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民谐乐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台:亭台、观景台。沼:人工湖沼。
《诗》云句:引用的是《诗经·大雅·灵台》中的第一、第二章歌颂周文王的诗句。赞扬周文王与百姓共建共享苑囿,与民同乐,百姓高兴地把苑囿中的亭台叫“灵台”,人工湖沼叫“灵沼”。
《汤誓》曰句:引自《尚书》的《汤誓》篇,原文是“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孟子引为“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害(hé),通曷,何时,什么时候;丧,即灭亡;女,即汝。时日,这个日,指夏桀王,据说夏桀王残暴虐民、民怨沸腾,但他还常无耻放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老百姓怨恨至极,所以愤怒地呼喊:“这个日何时灭亡啊,我们宁愿与你一起灭亡!”
【译文】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他私家苑囿的人工湖边,欣赏着鸿雁、麋鹿,很得意地对孟子说:“您老贤德之人也以此为乐吗?”
孟子不客气地回答说:“此情此景,贤德之人后民而乐,不贤之人虽独享苑囿美景,不得其乐,反有其祸。”
孟子接着说:“《诗经·大雅·灵台》歌颂周文王修苑囿,筑灵台、灵沼,说:‘开始筑灵台,动工不用催,庶民都努力,不日即建成,文王来苑囿,看到母鹿悠闲地躺在草地上,皮毛油光水亮,白鸟羽毛洁白美丽,文王来湖沼边,看水中鱼儿欢戏跳跃。’文王依靠民力建起了苑囿,庶民同欢乐,称台为‘灵台’,称沼为‘灵沼’,高兴地同文王一起欣赏苑囿中的麋鹿和鱼鳖。古代有贤德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他们能得到快乐。”
“相反,如《尚书·汤誓》中所记载的,暴君夏桀王残暴无道、民怨其虐,百姓竟愤怒地呼喊出:‘时日害丧,予与女偕亡!’(夏桀啊,你何时才灭亡啊,我宁愿与你同归于尽!)试想一下,像夏桀那样,百姓恨不得和你一起灭亡,即使有美丽的台池苑囿又何能独享其乐啊?!”
【解读】初见梁惠王,夫子说“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言辞已很尖锐。二见梁惠王,梁惠王安排了一个很轻松的环境,同游苑囿,并得意一问:“贤者亦乐此乎?”哪知道老夫子的回对更尖锐,更严肃。引《诗经》、《汤誓》典故,用文王仁民爱物,与民同乐,“民欢乐之”与夏桀暴虐百姓,人怨天怒,“时日曷丧,予与女偕亡”的典型历史案例,说明贤者后民而乐,民亦乐其乐;不贤者骄侈淫逸,暴虐其民,则人怨天怒,必遭天谴人诛以至灭亡,何来其乐,只有灾祸!以史为镜,王道昭昭而知兴替。
对人民的态度、与人民的关系是王道的根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关乎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