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自残,完全丧失了爱的能力
随着被用于实验的幼猴逐渐长大,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哈洛发现,与“绒布妈妈”共同生活的幼猴,成长得很不顺利。如果将这些猴子移出笼子,让它们与其他猴子共处,这些猴子就会做出极度反群体的行为。例如,在“绒布妈妈”身边长大的母猴不仅会攻击正常的公猴,而且因为不知道正确的性交姿势而丧失生育能力。有些猴子甚至出现类似自闭的症状,如不停摇晃,做出啃咬等自残行为。那些有自残行为的猴子的手臂上到处都是溃烂的伤口,血流不止。有只猴子甚至咬掉了自己的整只手臂。总体来看,在“绒布妈妈”身边长大的猴子都极具攻击性,根本不合群,而且普遍有自残行为,无法适应猴群的生活,甚至无法完成交配行为,因而无法繁殖。尤其是那些被“绒布妈妈”伤害过的猴子,长大之后的情况更糟糕,它们做出攻击行为的频率更高,更凶残,对同伴或者自己下手更狠。
哈洛此时才发现,情况比预期的要糟糕。那么,为什么这些幼猴长大后会做出如此多的攻击性行为呢?这些攻击性行为会遗传下去吗?于是,哈洛脑中浮现出新的疑问与想法,他想让这些母猴生育后代,不知道这些幼时失去母亲的猴子,会成为怎样的母亲?[1]但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得做实验,而实验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先让这些在“绒布妈妈”身边长大的母猴怀孕。然而,这些母猴根本就无法完成交配行为,而且极具攻击性,公猴根本无法靠近它们。哈洛曾试着将交配经验丰富的公猴放进笼子中与母猴待在一起,结果母猴死命抵抗,还抓伤公猴的脸。
无奈之下,哈洛又一次突发奇想,他发明了在心理学史上臭名昭著的装置——“交配架”。这个架子可以将母猴的身体固定住,并将母猴的头往下压,这样公猴便能骑到母猴身上。当时的场面这里就不说了,可以说非常残暴,整个实验室都回荡着母猴撕心裂肺的号叫声。结果,在“交配架”的辅助下,有20只母猴受孕产下幼猴。然而,这些在“交配架”上受孕的母猴,有些直接将自己产下的幼猴杀死,有些则对幼猴漠不关心,只有少部分母猴表现得还算正常,但养育行为明显迟钝,算不上合格的妈妈。
注释:
[1]劳伦·斯莱特:《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郑雅方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第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