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道路:弯柳树村奔小康纪实](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84/45293384/b_45293384.jpg)
第四节 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事情
1964年10月,宋瑞出生在南阳市南召县城郊乡的一个小山村。
宋瑞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宋瑞说,她的父亲名叫宋家俊,是20世纪30年代的人。他不仅家风家教好,党性修养也很高。
从小,父亲就很喜欢宋瑞,喜欢她聪明伶俐又乖巧。父亲说,这丫头长得白白净净,又是属龙的,好好栽培栽培,将来还是棵好苗子哩。
后来,宋瑞一路上学,一直到省城工作,再后来还当了干部,可父亲却很少有夸奖的话了。
宋瑞的父亲当过村干部,也在企业里当过负责人,经他管过的事儿,全都“汤是汤,水是水”,一清二楚。据说,有一次村里的账目错了几毛钱,父亲和村里的会计打了一夜的算盘,对了一夜的账目,才将账找平了。
因为他的认真、严谨,也因为他的两袖清风,父亲在村里、在城郊乡,名声都很高。
父亲对宋瑞她们姊妹几个人要求很严,从小要求她们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儿,不要贪便宜,不要怕吃亏。
宋瑞说:“过年贴对联,人家的对联年年都换新的内容,我们家的对联,年年内容都一样,而且是父亲亲自用毛笔写的。上联为:量大福也大;下联为:天长人亦长;横批为:吃亏是福。”
父亲的毛笔字好,每年春节都会给乡亲们写对联,每年都给人家写内容不同的对联,唯有自己家的对联,内容几十年不变。所以“量大福也大,天长人亦长,吃亏是福”,这副对联早已刻进了宋瑞的心里,她也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这就是一个老党员的胸怀,这就是一个老人的包容,这也是他们家的家教家风。这位老党员,老父亲,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孩子们做事做人。
宋瑞记得,1998年,她在单位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她老公,还有她妹妹的老公,也都是副处级干部。那一天他们高兴地结伴回到南召县的家里,宋瑞将自己刚刚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的好消息告诉了父亲,她以为父亲会好好地夸夸她。
父亲听了,很平静,对他们几个人说:“提拔了是好事,干不好就是坏事,你们记着,进了共产党的门,就永远是共产党的人,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事儿。”
从此,宋瑞牢牢地记住了老父亲的话,记住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谆谆教诲。
这让宋瑞受益了一生。
2012年9月27日,宋瑞的老父亲宋家俊因病去世。父亲临终前还告诉宋瑞,他的丧事要简办。宋瑞记着父亲的话,她与姊妹几个商量之后,做通了她们的思想工作,最后决定父亲的丧事简办,一律不收礼金。
有人说宋家这样办事,损失了多少钱,吃了多大亏啊?
宋瑞说:“我父亲一辈子都说,吃亏是福!”
送走父亲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2年10月,宋瑞就作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来到了信阳市息县弯柳树村,从此开始了她的扶贫之路,开始了她连续选择坚守三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岁月,在这里探索与实践出了一条文化扶贫的道路。
宋瑞说:“如果说在弯柳树村的扶贫取得了一些成就,我认为这应该归功于组织的支持,归功于弯柳树老百姓的支持。”
其实,宋瑞的成长,她今天的成就,也应该有她的老父亲,那个老共产党员宋家俊的一份功劳。
宋瑞曾经满含深情地说:“从老父亲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从老父亲的身上,我学到了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要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是我这一生最大的事儿!”
今天,面对弯柳树村存在的种种问题,重重困难,宋瑞的扶贫,该怎么办?她能顺利地推进弯柳树村下一步扶贫的工作吗?
既来之,则安之!
既来之,就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