的论文。另有部分论文与三江地方文化与民间文学领域关系不甚密切,故而舍弃。

三 论文部分作者信息皆以页下注方式呈现。

四 侗语专有名词,皆以国际音标加以标注,于()内标明。部分未取得国际音标注音的专有名词,则以拉丁字母或拼音方案中的字母标注,于()内标明。

五 部分不明字体、不明数字,皆以■标注、代替。

六 论文中涉及的部分歌谣作品,以楷体体现,并在()内表明口述者、收集者、翻译者名字。

七 年份、人口、百分比等数字皆使用阿拉伯数字。

作品卷

一 本文献汇编收录的内容全部源自1986年中芬三江民间文学联合考察原始资料。汇编力求保留第一手资料的原貌,对于较为明显的错别字和知识性错误进行了修正,对于资料中存在的不易理解的表述等进行了注解说明。

二 编者对同一作品的多个版本进行了择优筛选。因侗族歌谣种类多样且迥异于普识性汉族歌谣,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当地的民间文学样式,对每一类体裁的第一个作品前增加了名词解释进行说明。

三 侗族歌谣部分的考察记录由多人完成,本文献保留了每个人的记录方式和格式,主要有六种记录方式:(一)为上句侗语汉字记音,下句圆括号内直译,以()标注,篇后附完整意译;(二)为侗语汉字注音,另附完整意译的顺序;(三)为上句国际音标,下句直译,篇后附完整意译;(四)为侗语汉字注音;(五)为上句国际音标,下句直译,无意译;(六)为上句侗语汉字注音,下句圆括号内直译,无完整意译。

五 歌谣部分因内容庞杂,且每种样式体量不一,采取以功能场景分类为主,器乐、题材、演唱方式等为辅的分类准则进行粗略划分。

六 故事命名,因原始资料存在重名或无名情况,为了方便区分,以人物事件的命名规则进行了再命名。

七 不明字体的标注方式,以文字偏旁描述或□标注、代替。

八 讲述者、演唱者、记录者并翻译者信息录于每篇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