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何为:一个“理想主义”践行者的人生告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从众表象下的挑战欲

人民公社的集体生活和紧张的政治氛围强化了人们的从众意识, 即使偶有例外, 最多也是内心“活动”, 少有人能表露于日常的行为举止。例如我, 尽管内心并不见得认同, 但依然尽力保持当时农村人的生活习惯, 穿着浑身破洞的棉袄, 不扣扣子, 把两边前襟一裹, 用草绳当腰带勒住; 鞋子不好好穿, 而是拖拉着; 蹲在墙角端着老碗吃饭; 在村子里骑自行车 (当时车子并不多) 时, 为了不张扬一定下车推着穿过街道; 我爸周末回家, 有时也会偷偷戴上他的手表, 但会用袖口盖住; 等等。然而, 尽管表面上和大家没有什么不同, 不会表现出独特或张扬之处, 但我认定这些只是自己适应环境的“权宜之计”。我对自己内心认定的事, 总会比较坚持, 这种性格到现在都几乎没有太多的改变。

另外, 不知什么原因, 我总喜欢与大龄孩子为伴。当时的朋友, 似乎多是大自己一轮的伙伴。因我个头小、不服输, 在各种游戏中常有上乘表现, 也没有受到过太多的冷遇或欺负, 与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当时比较流行的游戏是玩“三角” (一种用香烟烟盒折叠的三角形玩具), 一是比谁积累的品种和数量多, 二是看谁在手背上翻转和抛接的能力强。当然, 还玩“面包” (城里人叫“包子”, 一种用纸折叠成的方形玩具), 一方用面包拍击放在地上的对方面包, 若能使其反转则可将其作为战利品收入囊中。还有打“嘎”(一种用一截直径两三厘米、两寸左右长的木棒削尖两头做成的玩具), 将嘎放在地上, 然后用一根一尺多长的棍子, 敲击一头, 使其跃起, 然后用棍子猛击, 谁的嘎飞得远, 谁就取胜。还有一种陕西农村称为“对击” (或叫“斗鸡”) 的游戏, 可以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威猛, 小男孩特别喜欢玩, 即用双手或单手抱住一只脚, 单腿独立, 相互用悬空的膝盖攻击对方, 倒地或手脚脱开者为输, 既可以两两对决也可以混战。对男孩来说, 斗蛐蛐也比较有意思, 每到秋季, 进猪圈、钻树林、刨土坑、挖水渠、跑坟地 (有“坟地蛐蛐”更厉害的说法), 设法寻找个头大和翅膀发亮的蛐蛐, 找比较厉害的辣椒饲养, 以增加其能力和激发其斗志。看到别人的蛐蛐被咬下大腿甚或被咬死就开心不已, 似乎在以蛐蛐的战斗力展现其主人的能力。我们还经常去河边或邻村的稻田捉螃蟹。当然, 儿时游戏还有很多, 如滚铁环、爬树等, 都很土, 因陋就简, 再加上吃不饱、穿不暖, 但其实我们的童年过得反而很快乐, 与现在的孩子完全不同, 确实没有什么关于学习的印象留在脑子里。

回味这些儿时游戏是件很开心的事儿, 因为这就是自己的童年生活。当时我虽然个头比较小, 也常与比自己大的孩子玩, 但却充满了好胜和挑战精神, 没有多少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