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约瑟夫斯与马萨达元叙事
马萨达作为一处有着极其壮观景象的要塞,它与一个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这一事件即公元73年犹太—罗马战争的尾声,罗马军队围攻马萨达顶部的犹太守卫者,随后被围困的犹太人在战斗无望情况下选择了集体死亡。这一事件的全部内容为著名的罗马—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乌斯·约瑟夫斯所记载,它几乎是古代世界有关马萨达唯一的历史记载。这是马萨达神话赖以依存的历史性基础。
在前现代的犹太文献中,约瑟夫斯的著作几乎是提及马萨达的唯一文本,他的历史记载是有关马萨达历史的基础。将马萨达事件放在具体历史情境中加以分析,有助于把历史之中的马萨达与记忆之中的马萨达进行区分,以探究记忆对于历史的选择性运用、延伸乃至歪曲。
一 约瑟夫斯其人其书
著名的历史学家弗拉维乌斯·约瑟夫斯(Flavius Josephus,公元37—约100年),原名约瑟夫·本·马塔提亚(Joseph ben Matityahu),出生于耶路撒冷的著名祭司家族,曾多次代表犹太人出使罗马并出色地完成使命。犹太—罗马战争爆发后,他出任犹太军队的统帅,率军在约他帕塔抗击由韦斯巴芗统领的罗马军团,由于陷入重围、众寡悬殊而失陷,约瑟夫斯最后选择归降罗马军队。他由于准确预言韦斯巴芗及其子提图斯将成为罗马皇帝而得到赏识,接受了罗马皇室的赐姓并改名为弗拉维乌斯·约瑟夫斯。[12]虽然其变节行径为历来的犹太人所不齿,但后来他在罗马皇室的庇护下专事历史写作,从而为后人留下了有关当时事件的许多宝贵一手史料,其中包括《犹太战记》(Bellum Judaicum)、《犹太古史》(Antiquitates Judaicae)、《自传》(Vita)、《驳阿庇安》(Contra Apionem)等。由于卓越的史学成就,其被誉为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波里比阿齐名的古希腊罗马世界的五大历史学家之一。[13]
图1-4 历史学家约瑟夫斯
资料来源:Flavius Josephus,The Works of Josephus:Complete and Unabridged,trans.,William Whiston,Peabody,Mass.:Hendrickson Publishers,1987,封面。
《犹太战记》是约瑟夫斯的第一部著作,大约成书于犹太—罗马战争结束后不久的公元75—79年。写作此书之时,作者正居住于韦斯巴芗在罗马城奎林那(Quirinal)的别墅之中,享受着罗马皇室成员般的优厚待遇。希腊文原书的名称极其明显地反映了作者对罗马的亲善态度,直译过来就是《关于犹太人的战争》,作者似乎是站在罗马公民的立场上来记述这场战争。该书共分7卷,第一、二卷叙述引起犹太—罗马战争的各种根源,第三、四卷概述加利利及犹地亚其他地区的战况,第五、六卷描述耶路撒冷被罗马军队围困及最终陷落,最后一卷叙述战争的结束以及后果。身为战争亲历者所书写的《犹太战记》,一举奠定了约瑟夫斯作为古典犹太历史学家的地位。
《犹太古史》是约瑟夫斯对《圣经》历史的重新改编,[14]叙述时间从创世之初直到约瑟夫斯的时代。据约瑟夫斯交代,还在写作《犹太战记》时,他就开始了《犹太古史》的构思。后者大致成书于公元93—94年,即图密善统治末期。全书共有20卷,按照内在逻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卷叙述从创世到第一圣殿时期的早期历史,后十卷描述第二圣殿时期的整个过程。实际上,该书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是“对《希伯来圣经》的翻译”,[15]约瑟夫斯在写作过程中加入了他获取的许多其他材料。他还为该书预设了读者对象,就是“整个希腊语世界”或者“希腊人”,[16]向他们解释犹太人的悠久历史。
《自传》与《驳阿庇安》是约瑟夫斯后期所写的两部篇幅较小的著作,分别只有一卷与两卷。《自传》主要概述约瑟夫斯自己的生平,主要包括他的早期生活、出使罗马、在加利利率军抵抗罗马、被俘于罗马军营以及最后在罗马城的生活情况。他写作《自传》的动机在于反驳有关他在加利利战争中的责任以及阐述他对于犹太—罗马战争的立场。《驳阿庇安》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该书的标题并不来自约瑟夫斯,原书可能并无题目。第一卷记述了希腊人对于犹太人的偏见与误解,第二卷在对阿庇安的责难进行批驳的同时阐述了犹太教与摩西律法的精神内涵。实际上,该书题目定为《驳希腊人》或《为犹太教辩护》或许更符合作者本意。
约瑟夫斯对自己的历史学家身份十分自豪,在《犹太战记》开篇即强调写作历史是“出自对真相的热爱而非取悦于读者”。[17]由于约瑟夫斯记述内容十分广泛,而且他是当时许多事件的亲历者,其作品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于了解古代晚期的犹太、希腊与罗马社会乃至早期基督教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约瑟夫斯经常被拿来与修昔底德进行比较,他的《犹太战记》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由战争亲历者所撰写,两位作者都曾在战争初期担任统帅一职。故此,约瑟夫斯经常被比作“犹太人的修昔底德”(the Jewish Thucydides)。[18]
约瑟夫斯的历史记述尤其是他关于犹太—罗马战争的叙述,在后世的史学家看来基本是可信的。而且他在战争初期作为犹太一方的统帅在约他帕塔抗击罗马军队,后来由于归顺罗马而得以了解罗马一方关于这场战争的诸多看法,并得以利用罗马皇室的档案进行写作,这些经历无疑提升了其历史著作的可信性与权威性。他对这场战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战争是我们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战争,或许比有史以来记载的任何战争,无论是城邦之间的还是民族之间的都要巨大。”[19]
二 约瑟夫斯笔下的马萨达
在约瑟夫斯的叙述中,马萨达似乎在这场战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约瑟夫斯对马萨达的描述集中在《犹太战记》第七卷第280—407节。[20]马萨达虽然地处荒野,但对耶路撒冷乃至整个犹地亚的政局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记述犹太—罗马战争的起源时,约瑟夫斯认为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犹太激进分子攻占马萨达的举动:“就在此时,一伙好战分子联合在马萨达要塞发起攻击,通过秘密行动攻占了这座要塞,杀死了罗马驻军士兵,将自己的部队安插于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同罗马的战争。”[21]他们在占领马萨达后夺取了希律储存于此的大量兵器,然后反叛首领米拿现像“王”一样返回耶路撒冷进行残暴的统治,但很快为以利亚撒所谋杀。这些好战分子是由米拿现率领的西卡里人(Sicaril,也称短刀党),他们因手持短刀(Sica)从事暗杀活动而得名,其行凶的对象不仅有罗马人,还包括同情罗马及采取和平态度的犹太人。
米拿现死后,剩下的西卡里人在其亲戚以利亚撒·本·亚尔领导下逃往马萨达,从此一直待在马萨达顶部,不再干预耶路撒冷与犹地亚所进行的犹太—罗马战争。他们偶尔离开马萨达到附近的犹太村庄从事一些劫掠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对隐基底的大肆抢劫杀戮。在这次活动中,总共造成700名无辜的妇女儿童丧生。“每天都有许多叛徒从四面八方涌来投奔他们,而其他的抢劫团伙又在别的地方上演同样的惨剧,直到犹地亚全地处处都是抢劫和废墟。”[22]在公元70年保卫耶路撒冷及第二圣殿的战斗中,并不见有他们的身影。
公元66年,一群激进的西卡里人攻占罗马军队驻守的马萨达要塞,由此揭开了犹太—罗马战争的序幕。虽然反抗者在初期取得一些小规模的胜利,但随后罗马军队在赫赫有名的韦斯巴芗统领下,步步为营、节节推进,到公元68年春天完成对耶路撒冷的合围。后来由于尼禄皇帝自杀,耶路撒冷之围暂时解除。公元69年,韦斯巴芗在东部军团的拥戴下正式登基,随后重新开始了对犹太人的战争。公元70年8月28日(犹太历为阿布月第九日)提图斯指挥罗马军队攻占耶路撒冷并焚毁第二圣殿。城破之时耶路撒冷到处都是尸体,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卖为奴隶,他们的财产与土地被虎狼般的罗马人没收。约瑟夫斯认为仅在耶路撒冷围城战中就有110万名犹太人被杀,这个数目显然有所夸大;另据塔西佗的记载,犹太人被处死者在60万人以上。[23]圣殿被毁并不意味着抵抗的终结,直到公元73年驻守在马萨达的960名犹太人集体自杀才正式宣告战争结束,似乎提醒着人们这场战争始于马萨达,最后又在这里终结。
图1-5 提图斯拱门雕塑中描绘的犹太俘虏
资料来源:“Arco di Tito a Roma,”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rch_of_Titus_Menorah.png。
公元70年耶路撒冷陷落后,犹地亚只剩下三座尚未被征服的要塞:希律堡、马奇卢与马萨达。犹地亚总督巴修斯率军先后征服了希律堡与马奇卢要塞,不久巴修斯病死,其职为弗拉维乌斯·席尔瓦所接替。弗拉维乌斯·席尔瓦领导了对马萨达的围攻,他在马萨达四周筑起了三道防卫线以防止守卫者逃脱。在完成对马萨达的合围后,弗拉维乌斯·席尔瓦率军对马萨达发起了攻击,而守卫的西卡里人并不寻求与罗马人交战,只是在顶部不断加固城墙。然而,在罗马攻城器的不断锤击下,城墙被撞出一个缺口,西卡里人随即用木头封堵缺口以抵抗不断的撞击。但罗马人十分机智地用大火烧毁了这堵木墙。在此情况下,守卫领袖以利亚撒·本·亚尔发表了一篇演说劝导守卫者集体自杀:
很久以前,我们就曾下定决心,除了上帝以外我们既不会服侍罗马人,也不会服侍其他任何人。现在,用行动证明这一决心的时刻已经到了。我们是最先拿起武器反抗罗马的,也是最后仍在拿着武器反抗罗马的。我们绝不能玷污我们的荣誉,让我们的妻子蒙羞而死,使我们的孩子被掳为奴隶。我们仍然有自由选择与我们所爱的人一同死去。当他们上路之后,让我们彼此之间献上这种慷慨的服侍。但我们首先必须烧毁我们的财产和堡垒,只留下我们的各种供应。让罗马人知道,并不是饥饿征服了我们,而是我们宁可死去也不愿遭受奴役。[24]
然而,本·亚尔的演说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随即他又发表了更长的一篇演说,号召人们不要留恋,而是自由地死去:
在我们还可以对自己仁慈的时候,让我们马上选择光荣地死去,这是对自己及妻子儿女所能做的最好之事……我们自豪于我们的勇气,所以我们向罗马人起义了,现在到了最后的阶段,他们提出免我们一死,但我们已经拒绝了……来吧!当我们手中还有自由,还握得住剑时,让它们完成光荣的使命!让我们死吧,而不受敌人奴役,伴着妻子儿女自由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才是律法里规定的,是我们的妻儿对我们的请求,是上帝要我们必须做的,是罗马人最不希望看到的——他们急于在我们陷落之时活捉每个人。所以,让我们不要使自己向敌人提供所希望的乐趣,不要让罗马人为他们的胜利而欢乐,我们要让他们因我们勇敢的死亡而震惊。[25]
这次演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本·亚尔还没有讲完时,许多听众就迫不及待地表达了赴死的决心。他们将所有的物品和粮食付之一炬,在拥抱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后将他们杀死,然后从十人中抽签,抽中的一人杀死其余的九人,这样直到最后一个人伏剑身亡。死亡人数和时间如约瑟夫斯所说:“死亡的人数总共有960人,包括妇女和儿童。悲剧发生在尼散月第十五日。”[26]
第二天当罗马军队准备发起最后的总攻而冲入马萨达顶部时,遭遇的并非激烈的战斗,而是死一般的寂静。他们发现遍地都是死者,在大声喊叫中,两名妇女、五个孩子共七名幸存者从藏身的地下水道中走出,并由一位妇女清楚讲述了马萨达事件的详细经过。罗马人并没有为他们的胜利而欢呼,守卫者的“高贵”令他们肃然起敬。马萨达就此陷落了,它还被赋予结束这场空前战争的重要意义:“马萨达要塞就这样陷落了。席尔瓦将军决定留下一些军队驻守要塞,他自己带着其他的部队回到了恺撒利亚。在这个国家中没有留下一个敌人,所有的敌人都在这场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屈服了。”[27]马萨达的陷落标志着犹地亚七年反抗的最后结束,可以说也是约瑟夫斯《犹太战记》全书的尾声。
实际上,透过《犹太战记》,可以清楚地看出约瑟夫斯将这场战争的年代确定为公元66—73年,而非后来所认为的犹太—罗马战争的年限为公元66—70年。后一历史分期显然来自拉比传统,是以圣殿为中心的历史观念,认为随着第二圣殿的结束这场战争也就结束了,之后的一切都不如圣殿被毁的意义重大。根据犹太传统,圣殿被毁于犹太历阿布月第九日,这是犹太史上经常出现的殉难日,后来人们设立了节日专门加以纪念,更是提升了以之作为纪年标志性事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