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肝外胆管
包括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左、右肝管出肝后,在肝门部汇合形成肝总管。左肝管细长,长约2.5~4cm,与肝总管间形成约90°的夹角;右肝管粗短,长约1~3cm。在肝门处,一般是左、右肝管在前,肝左、右动脉居中,门静脉左、右主干在后;左、右肝管的汇合点位置最高,左、右门静脉主支的分叉点稍低;肝左、右动脉的分叉点最低。
肝总管直径为0.4~0.6cm,其下端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汇合点的变异很大,可以是从肝门到进入十二指肠这一段胆总管上的任何一点。由于汇合点高低不同,肝总管的长度在3~7cm之间。有时肝总管前方有肝固有动脉发出的肝右动脉或胆囊动脉越过,6%~10%的人有副肝管,1%左右的人可无肝总管。
胆囊是一个薄壁、梨形的脏器,可以容纳50~70ml胆汁。当胆管阻塞时,胆囊能扩张到相当大的容量。胆囊位于肝左、右叶解剖学分界线上肝右叶下后方的胆囊窝内,其下方与十二指肠上部和横结肠毗邻,左靠胃幽门部,前方为腹壁。胆囊长5~8cm,宽3~5cm,容积40~60ml;分为底、体,颈三部。底部为盲端,向左上方延伸为体部,体部向前上弯曲变窄形成胆囊颈,三者间无明显界限。颈上部呈囊性扩大,称Hartmann袋,胆囊结石常滞留于此处。胆囊管由胆囊颈延伸而成,长2~3cm,直径约0.2~0.4cm。胆囊起始部内壁黏膜形成螺旋状皱襞,称Heister瓣。腹膜完全覆盖了胆囊的基底部,也就是常常突出于肝脏边缘以外的部位,以及体、颈部的侧壁、后壁。胆囊前壁通过纤维蜂窝组织同肝脏相连,形成裸区,该部分范围多变,超声检查难以识别。除了罕见的先天畸形,正常大小胆囊的基底部和体部前壁同肝脏和前腹壁的关系是相当恒定的。介入放射科医师应该注意到胆囊有时候可以被结肠覆盖,当仅由系膜相连时,可以自由活动,或当胆囊在肝实质内时,其位置完全固定。胆囊正常位置及其和腹腔其他脏器的关系可因肿瘤、肝脏体积增大、肝裂萎缩而明显改变。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这些解剖学变异对于胆囊造口术确定最佳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胆总管由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长约7~9cm,直径0.4~0.8cm。胆总管分为四段:①十二指肠上段:经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下行,肝动脉位于其左侧,门静脉位于两者后方,临床上胆总管探查、引流常在这个部位施行;②十二指肠后段:行经十二指肠第一段后方,其后方为下腔静脉,左侧有门静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③胰腺段:在胰头后方的胆管沟内或实质内下行;④十二指肠壁内段:行至十二指肠降部中段,斜行进入肠管后内侧壁,长约1.5~2cm。80%~90%人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在肠壁内汇合,膨大形成胆胰壶腹,亦称乏特(Vater)壶腹。壶腹周围有括约肌(称Oddi括约肌),末端通常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另有15%~20%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主要包括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壶腹括约肌,它具有控制和调节胆总管和胰管的排放,以及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