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译名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名家名译名论》是根据新国标要求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教材,也是英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教材,其读者对象为大学生(尤其是英语和翻译专业本科生)、翻译课程教师以及翻译爱好者。本教材是编者对近年来教授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翻译类课程教案的总结,旨在通过翻译名家名论的讲解和译文对比赏析,使学生了解翻译名家、名译以及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翻译技能和文学翻译鉴赏能力。本书克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是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中间平台。

张经浩、陈可培曾于2005年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名家名论名译》一书。该书主要介绍了我国14位著名翻译家的生平、主要译作及其翻译理论(片段式),并选出精彩译文供读者赏评,其开创之功不可抹杀。但是,编者认为,该书仅提供了资料,不适合做教材,且距今已超过15年,早已绝版,因此非常有必要与时俱进,出版一本新教材《名家名译名论》。编者认为,名家应该先有名译,然后才有名论,故命名为《名家名译名论》。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根据名译来定主题,仅仅有名论而无名译的名家则不能单独为一章。

新编教材弥补了现有教材的不足。现有同类教材至少有两点不足之处:(1)由于时代原因,素材获得难度大,素材偏少,观点陈旧,而学界对名家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过去的错误或误解得以纠正,遗忘的译作译论得以发现。(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足,尤其缺乏翻译练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水平。本教材参照国内同类教材的优点,提供了一作多译,同时尽力克服同类教材翻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点,努力做到包容兼顾,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论(鉴赏)水平和翻译实践能力。

主要特色与创新:

本教材的第一大特色是开放性,通过提供经典译本、译论,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探讨、学习。第二大特色是全面性,内地、香港、台湾的名家均有涉及;英语、法语、俄语、日语等翻译名家皆有。第三大特色是完整性,所选译作、译论均为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其中译论原文照录,而非碎片式阅读。第四大特色是双语性,既包括英译汉,又包括汉译英(鉴于大部分读者只懂英文一种外文,故为其他语种的名译提供了英译本)。第五大特色是课程思政,这些翻译家都有着中国文人特有的传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辞辛苦、不遗余力地为国家翻译了许多重要的著作。

本教材重点介绍我国近现代翻译名家的名译和名论,与学生共同赏析经典译作,研读经典译论,并辅以实践练习。通过对名家译作的比较与赏析,掌握翻译赏析的方法,对译作从整体上评价,看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是否正确、译文的表达是否流畅以及能否再现原作的风格等。

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设计实践性强。翻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教材不仅每章有译文对比研究,还有翻译练习。

2.选材具经典性。本教材所选20位翻译家,是经过几轮教学,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最终确定下来的。所选译文和译论均经过历史沉积,有较强的代表性。依旧活跃的当代翻译家,如许钧、葛浩文、林少华、刘宇昆等暂时没有收录。另外,限于篇幅,还有一些名家无法收录,如熊式一、查良铮、苏曼殊、季羡林、霍克斯、杨绛、屠岸、思果、林以亮、钱歌川、张谷若、萧乾、文洁若、茅盾、金隄、张振玉等。

3.选题涵盖面更广。只要是翻译名家,不管来自内地、香港,还是台湾,都成为研讨的对象。选题以英汉语对的翻译家为主,兼顾其他语言的翻译家。

4.知识点实用,框架合理。本教材的框架构建与知识点的选取力求合理、实用,有讲有练,坚决剔除华而不实的内容。每章既有核心内容供师生共赏,又提供了拓展阅读书目,供学生课后查阅,深入研究。

如何把握本教材:

新时代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愿组成小组,以某一名家为主题,讨论其译论、译作,并分析其译作的得与失、译论的优缺点。教师不再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起点拨、解惑的作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翻译观、思想观和人生观。

1.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缺席,要引导学生选题,在学生汇报过程中点评,对学生的课程论文要评阅。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论翻译家的翻译观和翻译实践,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2.要确立学生意识。教程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教程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要依托教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本教材适应于现代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需求,满足分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名家名译名论,在课堂上汇报心得体会,并完成相应的课程论文。

3.要用好教程。教程只是“例子”,不是“教条”。“例子”是用来启发人、教育人的,希望学生触类旁通,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子”要创造性地用,即根据教师实际、学生实际、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取舍并“二度开发”。通过这些例子的教学,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更有兴趣、更有能力学习更多的例子。

4.课堂PPT汇报部分建议学生选一位名家,从其作品中选一些重点、难点,以及有代表性的例子,结合其译论进行批评或者鉴赏,并尽可能提供自己独创的译文。PPT汇报建议遵循如下原则:既要有正误性的评判,又要有对翻译过程的剖析;既要有文学欣赏的感觉体味,又要有语言分析的理性检验;既要有局部分析,又要有整体评价,多视角、多学科地对译文进行全面透视;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与人为善。

需要说明的是,在教材编著过程中,针对各翻译名家的名译与名论,编者咨询了相应的研究专家,如浙江大学许钧教授(傅雷翻译研究专家)、河南师范大学赵文静教授(胡适翻译研究专家)、岭南大学白立平教授(梁实秋翻译研究专家)、中山大学邵璐教授(葛浩文翻译研究专家)、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教授(沙博理翻译研究专家),以确保教材材料的权威性。在此对所有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本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已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试用多年,从英语专业学生选修发展到全校所有专业均可选修相关课程,每学期选修者均在100人以上,使用效果较好,学生评价很高。多年来,编者根据同行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书稿,逐步完善。书稿经试用后,希望通过出版发行,与兄弟院校和翻译爱好者一起分享。

最后,特别说明几点:一是由于时代原因,一些选文的文字、标点的用法和现在的用法会有不同程度的不一致,对此,编者的原则是尽可能保持作品的原貌,仅就个别字词、标点做了调整。二是对若干戏剧、诗歌的多版本译文采用了双栏排版的方法,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地比较各家译文的区别,深入地体会各家译文的妙处。三是在“名论细读”部分,为帮助学生把握、理解“名论”的精髓,一些“精彩”的内容均设置为醒目的黑体字排版,在书中就不一一注明了。

书中如有错误或不足之处,一概由编者负责。

编 者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