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看大势,不择时
看大势者不拘小节
看大势者不逆势
人们常说,农民靠天吃饭,其实我们做投资也一样要靠天吃饭,顺势而动。春耕秋收乃自然规律,如果非要拔苗助长,那结果可想而知。做投资亦如此,市场的波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只要真正用心体会、观察、总结,总能够形成一套自己独立的投资方法和体系,无论怎样,都必须顺大势而为之。也许有人会说,农民冬天不也在大棚里种蔬菜吗?那我们做投资也可以去抓阶段性、结构性行情嘛!可蔬菜毕竟只是餐桌上的配菜,主粮还是要根据四季变化按时耕作的,且在大棚里种蔬菜需要更好的技术、更高的投入,你确定自己是短线技术高手吗?你确定自己有足够的安全垫或补仓资金吗?配菜可以玩玩技术,但主粮还是要靠春耕秋收。
2015年是股票市场惊心动魄的一年,2016年又是债市惊魂、由牛转熊的一年。作为债券市场的一名参与者,我不得不从内心深处去总结和反思2016年。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标准来划分债市波动的大周期,本轮从2013年11月21日启动,至2016年10月21日,经历了整整2年11个月的超级大牛市。以前债券市场一般都是熊一年、平一年、牛一年,而这次牛市史无前例,所以,人们习惯了买买买、收益率下下下。
对大趋势的判断远比天天做波段赚小钱要更重要。如果天天只盯着一些消息或数据来做短线,不但心力交瘁,效果还不佳,到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做好投资,就要把目光放长远,研究大势。当然也不能眼高手低而不接地气,如果刚入行,也要做些波段交易,培养下盘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这个市场,绝大多数投资人都找到过好股票,也从来不缺席任何一次反弹,但绝大多数人年年亏损。
能够发现机会的人很多,但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却很少:以天和周为单位看待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奇迹与运气;以月和季为单位看待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天赋与能力;以年为单位看待收益的人,相信的是自然规律。
其实,做债券投资也很简单,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久期,然后静观其变,在关键时候予以调整即可,没必要每天瞎折腾。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调整仓位的时候,经常会有个问题:要是卖掉后再买回来,岂不是零和博弈?的确如此,做债券投资一般不会像投资股票一样,如果看见行情不好,就可以留着现金完全空仓。做债券投资,即使看空市场,也要配置债券在仓位里,是不会留现金在账的。所以,就会给人一种感觉,你卖了再买不是等于没动嘛。其实不然,我们调仓调的是什么?不是持券的量,而是持券的久期。也就是在保持持券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来调整仓位的整体久期,或加久期,或降久期。
具体来讲:在牛市中或牛市即将来临时,如果你认为债券收益率要往下走,那么,你就要加久期。如何加?卖掉仓位里面的短债,买入长债。正常情况下,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是要高于短期债券的。但是,往往机会来临的时候,是资金面紧张、市场几近崩溃的时候,往往长、短债券的收益率是倒挂的,这时让你卖出高收益的短债,再去买低收益的长债,心里一定不平衡,甚至一时回不过劲来。卖短债时,不要怕被人宰,该甩就甩;买长债时,也不要老回头看最高点或等待最高点,该抢就抢。
而在熊市中或熊市即将来临时,如果你认为债券收益率要趋势性上行,那么,你就要降久期。如何降?卖掉仓位里面的长债,买入短债。如果熊市还没来,只是自己判断市场很危险,熊市可能要来时,你就正好借着市场上多数人还没有察觉之前,把长债都甩掉。假如你还不是很确定熊市到底来不来,那么,至少要利用市场的疯狂,把流动性不好的长债甩掉(因为流动性差的券,只有在市场疯狂时才有人买),留下或置换成流动性好的,这样既不会踏空后面的行情,也可以在熊市真正来临时及时变现卖出。如果熊市已经来临或者你确定熊市要来,你就不要心存幻想,还想着市场再给你一次出逃的机会,即使给了,你也会因为贪婪而错失。这时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甩券,从长到短甩,越长的越要早甩,坚决地去甩,尤其是在熊市的早期。因为市场还未形成一致预期,收益率上行到一定程度时,总有人觉得上得差不多了,就会出来收券,市场收益率也会短期向下修复,这时,就更要利用这个修复的时机去甩券,不要犹豫,该卖就卖。然后,用腾出来的仓位去配置短债或直接放回购,去赚钱的钱。
看大势者不做逆势交易,熊市中交易要做亏,牛市中交易要踏空。
熊市中不对回暖有幻想,每次回暖都是出逃的机会;牛市中不对回调有恐惧,每次回调都是加仓的机会。
熊市中管住手不抄底;牛市中管住手不下车。
当然,并不是说买入后就不动了,只要看对了趋势,该交易也要交易(尤其是对于银行这类大资金的底仓),但那一定是战略性的调仓,是在牛熊转换之际才做的必需动作。如果趋势性牛市到来,那就可劲加久期,做长;如果趋势性熊市到来,那就可劲降久期,做短。如果完成了战略性调仓,那就不要再做自己以为的波段交易了,真是又累又不讨好。
当看到大海,就不会在意池塘的是非了。
不看历史看预期,不凭感觉凭数据。看未来,买未来
“看未来。跟历史比,收益率的确处于历史底部,但历史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是扩张、繁荣阶段。我们谁也没有经历过中国经济增长中枢系统下移过程。当明后年经济继续探底,通缩加剧,货币政策继续放松,现在2.8%的收益率是不是高了呢?不要跟历史比,要看未来。”[1]
“不要跟历史比,要看未来”,说得太对了,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以前总是说“收益都下到某某位置了,不可能再下了”“我感觉经济没有2009年金融危机时差,收益不可能再下了”“收益已经下了那么多,不可能再下了”……看长期是去对标上一轮或两轮牛熊市的收益点位,看短期则是去对标前两天或前两周的收益点位。只是简单地参照历史,并没有以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资金状况为依据,而是根据历史数据“感觉”出来的,更多的是来自屁股决定脑袋的一种主动选择而已,是心理上的一种不平衡:踏空了,没有捡到便宜价,就想等价格更便宜了再捡,可等价格真掉下来变便宜了,又想着要么等更便宜点再捡吧。这就是贪婪的人性弱点在驱使着自己,都凭感觉,而没有合理的逻辑推理依据。历史是不会简单重复的,市场的波动趋势是由市场预期所推动的,而不是靠对标或套用历史数据走出来的。当然,并不是说历史数据不重要,我们从历史数据中学习什么数据、什么情绪、什么预期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的是它的本质,而不是通过表面的点位来推测未来的趋势,机械地刻舟求剑。我们看的是未来,买的也是未来。
截断亏损,让利润飞
在投资圈,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段话:“让利润奔跑,截断亏损。永不持有任何亏损的仓位,永远在赚钱的仓位上加码,这是交易的全部真谛。”我认为非常正确,因为有一段时间,明明看对了趋势,但总是拿不住,只吃一点肉就跑了。于是那段时间我就把这段话当成了座右铭,指导自己的操盘行为。但实践后发现,并没有做到“截断亏损,让利润飞”,因为当我想让利润飞时,市场由涨转跌,不但浮盈全部回撤,而且还产生更大的浮亏。市场就跟知道我的想法一样,当我没有学到这一招时,我赚不到大钱,当我学到这一招时,反而连小钱都赚不到了。
截断亏损,让利润飞。这个投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绝大多数的交易者却正好相反——截断利润,让亏损飞。为什么明明知道正确的做法,却一直在错误地做呢?这就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涨了,有恐慌”的人性弱点驱使着我们,在有了一点利润后,一有震荡就抢着落袋为安,截断了利润;“跌了,有希望”的人性弱点驱使着我们,一旦被套亏损,就开始充满希望地臆想“也许明天就涨回来了”,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白日梦,结果越套越深,让亏损起飞。
这就是凭着感觉“截断利润,让亏损飞”。我们也都知道要让理性来战胜感性,那么,理性又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的投资体系。任何一个投资体系都是纸面上的、理论上的,唯有执行才能让其焕发出真正的理性之光。所以,要想做到真正的“截断亏损,让利润飞”,不是靠一句口号、一种感觉,而是要建立投资体系、执行投资体系,才能做到真正的理性战胜感性。
根据你的投资体系,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因为每个人都会在交易时间被市场情绪带动而做出不理性的决定,所以,你一定要在开盘之前冷静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投资体系做好交易计划,做好应对市场变动的投资策略,而不要在盘中临时起意。如果做好了预测,计划好了交易,那就要在交易时间坚决执行;如果犹犹豫豫,说明自己没有想好,就不要在交易时间交易;千万不要在交易时间临时做出交易决定,要交易,一定要在盘前做好了决定。
看大势(看信号,看原则),不择时
我们常常因为0.25bp[2],错失了25bp,因为25bp,错失了整个牛市。做股票也同样,因为错过200个点,就在懊悔中错过了2000个点。为什么会这样?
最主要的就是犯了“回头看”的错误。在正确的路上,永远都不晚。我们应该先看大势,顺大势,而不是整天纠结于小空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论是踏空,还是被套,开始时心里都会很难受,甚至会与市场赌气,这时千万别让这种怨气蔓延,要截断它。很好用的一招就是“试盘”。万事开头难,一切靠试盘。先用小量试盘的方式扭转自己的思想。当我们踏空时,为什么我们往往看着价格一步步上涨,却一直下不了手?就是因为一直没有迈出第一步。如果自己通过小量试盘的方式下单买入,至少就会逾越自己的心理障碍。试想,先小量买入,如果真的不走运买在了高点,也只是小量,即使亏了,也影响不大,只要把止损位先设置好,亏损就是有限的;而如果赚钱了,那自己的信心就会大增,因为市场证明自己的操作是正确的,第二笔、第三笔就会跟上去了。
当市场上涨时,①空仓者害怕回调,不敢上车,一直期待着回调后再上(即使真的如期回调了,也会盼着多回调点再上);②持仓者也害怕回调,涨到一定程度,一有震荡调整,就想落袋为安,提前下车。
当市场下跌时,①空仓者看到了希望,觉得终于回调了,可以捡便宜了,于是就冲了进去;②持仓者虽然后悔没有在最高点卖出,但眼里也是希望,期待着反弹至前期的高点就卖出(当真的如期涨回去时,又盼着涨更多再卖出)。
如何避免呢?
针对市场上涨时的①,不回头。不要期待回调后再上车,即使回调了,因为人性的贪婪,你也不一定能上去,在正确的路上永远都不晚。
针对市场上涨时的②,抓主线,盯信号。牛转熊的拐点信号不出现,就坚决不做空。另外要抓住投资的主线,不能被杂音干扰。
针对市场下跌时的①,盯信号。熊转牛的拐点信号不出现,就坚决不做多。(例如2017年9月自己买入做多时犯下的错误。)
针对市场下跌时的②,不回头。不要期待反弹后再下车,即使反弹了,因为人性的贪婪,你也不一定能下车,在正确的路上永远都不晚。
好的择时是不择时
股市大佬冯柳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时的一段内容很好地阐释了“看大势,不择时”:
有朋友说,现在是熊市,等一等可以便宜三五个点,为什么不等等再买。我说那不是我的风格,我是心动即行动,我不会去猜到底会跌到多少,而是我能接受即可。当然,你事后看是可以便宜20%,你只看到这一次买贵了20%,但还有很多次你会比等待、犹豫的人买便宜20%,拉长时间来看,可能都差不多,但是可以减少80%的工作量和等待。
想找到一个更好的时点,其实是一种贪婪。经常有人来问我,怎么择时,我说最好的择时就是不择时,只要是能接受的价格就可以。这样会减少大量的焦虑和纠结,也不会给未来留下工作量。如果看好一只股票,认为在8~12元钱之间是可以买的,现在是10元钱,有的人会想,现在正在下跌,下个月还有不好的消息,可能会跌到8元,等它跌到8元钱再买,这实际上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日后需要解决的工作。市场是很复杂的,它可能没跌到8元,却涨到了11元,你买不买?可能它还会到12元,你消耗的心力就会非常多,而且等待与观测的过程会增加很多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未来都可能会牵引和误导自己。从大样本的角度来说,如果时间足够长、交易足够多,这次等到了8元,下次就可能被迫在12元买,结果是差不多的。我很少从单个行为去考虑操作方式,更多是从系统的角度去看怎样是最省事最持续的工作方式。
很多股票我买了都会跌,卖了还会涨,但我不纠结,因为我把自己从难题里解放出来,不给未来积累矛盾和工作。当下就立刻解决,不想要的股票就立刻卖,不去等反弹或更好的卖点,即便这样会吃点亏,但会在其他方面补偿你,让你始终保持一个很轻松的心力状态,不让自己陷入看不见的麻烦中去。
上述投资理念非常精彩,“好的择时就是不择时”,我自己很多时候都是根据信号或原则看到了市场机会,但就是因为“想等一个更好的时点”,美其名曰“打出安全边际”,而错过了后面更大的机会,而且越错过越后悔,越后悔越下不了手。
设定入场区域,不择时
入场的时点可以是选择某一点位的支撑或者突破,但是入场条件成立后,不应该是以一个点的概念入场,而应该是以一个区域的概念。
在入场区域内随时入场,不必择时,不必关心市场在这个区域内的涨涨跌跌。而且在交易计划中就要写清楚,入场区域在什么范围,这样就能在被证明错误或未被证明正确之前,更加淡定和从容,而不是让每时每刻的市场波动牵引着自己的情绪上下波动。如果只是一个点的概念,那么在入场时点支撑或突破时,若没有在机会出现后的第一时间入场,就会产生后悔感,进而不敢下手去追,而且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烈。
例如,根据我的“区块链”[3]投资策略,按照盈亏比的概念,在“顺大势,逆小势”的操作中,只要回调过了区块的1/3,在越过区块1/3至区块的区间阻力线之间,都可以顺大势、逆小势地入场,不必关心在此区域内的市场涨跌,除非继续调整到了止损位而止损。
另外,如果在区块内,就还有1/2区块来参考,但是突破区块之后,因为没有中短期的参照点,所以趋势越延续,心理越没底,趋势越延续,越后悔不敢追。其实,应该勇敢地追上去,因为越强的趋势,越不可能V字反转,而是会出现W震荡。为什么在趋势中我们不敢追,就是因为担心买在价格的最高点(收益率最低点)。假如我们知道,即使买在了最高点,市场也还会给你第二次解套出逃的机会,我们就不害怕去追了。本来投资玩的就是概率,既然知道大概率会解套,还怕什么。所以,区块突破后,一定要敢追、一直追,直到区块翻越,趋势反转。
要像做货币基金一样“踏浪而行”
2016年10月21日债券市场调整之后,出现了两次大型的交易性机会,而且都是在新闻推动下,暴跌之后出现的交易性机会。但是我并没有很好地抓住。反思多日,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为什么自己在投货币基金时,敢在资金面紧、收益率高的关键时刻下重注,而在操作长债时犹豫纠结呢?或许有两个原因:①组合久期整体比较短,即使犯错,也能在最多120天内调整回来,敢尝试;②在关键时点,即资金面紧张、收益率高企时,认为这个高点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最高点,所以就敢在这个时点下重注。
在货币基金或其他短债品种的实际操作中,可以这么操作:在资金面刚开始紧张时,还不需要下注,还要等,而且不能把手里的头寸放超过7天,而是要放两三天,甚至放成隔夜资金,就像一个猎人一样,慢慢等待猎物进入自己的狙击射程。在资金面全面收紧的第一天,也不要下注,因为此时往往不是收益率最高的时候,只有在第二天或第三天,融资方才会在心理上全面崩溃,会不惜成本地来平自己的头寸。在恐慌情绪全面放大时,才能下重注,去配置较长久期的债券、存款或逆回购等资产,在这个收益率的最高点区间,来尽力拉长组合的整体久期,甚至可以不惜高成本,先借入短期资金,加杠杆来配置长久期资产,即使是短期倒挂也要把久期拉起来,因为你看到的是未来收益率回落后带来的资本利得。实践也证明,操作货币基金的这个策略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判断长债收益率时,为什么我们就缩手缩脚呢?在市场好的时候,怕收益率随时反弹而看空;在市场不好时,又怕后面更加不好而进一步看空,总是看不到真正的机会。就拿2016年熊市调整后两次大的交易行情来说,以十年期国债为例:
(1)2016年12月20日为3.37%,2016年12月31日为3.01%,8个交易日收益率下行36bp。当时的情景是,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加息的当天,十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2bp,十年国开债更是上行20bp。当天我吓傻了,笔记题目就是“下落的刀子不能接,左侧的交易不能抓”。但其实这才是买入的好机会,次日收益率便下行超过10bp。之后,又因为国海“萝卜章”事件及资金面紧张的推动,12月20日收益率再次大幅上行至3.37%,但较12月15日的3.33%,也仅高出4bp,所以,即使是在12月15日当天配置,也是要大赚的。
(2)2017年2月6日为3.49%,2017年2月24日为3.29%,收益率下行20bp,而且还在下行的通道之中。当时的情景是,2017年1月24日(春节前3个交易日),央行提高MLF[4]利率,当天收益率大幅上行6.5bp,次日再上4.5bp,第3日上行0.5bp。就在上行幅度逐渐收窄、利空因素逐渐消化之时,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2月3日,央行再次上调OMO[5]和SLF[6]利率,当日收益率大幅上行7bp,2月6日再上6bp,2月7日开始下行,一路下行了15bp。
从这两次的交易行情中可以看出,越是事件爆发推动的行情,越是交易性机会的转折点,正所谓“买传闻,卖新闻”。其实,当新闻事件推动收益上行行情爆发时,除了当天收益率加快上行外,随后收益率也就再向上发酵两三个交易日,之后就会出现一波交易性的行情,收益率会出现一轮下行。这是不是跟自己在投货币基金时一样呢,每次主动拉长久期,就一定是在资金面全面紧张的时候。资金面暴紧,给我带来的并不是恐慌,而是高兴和兴奋,因为终于等到买入的好时候了。当然我并不会在全面暴紧的第一天就出手买入,而是要“让子弹飞两三天”,在第二天或第三天才开始配置长久期的债券或存款等资产,当然也不能等得太久,买入的时候窗口可能也就两三天。为什么在负面事件爆发的两三天内反而有买入的好时机呢?因为当负面因素由传闻变为新闻时,大多数人都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市场预期打得最满,极度恐慌的情绪会让市场在短期内(两三天)出现偏离均值的超调,这时就是买入的绝佳机会,千万不可以随波逐流,跟着大多数人迷失。要像投货币基金一样,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在利率暴涨的时候,让自己眼里看到机会,而不是跟市场一样恐慌。当然,也要分清楚是交易性机会,还是趋势性机会。如果是短期交易性机会,那就要及时止盈;如果是趋势性机会,那就要战略性配置,全仓置换长久期资产,即使出现短期的浮亏,也不要怕,不要被震下车,坚决拿住。
货币基金的波段看资金面的紧张程度来定,而长债波段的机会就需要新闻事件推动,市场出现恐慌或疯狂时,才能真正出现。大恐慌大机会,小恐慌小机会。
利率低时,放短钱买短债;利率高时,放长钱买长债。在资金泛滥、利率处于底部区域时,要放短期资金,来等待资金紧张、收益上升,在资金利率高的时候再放长期限的资金。债券投资也是这个道理,在收益率处于底部之时,通过卖出长期债券、配置短期资产,来缩短组合久期,而当收益处于顶部之时,就应该卖出短期债券、配置长期债券,来加长组合久期。当然,这需要你对收益的底部和顶部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你必须首先知道这个投资策略是什么,知道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即先判断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底还是顶,然后再采取“利率低时,放短钱买短债;利率高时,放长钱买长债”这个人人都知道但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的简单债券投资策略。另外,在资金利率高的时候,尤其是在预期利率可能回落的时候,一定不要借长期债券,而是要缩短负债久期,加长资产久期。
货币政策就像放风筝
央行货币政策的收紧或放松,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经济增长。这就好比放风筝,无论是收线还是放线,其目的都是让风筝往高飞。
我们在放风筝时,放线的目的是让风筝飞得更高,但我们不能一味地放线,那样风筝不但飞不高、飞不远,反而会掉落。放线的速度要与风筝升高的速度保持一致风筝才能越飞越高,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当放线的速度快于风筝升高的速度时,就会有多余的线松弛下来,这样风筝反而会下落,这时我们就需要逆着风收收线,把多余的线收回来,使其重新获得自主上升的动力。之后就需要再次放线,让其飞得更高,否则我们会把风筝拽落。
货币政策也是如此,央行“放水”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不能一味地“放水”,那样不但经济没有增长,还会导致严重的通胀。“放水”的节奏要与经济增长的节奏保持一致,才能良性增长,但这也只是最理想的状态。当央行“放水”节奏过快时,会有多余的“水”无法进入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造成本币贬值、通胀加剧,并使经济出现衰退,这时央行就需要逆势收钱,把多余的钱收回来,稳住币值,控制通胀。由于这个度太难把握,不知道到底收到什么程度能使得经济正好获得良性的自主增长动力,一不小心可能就会适得其反,把经济拽过头了,出现负增长。所以,一旦本币贬值或恶性通胀被控制住,并且经济基本面开始出现要掉头向下的苗头时,央行就会立马“放水”,以避免经济回落。
这个例子就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央行为什么更多的时候是在“放水”,而不是在收紧,因为其目的就是要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就像放风筝一样,目的就是要让风筝飞得更高。
我们看2017年的“强监管,紧货币”,那轮货币政策收紧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因为出现了恶性通胀,而是因为美联储加息导致人民币贬值,当然我们内部“放水”多是内因,否则也不会出现2016年的流动性陷阱、委外[7]横行、资金空转。既然本币出现贬值,资本出现外流,那么,就会倒逼央行收紧流动性,回收社会上多余的资金,以稳定币值。2016年末至2018年初,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约10.7%。我们再看2020年的货币政策,先是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央行“放水”,国内也是货币政策加财政政策齐上阵,以抑制经济停摆后的大幅下滑。当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央行货币政策便逐渐开始退出,由疫情时的宽松政策转向了正常化的货币政策。其目的,一是不让过多的资金在市场中空转,二是给未来的政策留下空间和子弹。过多的资金不但对经济发展无用,还会导致资金空转和恶性通胀,这就是放的线太长太多,风筝不但飞不高,而且还会掉下来。
唯有站得更高,才能忽略细节、摆脱纠结
我们常常会被市场的波动影响着情绪,方向做对了,赚钱了,就开心一些,做错了,亏钱了,就郁闷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看得太短了,太短视。站得低,就会过于注重细节,你只看到每天的波动,而不能从波动中跳出来看得更远,自然心情就被行情的细微波动所带动。
我们常常也会迷失在消息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很累,效果还很差。为什么?同样是因为我们太关注细节,越是想抓住短期的机会,就越让自己关注细节,就越迷失而看不清楚真正的大方向。不要被消息带着走,要分析消息背后的本质。
“短期看逻辑,中期看资金,长期看政策”,我是完全放弃赚“逻辑”的钱的,因为很难获得一手的信息,即使你获得了,也不知道市场会如何发酵,发酵多久。所以,我们更多地需要看大势。盘中的工作,不是刷消息、看新闻,而是找异常、找预期差、做研究,除非做好了交易计划,按照交易计划盯盘做交易,否则盘中不用刷新闻,只需要在上午收盘、下午收盘后,看看市场上有什么重要新闻,然后看看市场是怎么选择来走的,以此来检验最小阻力线方向即可。
如何纠正这种纠结和左右为难下不了手的情况呢?唯有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才能忽略一些细节,才能摆脱纠结的心态。
债券市场每个季节都有最佳的策略,我们在工作时间就是挖掘季节信号,健全投资体系,并定期监控信号,给季节定位,只要季节不发生变化,大的投资方向就坚定不变。平时就要屏蔽市场的各种干扰信息。什么是干扰信息?只要不是你投资体系中的相关信息,都是干扰信息。不要看着新闻做交易,不要看着卖方报告做交易。此外,最关键的就是“耐心”,一定要有耐心:
(1)春天[8],金字塔式试盘性建仓,不要做波段。
(2)夏天,该持有的季节,一定要耐心持有,不要被小波动干扰,一定不要试图卖出做个小波段,一定要耐心持有。
(3)秋天,等待中级调整后再买入,一定要耐心等待调整,“逆势+顺势”操作,否则就会被市场情绪带动着完全做反。
(4)冬天,坚持债基变货基,耐心等待春天信号的到来。
总之,不用每天都关注市场的涨涨跌跌,被新闻所埋没。确立了季节,就确立了策略,按照自己既定的策略进行操作即可,不必在乎每天行情的涨跌,更不要让每天的行情影响自己的心情,甚至对市场的判断能力;不要盯着什么时候刹车,要盯着哪个信号预警了。要在自己建立的投资系统下,真正做到盯盘无盘、心中有盘。
关注过多细节,放大人性弱点
越关注细节,就越不关注大势,就越放大人性的弱点。
并不是说这些细节的东西不重要,我们经常会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哪些细节值得我们关注,而哪些细节又该完全抛弃呢?投资系统中有很多买卖信号,我们不能靠一些细节来操盘,那会让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细节的东西只是起到一个友情提示的作用,不要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吓得屁滚尿流,胡乱操作,一会儿买一会儿卖,完全没有整体的战略战术,经常在人性弱点“涨了,有恐慌”的潜意识下,稍微来个小的异常,就产生了共振,认为市场要大调整了、要转向了,完全不顾中观的整体大策略,屡屡逆大势犯下大错。
对于一名专业投资者,操作就像是将军排兵布阵,要有整体的战争策略,不能因为敌方的一些小伎俩、小骚扰就改变自己的整体作战策略。可以用小股部队(小量资金)去试探敌情,而不是在信心或市场情绪下,直接战略性改变既定的方向和策略,这个犯错的成本太高,而且一时很难调头。因为你本来已经做了战略性调整,即使发现自己做错了,你的思想也一时很难改变过来,短期内你难以接受这个错误的、失败的操作,只有碰到了踏空或被套太深,如跌幅为20bp~50bp,才会开始深深地懊悔。
我们决不能在自己人性弱点的驱使下,以偏概全,拿一个小细节作为我们买卖操作的依据。不要以为了解了些小细节,就比别人早发现或多发现了多少秘密,那都是花拳绣腿的小伎俩而已,不要把它当成法宝,它只是告诉你最近市场的情绪罢了。它会让你犹豫纠结下不了手、回头看,一个小的所谓的异常,就会把自己的人性弱点放大,进而被震荡出局或诱骗上车。
按大策略、大方向走,不要在乎小的波动和细节。关注细节,会放大人性弱点。要想抓住长线大势机会,就必须放弃短线细节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