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历史叙述
第一章 历史的框架:《犹太战记》中的马萨达书写
第一节 马萨达的地形与地貌
历史上,“马萨达”(Masada)一词最初出现于希腊文手稿之中(Mα-σáδαν),在希伯来文中为“/Metzada”,意为“要塞”“堡垒”。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马萨达指称位于犹地亚沙漠东部边缘、靠近死海西部的一处天然要塞,在耶路撒冷以东100公里处,离最近的大型村落隐基底也有17公里左右。要塞的高度从底部到顶部为320米,与通常山脉的顶部为尖顶不同的是,马萨达的顶部是一处极其开阔的平台。平台呈扁菱形,最长处为645米,最宽处为315米。在其东面的山坡上有一条通往顶部的道路——“蛇道”,因其蜿蜒曲折形状像蛇而得名。
马萨达的地形极其险峻,山壁陡峭,四面都是悬崖。从远处看,马萨达就像一座位于沙漠深处的孤独堡垒:“一块巨大无比、巍峨挺拔的岩石四周全是深谷。谷底深不可测,都是悬崖峭壁,任何动物都无法立足。只有从两个地方花费很大工夫才能爬到石头上去:一条小路自东边的死海过来,另一条从西边,这条路好走些。由于第一条小路非常狭窄,又弯弯曲曲不好走,人们称之为蛇道。顺着小路,绕过突兀的悬崖路就没了,常常绕回来再向前走。在小路上行走就如同走钢丝一般,脚下稍微一打滑就没命了。因为路两边都是深渊,再大胆的人看了也会吓得发抖。”[1]
图1-1 从空中俯瞰马萨达
资料来源:Jodi Magness,Masada:From Jewish Revolt to Modern Myth,夹页插图。
图1-2 通往马萨达顶部的“蛇道”
资料来源:Dennis Jarvis,“Snake Path to Masada,” 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archer10/34873035796。
尽管极其险峻,但马萨达确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对于马萨达的坚固与壮观,约瑟夫斯也进行了由衷的赞美:“从宫殿到山顶有一条凹下去的路,从外面是看不到的。即使有看得见的路,敌人也用不了。东边的路,如前所述,本来就不能使用。西边的路在最窄的地方,有个大的堡垒守卫,离山顶至少五百码。要想通过这里是不可能的,占领它也绝非易事,即使无知的游人到了这里也是很难走得了的。大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努力使这个堡垒在防御敌人进攻时牢不可破。”[2]
现今有关马萨达早期历史的记述几乎全部来自古代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除此之外在古代犹太文献中很少有关于马萨达的记载。但在非犹太文献中有两处提及马萨达:斯特拉波在其《地理学》(Geography)中提及马萨达附近的岩石与裂缝(XVI.44),老普林尼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更明确地指出马萨达要塞位于离死海不远的岩石之上(V.17,73)。然而这些著作仅进行了极其简短的介绍,并无深入的描述,更对马萨达事件只字未提。而3世纪的索林乌斯(Solinus)对马萨达的叙述(Co-llectanea,XXXV.12)显然来自老普林尼的记载。[3]
约瑟夫斯对马萨达要塞的来历进行了描述,认为它由大祭司约拿单所建造,“大祭司约拿单建造了第一座要塞,取名为马萨达”,[4]但并未指明是哪个约拿单。因此人们对约拿单究竟是何人并无一致意见,有人认为他是犹大·马卡比的兄弟(公元前2世纪中叶),也有人认为是亚历山大·亚纳伊(Alexander Yannai,公元前103—前76年)。而在另一处,约瑟夫斯又做出了更为含糊的表达:“在耶路撒冷的不远处有一座极其坚固的要塞,它由我们古代的国王们所建造。”[5]此处古代的国王们更是不知所云,或许可以追溯至所罗门王朝以及犹大、以色列王国,也或许是哈斯蒙尼王朝时期。公元1世纪前后相继对马萨达进行控制的政治势力有:大希律(公元前37—前4年)、亚基老(公元前4—公元6年)、罗马总督(公元6—41年)、阿格里帕一世(公元41—44年)、罗马总督(公元44—66年)、奋锐党人(公元66—73年)、罗马总督(公元73年之后)。[6]
在控制马萨达的各种势力中,著名的希律王与马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希律在成为犹地亚国王之前,曾几次三番来到马萨达避难。其中还有一次凭借马萨达的天险击败了来犯之敌,希律从菲利克斯手中夺取马萨达之后将其交给其兄约瑟驻守,不久安提哥努斯率军前来围困马萨达,由于缺水,约瑟准备弃守马萨达,然而突然降落的大雨挽救了他们,这给约瑟等候希律援兵的到来从而击败安提哥努斯的军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7]
希律即位后,以好大喜功、大兴土木而闻名的他先后建造了塞巴斯特、恺撒利亚等城市,以及包括希律堡、马萨达等在内的许多军事要塞。在约瑟夫斯的笔下,马萨达和其他要塞相比与希律的关联更为密切,因而其在希律对马萨达的修建方面有更为详细的描述。这或许是由于希律几度在马萨达避难的经历,加上他发现马萨达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因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马萨达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公元前36年至前30年,希律围绕岩体修建了带有岗楼的掩蔽墙,建造了瞭望塔、兵营、宫殿、仓库和水池,使之更加符合军事需要:“希律对马萨达的改建投入了很大精力。整个山头周长有3/4英里,他就沿边缘修建了1座18英尺高、12英尺厚的石灰墙,立起了30座75英尺高的塔楼……在西坡修建了王宫,上面就是山头的防御工事。”[8]天然的地形与人工的改造,使马萨达在当时就成为极其著名的军事堡垒。
希律在马萨达储备了大量的武器,以真正体现它作为军事堡垒的价值:“国王藏在这里的武器足够一万人使用,此外这里还有许多未加工的铁、铜和一定数量的铅。”[9]为了保证要塞水的供应,他还在其中挖掘水道,并备有大量的水箱。更为重要的是,希律还储存了许多生活物资以备不时之需,而且在数量、种类、新鲜度方面都十分惊人:“大量的粮食吃上几年都不成问题,还有大量的酒、油和各种大豆以及成堆的枣。”[10]因此,马萨达成为希律在犹地亚深处的一处关键军事要塞。
当然,约瑟夫斯对希律苦心经营这个位于犹地亚沙漠深处的要塞这一问题给出了极为有力的回答:“据说希律王把这里武装得与自己的避难所一样,而这样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担忧:一方面的担忧来自犹太民众,怕他们会推翻自己的王位、复辟以前的王室;另一方面,也是更大的担忧来自埃及王后克娄帕特拉。因为她从未隐藏过她的野心,一直请求安东尼除掉希律以将犹地亚王国交给她。但令人奇怪的是,虽然安东尼深陷情网,但仍没有答应她的要求。正是这两方面的担忧使希律如此地加固马萨达,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要塞将成为犹太战争中罗马人的最后一个目标。”[11]
图1-3 马萨达要塞平面图
注:1.蛇道大门;2.反抗者住所;3.拜占庭修士洞穴;4.东蓄水池;5.反抗者住所;6.犹太教净身池;7.南大门;8.反抗者住所;9.南蓄水池;10.南要塞;11.泳池;12.小宫殿;13.圆形壁龛塔;14.马赛克制造场所;15.小宫殿;16.小宫殿;17.公共浸礼池;
18—27 西宫殿:18.供水区域;19.居住区域;20.储藏室;21.行政区域;22.制革者塔;23.拜占庭时期的西大门;24.壁龛塔;25.会堂;26.拜占庭教堂;27.营房;
28—36 北宫殿:28.大公馆;29.采石场;30.指挥中枢;31.瞭望塔;32.行政建筑;33.大门;34.储藏室;35.公共浴室;36.水门;
37—39 希律行宫:37.上层露台;38.中层露台;39.下层露台。
A.城墙角落发现有陶片;B.希律的会客室;C.彩色马赛克;D.罗马军队的突破点;E.发现有硬币处;F.发现有陶片处;G.三具遗骸发现处。
资料来源:Yigael Yadin & S.Kent Brown,“Masada:Herod’s Fortress and the Ze-alots’ Last Stand,”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Studies,Vol.36,No.3(1996-97),p.22。
希律死后,这座要塞处在亚基老的统治范围之内,公元6年亚基老被罗马人解除统治权力,犹地亚由罗马直接派遣官员治理。随后一队罗马军队进驻了马萨达,直至公元66年犹太—罗马战争爆发。在这场反抗罗马的大起义中,马萨达是起义者攻占的第一座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