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从代晋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门槛与鸿沟

“到彦之,你今日的字温习得如何了?”秋月拿着一根柳条,站在一块石板上,一脸严肃。

到彦之脸上尽显苦涩:“秋月姑娘,我正打算去温习。”

他现在上午要练习箭术,下午要训练公子制定的跑步、跳远、俯卧撑等等,最后还要与常贵他们摔跤,整个人累的要死要活。

幸好最近蒯恩跟着公子出去了,摔跤时几人轻松不少,免了些皮肉之苦。

而到了晚上,他还要在后厨守着竹炉为母亲熬药。他也曾尝试边熬药,边温习,可是一动脑他就哈欠连天,甚至有几次过于疲乏,不小心昏睡过去,药都给熬糊了。

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温习。

“每日中午识字,你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晚上你是去偷牛了?”秋月很不客气训斥道。

她不能不上心,因为公子已经说了,蒯恩三人不合格,就罚她。

小獐儿很勤奋,她不用担心。就这到彦之和蒯恩,跟两块顽石一样,水火不侵,怎么教都教不会。

时值六月中旬,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每日体能消耗过大的到彦之,在中午秋月教字时,经常打瞌睡。秋月只能取来柳条,辅助教学,可收效甚微。

“秋月姑娘,并非彦之故意如此,实在是训练过于疲乏。”到彦之耐心解释道。

“哼!我不管,你必须好好温习,今日我专门守着你!”秋月唰地一甩柳条,蛮横地说道。

到彦之慌忙躲避。

挨过柳条的人都知道,这东西打在身上,不会伤筋动骨,但是火辣辣的皮疼。

“我马上要去后厨为家母熬药,要不我一边熬药、一边温习,秋月姑娘在旁边监督?”眼见摆脱不了这小丫鬟,到彦之只能妥协。

秋月想了想,最终同意。

二人来到后厨,正巧做饭的老妇在收拾器皿和屋子,秋月脆生生地招呼道:“张姨,辛苦啦。”

“是秋月啊,今日咋来后厨了?”张小花边忙手中之事,边询问。

秋月小手一指到彦之,回道:“我来监督他温习识字的。”

“哦,识字挺好的。”张小花顿了顿,意有所指道,“不过这孩子很孝顺,天天来后厨为其母熬药。要不是老婆子忙不过来,我都想帮帮他。”

张小花是祁母的婢女,年轻时一直贴身服侍祁母,不过上了年纪后,腿脚和反应有些跟不上,只能转为灶下婢,负责做饭。

她不帮到彦之也确实是忙不过来,庄园现在加上新买来的奴仆,有二十多口人,每日三餐都是她一个人操持,年过半百的她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东晋时期士族们普遍吃三餐,包括朝食、昼食和飧食。

朝食相当于早餐,在天刚亮时吃;昼食相当于午餐,正午时分吃;飧食则是在申时即下午三到五点吃,相当于晚餐。

其中,午餐昼食又被视为最重要的一餐,比较丰盛。

至于平民百姓,能吃两餐就是万幸了。

“哼!那是他的事,公子让我教导他识字,他不认真学,怪得了谁。”秋月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嘴硬道。

张小花刚才的话,其实意指她有些不近人情,居然追到后厨来了。可秋月又不能对这位老婢女发火,只能到彦之承受了。

“多谢张姨疏言。如秋月姑娘所说,确是我辜负了公子美意,我马上好好温习。”

说完,到彦之将药材切剪好,放入药罐中,再加水淹没药材,置于竹炉上熬制。随后,他取出一页纸,上面是今日秋月所教的十个字,开始温习起来。

秋月手持柳条,在一旁时不时指导...

...

“娘亲,这是今日的药,您趁热快喝吧。”到彦之端着一碗黑稠汤药,来到其母到氏床前。

到氏撑起身子坐到床头,小心端过药后,小口小口喝起来。

她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最早刚到建康时,连站都站不稳,说话都费劲。

“彦之,你要听祁公子的话,好好练本领,将来报答公子恩情。我们母子能有今日安稳日子过,是托了公子的福。”喝完药后,到氏轻言细语对到彦之叮嘱道。

这话她已经重复几十遍了。

“娘,彦之知道。”到彦之也如往常一般,随口回道。

就在他拿碗准备离开时,忽然又听到氏询问:“我听小花姐说,秋月姑娘这两日在监督你识字温习?”

到彦之愣了愣神,微微颔首。

“唉,我儿啊,当初你在南彭城郡为人挑粪,是何等低三下四,又是何等贫贱落魄。而今公子不但收留我母子二人,还以门客之礼待你,甚至教你识字,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造化,你可千万要珍惜!”到氏苦口婆心劝说他。

到彦之沉默片刻,重重点头:“彦之明白,往后我一定刻苦用功,不辜负公子期望。”

可以看出到氏非愚妇,懂一些浅显道理,也明白识字的重要性。

当前,平民百姓与士族之间存在两道鸿沟,一道是文化,一道是门第。门第有一定偶然性暂且不表,只说文化。

文化又有两个门槛,一个是识字,一个是典籍。

首先是识字。

识字要有人教,要有时间学;普通平民一家老幼大字都不识一个,为了生计整日都在泥土粪坑里刨食,教和学根本无从谈起。

然后是典籍。

寒庶即便是识字,也不代表就能成为文人,因为还要学典籍。自典籍中领会道理要义,勘破愚昧后,进而在生活中印证,培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

然而如今的东晋,所有知识典籍都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被当做传家立身根本,平民百姓甚至一些没落寒门,连染指机会都没有。

想学?

不好意思,你不够格!

凭这两道门槛,直接硬卡九成九九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说,要想破解门阀政治,必须先要兴建学校,发展印刷术,普及纸张,然后才能在人才选拔上做文章。

祁平生能让秋月教几人识字,甚至后面还会教授典籍,真的算是泼天大恩了。于到彦之等人而言,也是三生有幸。

君不见。

古代能青史留名者,有几个是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