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目前,智慧城市的研究都分布在高科技、智能化、物联网等科技层面,尤其在研究对象的地域选择上都是发达国家或发达城市;在研究内容上,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技术问题以及关于东部发达城市以ICT、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实践建设与理论研究分析,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而关于民族地区进行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还是空白,如何在民族地区,针对多民族的特殊性有效搭建一个高效的城市平台,改善民族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渐出现的“城市病”,解决多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多样化的新需求,是本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本书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本书探寻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城市战略管理角度分析智慧城市的发展。目前有关智慧城市的研究多在技术层面,如云计算、无线城市、物联网、数字城市、大数据等,但如何进行顶层设计,从城市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的内容则较少,本书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特殊性,寻求“更智慧”的城市发展战略和策略,可以丰富智慧城市在城市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内容。
(2)本书可以丰富民族地区在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目前,针对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的研究非常缺乏,没有专门的研究。如何结合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多元文化、多民族、多宗教等独特的社会现象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帮助民族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转型与增长,实现城镇化“量”与“质”的共同发展,实现城市融合、社会融合、民族融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
(3)在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本书做出了理论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完善。本书对民族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有一个新的体系构建,通过对民族地区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实际调查,在已有的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适用于民族地区的新评价体系,可以对民族地区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更有效的评价。
1.2.2.2 现实意义
本书可以为民族地区城市智慧化进程中出现的城镇化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智慧城市的理论仍在实践当中,就智慧城市本身而言,其理论并不成熟,有关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的研究理论更是一项空白。关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的研究很薄弱。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情况来看,民族地区才刚刚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急需能提供指导的理论和思路。所以,对于民族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工作,可以增加城市管理经验及相关理论,能为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本书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民族地区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理念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方法。
(2)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存在更多的问题。在特殊的环境下,应用智慧城市这种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一个探索性的实践创新。东部或沿海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和轨迹与民族地区是不同的,因此其智慧城市发展模式也不一定适用于民族地区。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不能照抄、照搬,应打造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智慧城市品牌,与民族地区城市固有的历史发展历程、特色产业、传统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要依据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分步骤、分批次,以项目建设为内容予以实施,不可能一次建设成一座完美的智慧城市。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设路径、模式与评价指标,以帮助民族地区城市走向智慧化建设。
(3)本书通过对几个典型的样本城市进行研究,对其现存的问题、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的大致建设模式,以帮助民族地区的城市走向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提高城市效率,实现以人为本。
(4)对于智慧城市的具体应用与建设效果的评价,仍处于实践阶段,很多学者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于民族地区城市的考评是不适用的。因此,本书针对民族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对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5)本书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居民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需求,以及体验满意度,这些可以为当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为民族地区提升城市竞争力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