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除颤后起搏
1.为什么需要除颤后起搏
对于ICD了解不深的人群而言,电击后起搏是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因为我们往往会忽略除颤后起搏与普通的心动过缓起搏之间的区别。单独设置除颤后起搏,是因为高能量的电击可能会引起某些患者起搏阈值的临时升高。这时若仍采用原来心动过缓的起搏参数起搏,而该患者同时具有心动过缓的适应证,会导致ICD因为输出电压低于起搏阈值,造成起搏器无法正常起搏,患者极有可能感到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心脏停搏。故而除颤后起搏参数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2.除颤后起搏模式
(1)除颤后间歇:
在ICD发放高能量除颤电击后,ICD会进入除颤后间歇的状态,该状态可在几秒之内是可程控的参数。除颤后间歇默认的参数为2s。设置该间歇是因为高能量除颤电击治疗之后,若即刻进行心动过缓起搏,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再次发放电击,存在进入电击-心律失常-电击的恶性循环的可能性。2s后再进行起搏,延迟了除颤后起搏的启动,允许受损心肌组织的恢复,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电击,减少病患痛苦并节约ICD的电量。
(2)除颤后基本频率:
在度过除颤后间歇之后,ICD就开始进入除颤后起搏的运行模式。除颤后起搏的基本频率通常可以在35~100次/min选择。具体选用多少基本频率,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需要参考患者的基础情况进行个体化设置。一个较慢的除颤后起搏频率,使得心脏组织有足够的时间恢复,降低再次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一个较快的除颤后起搏频率,可能有助于患者从低血压中恢复。
(3)除颤后输出:
由于在除颤后存在临时的起搏阈值升高的情况,故除颤后起搏通常以较高的输出,例如7.5V电压和1.5ms脉宽,以弥补起搏阈值的临时升高,保证心脏的起搏不受电击影响。
(4)除颤后起搏的持续时间:
在ICD检测到心律失常时,若此时心率符合其内部的治疗算法,就会发放高能量除颤电击,之后根据预先设置好的除颤后起搏参数进行心动过缓起搏。该阶段的起搏时间是可以由程控调整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30s~10min的范围内调整。若之前有发放过电击,可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调整。
(5)除颤后模式:
ICD在患者发作心律失常时,会启动发作起搏模式。可在VVI、DDI、AAI之间程控。在ATP治疗和电击治疗过后,若ICD成功检测到窦性心律,则转换为除颤后起搏模式。适用的除颤后模式有AAI、VVI、DDI或DDD,此时频率适应性模式是不适用的。
3.除颤后起搏的益处
除颤后起搏对于ICD植入患者有许多重要的益处。首先,由于除颤后间歇的存在,配合较低的除颤后起搏频率,可以让心脏的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再发可能性。其次,除颤后起搏会以远高于平时的心动过缓起搏输出,以应对临时的起搏阈值升高,保证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