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章 知行从来未分离

近几年,国内每分钟注册的公司超过8家,其中有多少家只是在“表演”创业?

每天,仅在北京西二旗就有10万人涌入不同的互联网大厂,但有多少人或许是在“表演”工作?

在中国,每年为知识付费的人已超过4亿,但有多少人或许只是在“表演”学习?

这些问题难以获得具备数据支撑的标准答案,毕竟有的人“表演”得太逼真,连他自己也相信了。表演者总是实干家的几倍,表演者并非不努力,他们甚至比实干家还要努力数倍,只是一直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

我曾经也是一位“表演者”,在主流财经媒体工作了12年。这份职业的额外福利,是有机会与最聪明、最有野心的人交流,这让我误以为听到的、看到的商业世界就是真实的。

后来“一入创业深似海”,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都变成自己身上的事故。静夜沉思,当探究那些卓越而性格迥异的企业家彼此底层逻辑中最大的交集,结合实战体验,我发现表演者与实干家之间的最大差异,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既是方法,也是目的;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探究当代商业史上著名的败局,眺望星辰大海的人为什么会创建一家“PPT公司”?精于计算的人为什么会财务造假?善于反省的人为什么多次跌进同一个“坑”?讲起《道德经》头头是道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犯“至刚易折”的错误?其症结都在于不能知行合一。

学习了所有道理,但生活依旧一团乱麻;减肥总是半途而废;家庭关系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职场中,要么是“背锅侠”要么是“透明人”;投资失败要么血本无归,要么负债累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同样是知与行的二元对立。

当前信息如此发达,信息量、数据量都以指数级增长。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发布的《数据时代2025》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每年产生的数字化内容将从2018年的33泽字节增长到175泽字节,相当于每天产生491艾字节的数据。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1泽字节相当于1.1万亿吉字节。如果把175泽字节全部存在1太字节的硬盘中,需要1750亿块硬盘,将它们连接起来足够绕地球437.5圈,将它们装入机柜,大约重8750万吨。

遗憾的是,多数人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知识如何转化为力量,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信息越容易获得,反而越容易让人变得愚蠢。”在《信息技术让大多数人变得越来越愚蠢》一文中,香港中文大学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郑永年提出了一个“活尸人”的概念:“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用像从前那样使用大脑追求满意的生活了,信息到处都是,随时抓取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不用太多的思考,甚至不用思考,长久下去,大多数人的思维能力必然衰退和弱化,从而演变成高度依赖外界提供信息而生活的‘活尸人’。”当前,人们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知行合一的能力,找到知行合一,就找到了生命之舵柄。

将知行合一落地的能力,就是知行力,知行力只解决一件事:让知识变成力量,让力量反哺知识,在循环中获得终身成长,是不确定时代增强自身确定性的心法和工具。

知识爆炸、信息爆炸,行动力也要爆炸。其中应注意避免两个误区:放任知识沉睡而不用;没有知识积累的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