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新农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3章

远离城市的喧嚣,人们常常向往一片宁静的乡村,一处能够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地方。济阳的凌山村便是这样一个原始而宁静的村庄,也被誉为“中国最后的石头村”。

凌山村坐落在济阳的山间,被郁郁葱葱的群山环绕,这里的空气新鲜而宜人,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冬季温暖。村中的房屋和建筑风格一直延续着古老的传统,使用茅草和石头搭建,简朴而原始。

村庄周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凌山村的宁静和美丽是它最大的魅力之一。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凌山村是济阳保存最为完整的石头寨村落之一。这里的居民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中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虽然凌山村宁静,但并不乏美丽的景观。一条条羊肠小道将村庄串联在一起,这些小道由原始的石头和土路构成,适合漫步其中,欣赏周围的美景。村中常年出现的石头房是一种独特的风景,充满了神秘感。房屋建筑风格极具特色,看上去朴实而古朴。此外,村庄周边的山林和大自然也构成了美丽的风光,让人陶醉。

凌山村的生活节奏是宁静而恬淡的,村中的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大都选择了离家去外地打工,留下的老人和孩童守护着这片土地,过着宁静而恬淡的生活。村中的日常生活充满浓厚的人情味,现代社会追求宁静与自然已经成为一种奢望,这里是一个可以实现这一愿望的地方。这座原始村庄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壮丽的景观、特色建筑和恬淡的生活节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

我国开展的扶贫计划每年都在进行,有的县城发展迅速,村民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让自己的劳动物有所得,成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还有一些贫困潦倒的村庄,因为地理环境偏僻、自然灾害众多,致使整个村落得不到发展的机会,人们只能披着布过日子,贫困人口占了大多数。

这个地方地理环境差,常年环境恶劣,以种地为主的农民们,每年的收获都十分的少,因为地形地势和没有资金的原因,村民们脱贫缓慢。能看到的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青壮年人长期在外打工挣钱,每天一家人都是忙碌的干农活,有的家庭甚至没有换洗的衣服。主要经济作物就是土豆,有些人会选择去种植玉米和小麦,可根本没有人吃玉米和小麦,大家都吃的是土豆,他们将玉米和小麦称作该地的精粮。

很多时候有些家里人的土豆都不够吃,只能去找其他家的人借,借多少,还多少,甚至连发芽的土豆都要吃,发芽的土豆内涵毒素是不可食用的,可是这里的人们经常食用,甚至没有人因为吃了那个发芽的土豆而发生过什么事情。

一个地区的脱贫不仅仅是经济这么简单,它是由地理条件的限制,历史文化的传承,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一起努力才能慢慢从贫困中脱离出来,不仅需要该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发生改变和进步,还需要地区相关机关一起鼓励地区人民一起成功脱贫。

凌山村属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北依凌山,东面是崮山,南有济阳河,西有济阳高速,出村的唯一路是济阳高速路高架桥下的通道,限高的高架桥也扼住了凌山与车固两个村的咽喉。

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的凌山村距乡政府9公里,距县城30公里,9个小组540户2160人,其中贫困户122户494人,贫困发生率22.87%。

村民们大多数以外出务工为主,主要的工种是建筑工人,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是每个企业最心仪的员工。济阳高速动工建设,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变化,拆迁的村民有了新居和得到了应有的补偿,虽然补偿款很少,但是居民们也积极配合。

胡兆霞进入凌山村后,与村支书朱亚伟取得联系,在村东选址建设新凌山完全小学学校,凌山完小历时15个月建成,

凌山完小占地面积两公顷,设有18个教学班,可以容纳学生800人。配有电脑室、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自然实验室、会议室、报告厅、多媒体电教控制中心等30个专用室。建造了200米环形塑胶跑道、100米塑胶直跑道的体育场,铺设1个人造草皮的少年足球场,学校体育场地包含1个乒乓球室、羽毛球场和标准篮球场等在内的多功能体育活动中心。

建有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的校园电脑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脑网络终端近400台,所有课室和专用室均配置有先进的多媒体电教平台,多媒体电化教学延伸到各个场室,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

过去凌山村物产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信息闭塞,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空壳”状态。自精准扶贫以来,在嘉禾集团爱心驿站帮扶和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积极探索,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破解发展顽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加快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走“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以“健康、营养、绿色、生态”为标签,采取“公司+农户”结对帮扶与共享成果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济阳绿色食品”品牌,大力发展家庭散养畜禽产业。

二走“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转变职能,在新寨建设过程中,在村口规划建设便民服务站,出租给村民用于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和化肥等农资产品,在方便村民的同时,村集体年收益三千元以上。

三走“抱团经营型”发展模式。与车固村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整合资源共同发展前进。

四走“持续壮大型”发展模式。整合资源,爱心驿站协调资金360万元,采用“借羊还羊”的促进发展模式,户均借了5只小尾寒羊给贫困户入股村养羊合作社,贫困户预计将全部脱贫。

陈浩等人来到凌山村后,胡兆霞笑着对陈浩说:“我已经是‘黔驴技穷’了,这两年多以来我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害怕自己耽误了村里的发展。”

陈浩说:“我也担心过你,现在看来是多余的,你再接再厉。”

胡兆霞站在村子最南头一株百年树龄的大榆树旁说:“孙燕飞那边比我搞得‘有声有色’,现在人均收入已经翻了一番,达到1.1万多元。”

李凤霞说:“穿过高架桥,步入村容整洁,道路平整的凌山村,足见你‘功不可没’,路旁接不远就是一个太阳能路灯杆,村民脸上都是幸福满足的表情。村民广场的健身器材边,几个放假的小孩子正在追逐嬉戏,快乐的笑声在山间回荡。”

朱亚伟说:“去年底,14户45口人集中搬迁到距离村部不远的一排排新房子里。青砖红瓦,独立卫生间,自来水入户,户均121平米,统一配备暖气、太阳能热水器,较之以前的破土房,用村民们的话说就是‘鸟枪换炮,不比城里人差’了。”

村主任樊振东说:“窗明几净的幸福新民居1号院住的是王绪磊一家六口,院子里茄子、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他们现在的日子比蜜甜,真是享福了。”

朱亚伟又说:“去年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122户未脱贫户仅剩的3户未脱贫,继退出贫困村序列半年后,我们村在爱心驿站的帮扶下,顺利实现12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目标。”

“让凌固百姓过好日子,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陈浩说。

“去年省检,评估组给凌山村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爱心驿站扶贫样板。”凌阳乡党官员隋艳军笑着说,“在我看来,凌山村的变化‘翻天覆地’,当地老百姓获得感爆棚,更重要的是嘉禾驻村扶贫组悉心蹚出了一条可学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样板之路。”

凌山村东西面环山,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过去村里没有二、三产业,没有致富带头人,也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像这样典型的‘三无村”,怎样才能引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驻村伊始,问题摆在胡兆霞的面前。

经过数次深入调研、论证,胡兆霞提出了“扶志、提智、改制”六字诀。决定以三产融合发展为中心,制定“以旅游为龙头,种养为基础,加工为引领”的精准脱贫路径。

凌山村4组的刘玉会今年42岁,从小体弱多病,32岁时才娶上有些智障的媳妇郝梅梅。夫妻二人老实本分,育有一儿一女,因缺少劳动技能,生活很贫穷,属重点扶贫对象。当年如刘玉会一样,村里还有100多户亟需提高致富能力的村民。在工作队量体裁衣式的帮扶下,刘玉会和其他百余户贫困村民开始发展养牛产业。

村域内现在有汽修厂、石材厂、食品厂、家具厂、建材厂、洗碗厂、床垫厂等企业十几家。虽然都是小工厂、小作坊式的生产,但是其工厂自动化程度仍然很高,有些企业甚至还是智能化生产。年总产值2000多万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多人,每年劳务收入700万元左右。

作为济阳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凌山村的发展模式得到前来考察的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市扶贫干部、村干部的啧啧称赞。

面孔晒得黝黑的朱亚伟说:“我们要‘不忘初心’把凌山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山水风景优美、生活条件富裕、精神风貌高尚的美丽乡村!

建国后我们村只出过1个本科生、1个大专生、2个中专生,绝大多数人仅有初中学历,半百以上村民多数小学或文盲水平。樊主任的女儿考研考了423分,初试成绩专业第一名,成为了凌山村有史以来第一个研究生。

通过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幼儿园补贴、雨露计划等贫困学生教育专项补贴,使原有多名贫困儿童就学得到保障。爱心驿站还积极联系学校和校外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助学,贫困儿童每年平均获资助两千元,从而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率。”

胡兆霞说:“车固村与凌山村‘同呼吸共命运’,出村的唯一道路是凌山村东西中心街,两个村亲如一家,车固村李明清书记把自家的十几亩地让给凌山小学,使学校得以在最短的时间竣工开学。”

朱亚伟说:“李书记‘深明大义’,不仅支持学校建设,还本着资源互补,分担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的原则,与我们核桃林中筹建了占地约50亩的跑山鸡养殖场,预计年出栏跑山鸡万只以上,村集体年收益在30万元以上。”

陈浩高兴地说:“众志成城,人民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你们两个村能够精诚团结,颉颃飞翔中展示了你们的睿智。”

李明清说:“虽然我们两个村面积十多平方千米,但是所有的零星耕地不到4000亩,山多地少没有一寸水浇地,人们的生计完全得看老天爷的脸色,致使经济落后。现在有爱心驿站驻村扶贫,我们致富的信心信心更足了,在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村庄里,驿站抓就业、扶教育、强基础设施,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在两三年的时间里,晴通雨阻的土路硬化了、700余盏太阳能灯点亮了村庄、村级完小的孩子们用上了电脑,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村民们对驻村驿站人员心中有说不尽的感谢。”

朱亚伟说:“李虎出了车祸,后尿道破裂,去BJ做手术需要70多万,他想放弃治疗,后来胡站长亲自送李虎去BJ治疗,并给支付了全部医药费,现在李虎已经与常人无异。”

李明清说:“我们村张淑峰因患鼻癌左颧骨被整体切除,出院回家发现家里的75只羊没了,粮食也没了,妻子离家出走,甚至连碗筷也没留下。没筷子吃饭,只好折两段树枝当筷子。疾病和背叛并没有打垮他,在驿站脱贫政策支持下买了百只羊,如今已繁育到150只。前几天,在驿站的帮扶下还买下一台大型拖拉机,一天能够犁150亩地。”

朱亚伟说:“坚守在农村的人们,脱贫奔小康的愿望是无比强烈,他们抱定‘要把黄土变成金’的信念,埋头苦干。何彦彬种地上了瘾,承包流转耕种的土地总量已经超过千亩,农忙季节光用工就得二十多人。虽然去年遭了风灾,但是粮食还是卖了70多万元,刨掉成本,还能净落40多万元。

可喜的是,这种苦干精神并不是只管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蛮干,而是正在与科技、金融与互联网等相结合,探索将原生态的农产品及自然景致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相加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