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迷心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异国

这场坚持了不到半年的初恋,开始得莫名其妙,结束时同样仓促。

没有人说分手,也没有人给这段感情象征性地祭奠一下。

他们如同陌路人,偶尔在校道上遇见,她匆匆而过,他气定神闲,身旁有时是一起打篮球的好友,有时候是姿色上等的女孩。

蒋驰从来不缺人喜欢,身边陪着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

姚希诗从来不会去打听这些,倒是肖吟吟,总是第一时间和她转达他的情感动态。

暑假的时候,姚希诗回了一趟椿城,把房子退了,又去墓园拜祭姚莲,告知她,往后也许只能一年回来见她一次,也或许要更长时间。

走的那天依旧是暴雨,姚希诗撑着伞,一个人去了车站。

她自始至终没有回头,仿佛椿城再没有值得她留恋的人和物。

新学期开始,姚希诗推了所有的社团活动,一心一意投入学习,当然还有挣钱。

陈晏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美国,于是他带着陈彤走了,离开前他给姚希诗介绍了一个高一的女生,让她可以继续干着家教这份活。

姚希诗的卡里多了两万块钱,不用想也知道是陈晏打的,她正想把钱退回,他的短信就来了:你不要礼物,这钱就当作礼物送给你了,不要退回,好好学习。

姚希诗把钱收下,心里想着等以后自己挣了钱,再连本带息还给他。

这两万块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交了学费,剩下的用来生活也绰绰有余。

她的日子照旧很忙,忙到几乎要把蒋驰这号人物忘记了。

有一天晚上,她从校外回来,经过小广场,碰巧遇到他在遛狗。

西西长大了一些,毛发依然白得发亮,带着粉色的项圈,上面镶着两颗粉钻。

西西远远见到姚希诗,居然还认识她,小短腿乱蹬想下地,蒋驰转过头来,就见到人群中的她。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底,她只穿了一件毛衣,黑色紧身裤,黑色短靴,人瘦了些,脸更尖了。

西西想跑过去,他却搂紧了,头也不回地离开。

姚希诗看着他的背影,怒极反笑。

寒假的那一个月,她独身去了苏城,来到姚莲口中那个“女人都像画里走出来的小镇”,租了间民宿,住了一个月。

过年的喜庆多少感染了姚希诗,大年三十那天,她跟着一群人跑到河边看烟火表演,难以避免地又想到去年和前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在椿山山顶,她和蒋驰一起过的。

而这一晚,蒋驰吃过年夜饭,开了车在外面兜风,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忙着团圆、拜年,路上仅有稀疏几辆车子。

鬼使神差的,他又把车开向椿山。

今年并不冷,一件薄外套即可御寒,山顶上多了许多背包帐篷,人们都在等着倒数的那一刻。

蒋驰把车停在一边,坐在车里,点燃一根烟,他狠狠抽了一口,尼古丁的气息漫过胸腔,再被他狠狠吐出。

烟雾缭绕间,蒋驰的眼神忽明忽暗。

拜年的短信不断进来,提示音响个不停,他拿过手机,一条条查看,没有来自姚希诗的。

有电话打了进来,陈婉灵在电话里娇滴滴地说着:“新年快乐啊蒋驰。”

他掐了烟,瘫在驾驶坐上,麻木地道贺:“新年快乐。”

“你在哪呀?我们今晚玩通宵,你来吗?”

“不了。”他声音沙哑,直接拒绝。

她那边还想说什么,他已经挂了电话。

接近零点,蒋驰打开了微信,从通讯录里找到她的名字,打开对话框。

“新年快乐。”他凑近手机,轻声说着。

刚好零点那一瞬,消息发了过去。

姚希诗没有回,一直到开学,他们的对话框中最后一条信息仍是他发的那2秒钟的语音。

开学后,姚希诗辞了家教的工作,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刚辞没多久,她就收到陈晏的问候:“怎么把家教辞了?做得不开心?”

“系里有一个交换生的名额,我想争取。”

陈晏表示自己在东大有相熟的领导,如果需要帮忙,就告知他。

姚希诗讶异过后,又坚定拒绝:“这次只有两个名额,一个已经内定了,另一个相对公平,我想自己争取。”

他笑笑,让她加油。

这一个名额花落谁家,要根据绩点排名,姚希诗的学科成绩在全年级第一,但是校内活动参加比较少,因此新的学期,她的目的性极强,专攻课外活动。

到了六月,交换生的名单确定下来,除了那个被内定的女生,另一个就是姚希诗。

得到这一消息,秦斐等人与有荣焉,表示一定要庆祝一下。

于是,在期末考结束那天,四个女孩跑到市区一家自助餐厅,干了整整两瓶红酒,喝到最后几乎不省人事。

睡过去前,姚希诗仿佛见到了蒋驰放大的脸。

高浓度酒精的影响下,她呵呵一笑,指着他的鼻子,对他说:“滚!”

**

姚希诗咬了口全麦面包,就着黑咖啡吞了下去,那干硬的口感说不上好,但是能果腹,更重要的是,这玩意儿只要10美金。

她一手翻着全英文的法律文件,一手拿着手机翻译。

一顿早午餐吃完,才看完三页纸,文件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中文,姚希诗皱了皱眉,挥手招来服务员,续了杯咖啡,继续埋头苦干。

陈晏远远看到她,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认错了人。这一块是商业中心,出入的都是高级白领,她一个学生出现在这里,实在有些奇怪。

发觉旁边的椅子被拉开,姚希诗这才从铺满半张桌子的文件中抬起头。

陈晏西装革履,拿着杯咖啡,朝她微笑:“我还以为认错了人。”

“你怎么在这儿?”他乡遇故人,姚希诗也十分惊讶。

“我的公司就在楼上。”陈晏把咖啡放下,解开西服最上的纽扣,“你在做什么?”

姚希诗拿笔轻轻敲了下纸面:“我今天下午6点前要把这份文件看完、理解,做个分析报告。”久别重逢,他们的对话却那么自然,熟稔得很。

她的导师今天不在学校,过来这边办事,明确表示只能给她半个小时的时间做报告。

姚希诗接到导师的通知,一早就从学校跑出来,害怕路上的时间太长耽误了,她决定一下午就泡在这家咖啡馆里等他。

文件的内容不容易理解,陈晏瞄了眼,大部分是专业词汇,而那一堆纸少说也有二三十张。

他抬手看表:“你还有6个小时的时间。”

她点头,解锁了手机屏幕,那上面正是一个翻译软件。

“你这样翻译要弄到什么时候?”陈晏沉吟了下,说,“走吧,我有办法帮你。”

姚希诗收拾好东西跟在他身后,表面上不露声色,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却十分感激。

陈晏的公司在64层,中间换乘了一次电梯,姚希诗看着电梯镜子内自己的衣着,再偷偷对比陈晏的。

她穿了一件及膝的黑色连衣裙,套了件米色修身开衫,显得太休闲,太学生气。

而陈晏穿着昂贵的正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上戴的表,她也许工作十年都未必买得起。

这座国际都市从来不缺这样的成功人士,到这边已有一个多月,从最初的热血追梦少年到今天,姚希诗已经将心态摆平摆正。

“成功学”为什么成功,“美国梦”为何受到那么多人追捧,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蝼蚁,都在渴望向上爬。

陈晏的公司主营智能家居,入行不过四五年,在圈内已经崭露头角。公司只有二十几个人,一半是金发碧眼的本国人,一半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

“Amy,过来一下。”

一个身材高挑的亚洲女孩走过来,她穿着V字领的香槟色丝绸衬衣,搭黑色及膝鱼尾裙,踩着目测有八九厘米的高跟鞋,妆容精致。

姚希诗暗暗打量她,心里不禁感慨,这儿不是象牙塔,而是斗兽场。

陈晏进了办公室,对姚希诗说:“坐。”

她坐在沙发上,Amy推门进来,先是跟陈晏打招呼,又扭过头来对她点头微笑,姚希诗回以一笑。

“有什么吩咐?”她说着纯正的中文。

“有份资料,麻烦你翻译一下。”

Amy是陈晏的得力助手,熟悉几国语言,她接过资料,看到上边的大学名字,对姚希诗笑笑:“不错哦。”

陈晏又说:“你们去会客室吧。”

姚希诗跟着她去了会客室,接下来两个小时,她学到的东西比在大学里一个月学到的都多,对Amy的钦佩更是溢于言表。

“没问题了。”Amy翻了翻文件,递给她,“说起来,你还是我师妹,不过我们不同专业。”

“太谢谢你了。”

Amy摇了摇头:“你这个导师是在为难你,让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人翻译这份东西,还只给不到一天的时间,很少有人做得来。不过,有压力才有进步。”

她说完便出去工作,姚希诗看着已经被翻译好的中文文件,开始写报告。

陈晏开完一个会,打开会客室的门,就见姚希诗把头发扎起,戴着眼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笔记本屏幕。

“做得怎么样了?”

姚希诗抬起头看到是他,想起身,被他制止。手仍在键盘上敲打着,她腼腆地笑笑:“就差收尾了。”

她看了眼时间,还剩不到一个小时。

陈晏见她这么专注用功,轻轻带上门走了出去,没多久,又进来,手上多了杯咖啡:“觉得你需要这个。”

姚希诗感激地点头:“太困了,我都快睡着了。”喝了一口咖啡,她下意识舔了舔唇,“加了牛奶?”

他点头,问道:“不喜欢?”

她笑笑,摇了摇头。

五点五十分,姚希诗收到导师的短信,约她在方才的咖啡厅见面。她把报告打印出来,又收拾好电脑,朝陈晏道谢:“今天谢谢你,晏哥!”

“不用谢,你先去作报告,报告结束后,我们一起吃晚饭,当是庆祝重逢。”陈晏说,“等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