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诗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诗梦长安三万里

在数字化时代,跨越三万里,穿过千年,回首长安,怀想盛唐壮阔波澜,遥慕诗坛气象万千,请问谁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我首选李白!“天生我才”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李白。李白的诗歌体现了盛唐的精神风貌,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谱就了中国诗歌史上最富有朝气的旋律。

大唐三百年,缔造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李白一向被视为黄金时代的最佳代言。李白是时代的骄子,是盛世的歌手,更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大诗人。虽然一代诗豪白居易寻访李白墓地,曾感叹“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但历史是公正的,“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已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色相莫求,高华难并。诚可谓:诗中无敌,文坛称仙,才气何止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更堪占千秋。

在中国,李白就是诗歌的代名词,恰如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天花板,恰如长安是盛唐的中心。要深入了解李白,不能选择同龄人王维的视角——道不同不相为谋;也不宜采用比他小近12岁的杜甫的视角——“迷弟”的仰视角度不够客观。只有同龄人高适的视角,才最为合适。二人都是广为人知的大诗人,人生轨迹有很多相互交叉之处,还惺惺相惜。用《杜诗详注》作者仇兆鳌的话说,可谓“千古文章知己”,借用杜甫称誉高适的话说,就是“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移用来表述高适与李白的知音之交,也再恰当不过了。

高达夫与李太白,虽然出身、个性等方面有诸多差异,但在人生设计方面,却多有暗同之处。二人都心高志大,自负自信,喜言王霸大略,皆寄希望于君臣遇合,一飞冲天,而耻预常科,不愿走一般士人科举入仕的常道。这应该说,是空前隆盛的盛唐所赋予的,是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的一种表现,此前没有,此后亦无。有感于此,追光动画推出的《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眼中的李白为选题,可谓慧眼独具,注定会有戏剧张力。从分量上看,高适甚至可以视为第一主角,较一般选择李白为男一号的剧本大不相同,因此很有吸引力。极有看头的几段唐诗故事,也表现得十分精彩,视点人物写作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恰到好处,不着痕迹地巧妙带上了王维、杜甫等同代大诗人,生动刻画出层次丰满、精彩绚烂的大唐诗坛风貌。

如今,剧本阅后已近两年,几经打磨的样片也看过两遍。与之配合的《长安诗选》书稿,经过两次修改,也即将付梓。就在从开封梁园去往四川眉山的路上,接到为此书作序的任务。任务急,时间紧,虽无倚马可待之才,但责无旁贷,于是迅速入梦,入梦长安三万里,回首盛唐风云中。按理,书不二序,但考虑到昔日梁园风云际会,吹台之上,是三个人的戏份,因此才有后来“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的深情回忆,以及“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的无限怀思,也就不必拘泥旧理了。

不妨以长江中游边上的三游洞作比,既有同辈的前三游(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也有两代人的后三游(苏洵、苏轼、苏辙之三苏父子),遥想昔贤三游处,欲书盛事忆当年。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正如闻一多说过的,千年前的昔贤,我们听过他们的名字,生平梗概仿佛也知道一点儿,但是容貌、声音,性情、思想,心灵中的种种隐秘——欢乐和悲哀,神圣的企望,庄严的愤慨,以及可笑亦复可爱的弱点或怪癖,却全是茫然。我们要追念,追念的对象在哪里?要仰慕,仰慕的目标是什么?要崇拜,向谁施礼?假如我们是肖子肖孙,我们该怎样的悲恸,怎样的心焦!

这样令人心焦的问题,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以动画再现诗唐,再现高李辈的诗意风光,再现他们神圣的企望,重温那些诗坛上可信可敬、可爱可亲、可歌可笑的现场,恰如以影话配合解读,我相信,一定会帮助读者,辅助观众,走近大唐,走进名垂万代的高适、李白、杜甫的心灵世界和诗意现场。灵机已经触发,弦音已经校准,就等待着轻拢慢捻,等待着重挑急抹,只需信手弹去,必是千古绝调。三通画角之后,三通擂鼓之后,笔已经提起,金墨已经蘸饱,且随之欣赏那“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的高会,玩味“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癫狂,静品“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大唐精彩的传奇时光。

感谢高适!

感谢李白!

感谢杜甫!

陈才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