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名鼎鼎的蝉
(一)蝉和蚂蚁
导读
蝉和蚂蚁的传说由来已久,但现实中二者的形象和寓言描绘的形象却大相径庭。蚂蚁不仅利用蝉,还厚颜无耻地抢劫它。七月的午后酷暑难耐,昆虫因干渴而疯狂,但蝉可以用钻头般的细嘴刺穿树皮吸取汁液,而恬不知耻的蚂蚁往往钻到蝉的肚子下面喝树汁,直接抢占水源,甚至还把死后的蝉当作丰盛的食物。
故事传说几乎是一切生物名声的起源,而童话又比故事传说更胜一筹。生物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故事传说都是先于历史而存在的。有很多例子表明,如果一种昆虫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存在许多关于它的传说,而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是无关紧要的。
比如人尽皆知的蝉。在昆虫学领域,我们还能找到比它更声名远扬的昆虫吗?它醉心于歌唱而不关心未来如何的名声,早在我们开始进行记忆训练时,就被当成素材了。简而言之,人们用通俗易懂又简短的诗句告诉我们,当冬天的寒风来袭之时,贫困交加的蝉是如何向它的邻居蚂蚁乞讨食物的。乞讨者是不受欢迎的,所以蝉遭到了难以忍受的讥讽和挖苦。然而,这反倒让它声名鹊起。蚂蚁用两句简短却粗鲁无情的话嘲笑它:
您之前不停地唱,我听着可真舒服。
那好呀,您如今就跳吧。
这两句给蝉带来的名声远远高于它演唱精湛的威名,同时也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永远不会被忘记。
对大多数英国人,甚至法国人来说,蝉的歌唱本领是不为人知的,因为它住在油橄榄生长的地区,但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知道它在蚂蚁面前落魄沮丧的模样。名声就来源于这些故事!一个有如自然史一般道德受到践踏的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具争议,唯一的优点则在于它是奶妈讲述的简短故事,这是声誉的基础,而这种声誉将像《小拇指》中的靴子和《小红帽》中的烙饼一样,在记忆里经年不衰。
儿童的大脑是极其优秀的记忆器。习惯和传统一经录入他们的记忆库,就无法抹除。蝉的大名应当是儿童的功劳,他们在第一堂背诵课上就磕磕巴巴地描述了蝉的不幸遭遇。那些荒谬肤浅的东西,构成了寓言的基本内容并因为他们而流传了下去:寒冬来袭后,蝉将一直忍饥挨饿,尽管冬天已经没有蝉了;蝉将一直在乞讨几粒麦子,尽管它的吸管极为娇嫩,根本无法吸入这种食物;在绝望中,它还会讨要苍蝇和蚯蚓,尽管它从不吃。
我们该把这些荒唐的错误归咎于谁呢?拉封丹的许多寓言以其精细的观察吸引着我们,但关于蝉的叙述却是欠考虑的。他早期创作的寓言中的主角,如狐狸、狼、猫、山羊、乌鸦、老鼠、黄鼠狼,以及许多其他动物,他都十分熟悉,所以他把它们的习性和动作描写得细致入微且活灵活现。它们是一些在高地的动物,既是他的邻居,也是他的熟客。它们的一举一动,无论是私下的还是公开的,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但在兔子雅诺活蹦乱跳的地方,是找不到蝉的踪影的。拉封丹既没有见过它,也没有听过它歌唱。对他来说,这位著名的歌唱家一定是一种蚱蜢。
尽管格兰维尔的画笔和拉封丹的寓言配合得天衣无缝,但是他也犯了相同的错误。在他给寓言画的插图中,我们看到蚂蚁打扮得像一个忙碌的家庭主妇。它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身旁是大袋的麦子,它轻蔑地转过身去,背对着伸着爪子——不好意思,是伸着手——的乞讨者。头上戴着一顶十八世纪阔边女帽,腋下夹着一把吉他,肆虐的风把裙子吹得贴在小腿上,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二个人:蝉——和蚱蜢如出一辙。格兰维尔和拉封丹一样,也不知道蝉真正的模样,他活灵活现地重现了那个错误,真可谓三人成虎。
但在这个内容简单的故事中,拉封丹也只是拾人牙慧,从另一位寓言作家那里。蝉受到蚂蚁冷遇的传说,就像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利己主义一样古老久远。古雅典的孩子们,在背着装满无花果及油橄榄的袋子去上学的路上,他们嘴里就在如同背书一样嘀咕着这个故事了,把它当作要向老师复述的一课。“冬天,”他们常说,“蚂蚁把自己受潮的食物放在太阳底下晾晒。突然,一只饥饿的蝉跳出来乞讨。它乞求几粒粮食。抠门的蚂蚁回答说:‘夏天的时候你在唱歌,那么冬天你就该跳舞了。’”虽然这个情节有点儿乏味,但这正是拉封丹悖于常理的寓言主题。
然而,这个寓言正是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和法国南部一样,是油橄榄和蝉的故乡。也就是说,伊索真的如传闻中所说,是这则寓言的作者吗?这是值得怀疑的,但也不用在意,因为无论如何,作者是一个古希腊人,作为蝉的老乡,应该对蝉颇为熟悉。在我们的村子里,即便是孤陋寡闻的农民,也知道在冬天是见不到蝉的身影的。冬季是必须为油橄榄树培土的时候,村子里但凡用铁锨铲土的人,都认得出蝉的最初形态,即它的幼体。在小路旁边,他们看见过它成百上千次,也知道在夏天来临之际,这种幼体以何种方式从自己筑造的圆洞中钻出地面,又是怎么悬挂在细树枝上。它的背部裂开一条缝,蜕去一层比羊皮纸还要硬的外壳,先是变成浅草绿色,之后又变成褐色,最后蜕变为一只蝉。
阿蒂卡的农民可不傻,他们也注意得到那些最不善观察的人都能看得出来的情况,对我那些乡巴佬乡邻非常了解的东西也是知道的。不论这则寓言的作者是谁,都是处在最有利的条件之下进行创作的,必然对此类事情非常了解。那么,在他故事中的此种谬误是从何而来的呢?
拉封丹还算无可厚非,而不能原谅的是古希腊的那位寓言作家,他只描述寓言里的蝉,而不去观察近在咫尺的像锣钹一般振翅鸣叫的现实中的蝉。他抛开现实,只参照传说。他自己在附和着一种更古老的说法,他复述了一些从文明之母——古印度传来的传说。可是他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古印度人旨在表明无远见的生活会带来何种危险,可他竟然误认为编成动物场景的简单故事,会比蝉和蚂蚁的对话更加贴近现实。古印度人作为动物的伟大朋友,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一切证据似乎都在表明,那个原始故事中的主角并不是我们的蝉,而是另一种动物,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种昆虫,它的习性和人类所编的故事情节相符。
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这个古老的故事让那些印度河流域的贤者沉思,也让在那儿的孩童们获得了无法言喻的乐趣,它历史悠久且代代相传,就和历史上的某个族长首次提出勤俭持家是一个道理,虽然其内容基本算是忠实的,但就像所有传说和故事那样,为了适应当时和当地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节就会因为岁月无情而不得不有些扭曲了。
古希腊人在自己的国家找不到古印度人所说的那种昆虫,于是就把蝉强加到了故事里充当主角,正如在巴黎——现代的雅典一样,把蝉和蚱蜢弄混了。这个错误已经造成,从今以后,这些谬误印在孩子们的记忆中难以抹去,假的成了真的,真的却成了假的,真假难辨。
让我们设法为这位被寓言污蔑的歌手恢复名誉吧。首先,我必须要承认的是,它确实是位不讨人喜欢的邻居。每年夏天,它们就会被两棵翠绿的大梧桐树吸引过来,成百上千地聚集到我的门前,从日出时分到日落时分,此起彼伏的叫声就像刺耳的交响乐一般,把我的脑袋震得生疼。在这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你是无法进行思考的,头脑一片混乱,根本无法集中精力,甚至感觉天旋地转。如果我不利用清晨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天都会泡汤。
啊!这该死的虫子,我本期望我的住所能宁静祥和,可这家伙却成了打破宁静的罪魁祸首。竟然有人说,雅典人过去常常把你关在一个小笼子里,以便更好地欣赏歌声。在吃饱饭迷迷糊糊的时候,有一只蝉在鸣叫还算增添了些许情调,但要是成百只一起叫嚷,那可会震得你耳膜生疼,没法集中精力,简直是活受罪!你却理直气壮地拿出了你作为第一居住者的权利,即有权利歌唱。在我到达之前,那两棵梧桐树完完全全是你的,是我成了不速之客,闯入了你的树荫里。可是我得先告诉你,看在那个为你写故事的人的分上,你得在你的响钹上装个消音器以降低你的分贝。
事实真相把寓言作家告诉我们的荒谬打破。当然,有时候蝉和蚂蚁之间是有一些关联的,这一点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关联与寓言中描述的恰恰相反。这些关系并不是蝉主动进行的,它从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来维持生计,反倒是蚂蚁才是那个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它把目之所及的所有食物都填充了粮仓。无论何时,蝉都不会跑到蚂蚁的门口叫饥喊饿,还装模作样地许诺将来连本带利一并归还。与寓言恰恰相反,蚂蚁会由于渴得几近晕厥,伸手向那位歌手乞求饮料。注意我说的是“乞求”!因为在掠夺者的习惯中,借与还是从来都不存在的。蚂蚁利用了蝉,还厚颜无耻地抢劫它。这种洗劫是个历史悬案,至今还不为人知,我们得好好讲一讲。
七月的午后酷暑难耐,在令人窒息的几个小时里,昆虫们因干渴而疯狂,四处游荡,试图通过凋谢、枯萎的花朵来解渴,而蝉却对此嗤之以鼻。它用自己那钻头一样的细嘴,钻开它那永不干涸的酒窖。它会落在一棵合适的灌木或灌木的嫩枝上,不停地唱着歌,接着刺穿那坚硬而有光泽的树皮,那树皮因阳光的滋润而膨胀起来。它把吸管从钻孔中插进酒桶里,美美地喝着,一动也不动,仿佛陷入沉思,沉醉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中。
假如我们盯着它看一会儿,也许就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惨状。许多口渴的动物正在到处游荡,它们发现了这口私人井,因为井边渗出的汁液泄露了井的秘密。它们将蝉团团包围,起初还有点儿拘束,只舔了舔溢出来的汁水。我看到胡蜂、苍蝇、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但最多的是蚂蚁,簇拥在甜蜜的井口周围。
个头儿小的要想爬到井边,就得从蝉的肚子底下钻过去,这时和善的蝉便会抬起爪子来,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地通过。个头儿大的还会不耐烦地跺脚,等挤到前面会迫不及待地嘬一口,之后暂时撤退,在附近的树枝上先转一圈做个样子,然后更大胆地回来,变得越发贪婪:那些刚才小心翼翼的昆虫突然变得狂暴好斗,并且一心想把那个挖井者赶走。
在这群你争我抢的强盗中,最好斗的就数蚂蚁了。我看到它们凶狠地咬着蝉的爪尖,也看到它们无情地拽着蝉的翅尖,趁机爬到蝉的背上,用力地挠它的触须。有一只胆大妄为的蚂蚁,竟在我眼前使劲咬住蝉的吸管,想把它从井里拔出来!
巨蝉对这群小蚂蚁如此这般的搅扰忍无可忍,终于放弃了这口井。它在飞走时还向这帮折磨它的劫匪撒了一泡尿。但对蚂蚁而言,蝉这种高傲的蔑视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它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它们成了这口井的主人,但是,使井持续冒水的泵已不再运转,井水很快就会枯竭。井水已经所剩无几了,但剩下的一点儿依旧同样甘甜。只要有机可乘,它们就可以如法炮制。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与寓言所描述的角色完全互换。抢劫时毫不犹豫、恬不知耻的乞丐是蚂蚁,愿意与受苦的人分享财富的勤劳工人是蝉。还有另一个细节,也可以把颠倒的情况调整过来。在五六个星期漫长的歌唱之后,这位歌手疲惫不堪,从树上掉了下来。太阳把它的身体晒干,路人的脚把它踩碎的时候发出“咔嚓”的清脆声。总是在寻找战利品的强盗——蚂蚁,发现了它的残骸,随即把这美食弄烂、扯碎,然后将之运回洞中,以便增加自己的食物储备。有时甚至还能看到蝉的气息尚未断绝,蝉翼还在尘土中颤抖,就被一群蚂蚁蜂拥上去肢解。这时的蝉非常伤心。看了这同类相食之后,两种昆虫之间的真实关联就显而易见了。
在古希腊,蝉备受推崇。人称“希腊贝朗瑞”的阿那克里翁为蝉献上了一首颂歌,对蝉的赞美夸张至极。他曾说:“你近似于神。”但诗人的这般赞美,理由却并不是十分恰当。他的理由是蝉包含有以下三个特性:生在地下,不知道疼痛,有肉而无血。我们不必责备诗人犯了低级的错误,因为那是当时人们的普遍看法,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延续着,直到科学观察的探索之眼给出了真正的答案。再者,小诗的主要优点在于韵律和和声,人们对这一方面也没有过多关注。
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普罗旺斯的诗人,也和阿那克里翁一样对蝉非常熟悉,他们在赞美这种充满了象征性的昆虫时,也很少关心真实的蝉。但是我的一位朋友,一个痴迷的观察者和严谨的现实主义者,则不应受到这种指责,他的诗篇近乎事实。他允许我从他的活页本中摘取一页普罗旺斯语的诗,在这首诗中,他以非常严谨的科学态度,着重描述了蝉与蚂蚁的关系。我把他的诗中的诗性形象和道德评价的责任留给他,我的博物学花园中长不出这样美丽的花朵。但我可以确定,他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因为它与我每年夏天在花园里的紫丁香树上看到的景象相符。我把他的诗翻译成法语附到下面,但许多地方只是跟原文意思相似,并不能完全传达其意,因为并不是所有普罗旺斯语在法语中都有对应的词。
蝉和蚂蚁
一
老天啊,太热啦!却是蝉的幸福时刻,
它乐极至疯,歌声昂扬。
七月炎热,收割繁忙。
金色的麦浪翻滚,收割者们,
弓背弯腰,辛苦劳作不能歌唱:
口干舌燥,有歌无法放声唱。
这是你的幸福时刻,请放声歌唱,
娇小惹人爱的蝉呀,
敲响你的响钹吧,
扭动你的肚子吧,亮出你的两片镜子吧。
农夫挥舞镰刀,手起秆落,
刀尖在麦浪中闪亮。
小水罐挂在割麦人腰里,
罐中装满了水,罐口有草堵着。
磨刀石凉爽地待在木盒里,
不停地有水浇灌,
可农夫在骄阳下呼哧喘息,
只觉得骨髓都快要煮沸啦。
可是,蝉儿,你有清泉解渴呀:
你那尖细的小嘴钻破细枝树皮,
现出一眼清甜多汁的水井。
糖水顺着窄细的管道涌出。
泉水潺潺流淌,
你享受地吮吸欢畅。
啊!安稳的时光总是短暂!
左邻右舍尽是盗贼,
外加散兵游勇流浪人,
都看见你挖了一口甜井。
它们口渴难耐,难受地挪上前来,
想要攫取你的一滴甜浆。
当心呀,我的小可爱:
这群饥渴难耐的家伙,
先是谦卑顺从,
转眼间就变成泼皮无赖。
它们先是沾湿嘴唇,
然后就不满足于你的残羹剩饭,
它们扬起头来,想要占据一切。
它们将会得偿所愿。
它们爪像耙,搔弄你的翅尖儿。
在你宽阔的脊背上,
一阵儿爬上爬下地忙活,
抓住你的嘴,拽住你的角,扯着你的脚趾。
它们从这儿从那儿到处扯,
让你恼火又惆怅。
你撒了一泡尿,
喷向这帮强盗,
就离开树枝。
你远远地离开这群无赖,
可它们抢夺了你的甜水井,
狂笑不止,满心欢喜,
津津有味地尝着玉液琼浆。
而这群不知疲倦地吮吸的流浪汉中,
尤数蚂蚁最厉害。
苍蝇、黄边胡蜂、胡蜂、鳃角金龟,
这各式的无赖、骗子,
都是被大太阳欺压无奈来到你井旁的,
唯独蚂蚁铆足劲儿地要把你弄伤。
踩你的脚趾,抓你的脸,
捏你的鼻子,藏你腹下乘凉,
如此种种,数它最强。
这浑蛋把你的爪子当梯子,
放肆地爬上你的翅膀,
耀武扬威地溜来荡去,
上蹿下跳。
二
现在讲述一个不值得信的故事。
早年间,年长者对我们说,
冬季某天,你饥饿难耐,低着脑袋,
偷偷地前往
蚂蚁的地下大粮仓窥视。
富裕的蚂蚁把夜间寒露打湿的麦粒
摊晒在阳光下,
准备存到地窖中。
麦粒已晒干,蚂蚁正装袋。
你眼含热泪,突然降临。
你哀求它说:“天寒地冻,寒风呼啸,
我要饿死了。
你余粮堆积,
借我一点儿吧,
甜瓜成熟之时,
我一定奉还。
借我一点儿麦粒吧。”
你不如走吧。
烈日炎炎,饥渴难耐的昆虫,特别是蚂蚁,
蜂拥到蝉的井旁。
你要是以为它会借给你,那就大错特错了。
那大袋大袋的吃食,
你休想得到一星半点儿。
“滚一边儿去,舔桶底儿去吧。
你夏天唱得起劲儿,
冬天活该饿死!”
古老的寓言就是如此说的,
它劝诫我们学做吝啬鬼,
攥紧钱袋偷着乐……
让那些蠢货尝尽饥饿之苦才满足!
寓言作家写得让我冒火,
竟然让你冬天去寻找
苍蝇、小虫、谷物,
可你从来不吃它们呀。
麦粒!天啊,你要它做什么!
你有自己的甘露,
不求其他任何东西。
冬天与你有什么关系?你的子孙后代
在地下熟睡,
而你也将长睡不醒。
你的尸体飘落,香消玉殒。
有一天,觅食的蚂蚁,看到了它。
在你干瘪的皮肤上,
讨厌的蚂蚁在争抢;
掏空了你的胸膛,把你撕成了碎片,
当作腌货储藏,
冬天大雪纷飞,这可是美味佳肴。
三
这才是真实的情况,
与寓言所写的完全不一样。
该死的,你们作何感想!
呵,专捡便宜的家伙,
利爪带着钩,挺胸腆肚,
带着保险柜统治在世上。
混账货,你们还口吐流言,
说艺术家从不劳作,
蠢货就该遭罪。
合上你们的臭嘴吧,
蝉在钻破树皮找佳酿,
你们却忙着偷吃偷喝,
它香消玉殒,你们仍揪住不放。
我的朋友用他极具表现力的普罗旺斯方言,以这样的方式为蝉平了反,它可是被寓言作家诬蔑了许久。
阅读能力监测:阅读上面文章,每分钟不低于600字。15分钟内完成以下阅读能力测评,扫码提交。
1.蝉和蚂蚁的寓言中,真正的劳动者是( )
A.蝉。
B.蚂蚁。
C.都是。
D.都不是。
2.作者对拉封丹寓言中对蝉的描写的感受是( )
A.觉得丰富有趣。
B.认为寓意深厚。
C.觉得缺乏科学性。
D.认为缺乏审美性。
3.作者将蚂蚁称为“无赖”和“强盗”的原因是( )(多选)
A.蚂蚁生性凶猛好斗。
B.蚂蚁生性十分贪婪。
C.蚂蚁也喜欢“水井”。
D.蚂蚁骚扰蝉并霸占了蝉的“水井”。
4.作者在文中引用朋友活页本中的诗的目的是( )(多选)
A.为了重述蝉与蚂蚁的关系。
B.为被污蔑的蝉平反增加论据。
C.使文章更加具有诗情画意。
D.使文章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5.蝉的名声不来源于其醉心歌唱,而来源于蚂蚁的讥讽,下面能表现名声突然大了起来的成语是( )
A.名声在外。
B.声名远扬。
C.声名鹊起。
D.无人不知。
(二)蝉出地宫
导读
蝉的幼虫在冲破外壳前需要蛰伏四年,所以会用很长时间挖一个地洞。蝉的幼虫是非常出色的工程师,它们用自己的尿液将泥土变成泥浆,涂抹在洞穴的四壁,使洞穴既坚固又畅通无阻。同时,潮湿松软的泥土也可以让蝉的幼虫有更大的移动空间。不少人认为蝉可以利尿,而事实并非如此。
夏季将至之时,第一批蝉现身了。在太阳的暴晒下,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踩踏瓷实的小路上,冒出一个个拇指粗的、与地面持平的小圆洞。这是蝉的幼虫在从地下深处爬上地面留下的痕迹,变成了蝉的出洞口。除了耕耘过的田地以外,几乎到处都能见到这样的洞——尤其是像路边这样最干、最热的地方。出洞的幼虫随身携带锐利的工具,能在必要时刺穿草皮和晒干的黏土,因此,它们似乎对最坚硬的地方情有独钟。
我家的花园里有条甬道,一堵朝南的墙将阳光反射进来,把整个甬道照得通明,仿佛塞内加尔一般。那儿有许多蝉留下的圆地洞。在六月的最后几天里,我仔细检查了这些蝉刚刚留下的地洞。四周的土壤硬度很高,我用镐才能刨开。
地洞口是圆形的,直径大约两厘米半。洞口周围很干净,没有一丁点儿浮土,不像粪金龟,洞旁还有个小土丘。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原来粪金龟和蝉的挖洞方式完全相反:粪金龟是自上而下,从地面往下挖,把土刨出来,所以堆成了小土丘;而蝉的幼虫则是自下而上,从地下往上挖,最后才把洞口钻开,因此在地洞挖完之前,浮土都无法堆积到地面上。粪金龟是挖土进洞,所以在洞口留下小山丘;而蝉从洞口出来,无法在没挖好的洞口旁堆东西。
蝉洞大约有四十厘米深。洞是圆柱形的,可能是因为地势而有些弯曲,但基本是垂直的,这样路程才最短。整个洞穴上下畅通无阻,并且没有一点儿挖掘时留下的浮土。洞底是一条死路,里面是一间稍宽敞的小屋,屋内四壁光洁,没有任何与其他地方或者通道相连接的痕迹。
从洞的长度和洞口的直径来看,蝉挖出的土有将近两百立方厘米。那么,挖出的土都安置到哪里去了呢?而且地洞和底部的小屋是在松散的土壤中挖掘的,应该会很容易坍塌,四围的洞壁也应该像粉末一样粗糙。可我却惊奇地发现,幼虫像一个勤劳的粉刷匠一般给洞壁涂上了一层黏稠的泥浆,把原本粗糙的洞壁粉饰得光滑坚固,这样,整个洞壁就既美观又不容易坍塌了。
幼虫可以在地洞中自由地上下爬动,从靠近地面的地方,再爬回洞底的小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不堵塞交通,妨碍穿梭,它带钩的爪子不会刮蹭下泥土。矿工用支柱和横梁支撑起坑道的四壁,地铁的建造者用钢筋水泥加固隧道的两侧和顶部,而幼虫——这位同样出色的工程师,则用泥浆涂抹地洞的四壁,使地洞保持畅通无阻,可以长期使用。
幼虫从洞中爬出来之后,会爬到附近的一根树枝上蜕变成蝉。如果我这时候惊动它,它会立刻谨慎地爬下来,一溜烟儿地回到洞底去。这就说明,这个洞穴即使永久废弃不用了,洞口也不会被浮土掩盖起来。
如果你认为这个通道只是幼虫为了快点到达地面马马虎虎匆忙挖成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地下小堡垒,是幼虫打算长期居住的房子——从洞壁粉刷的考究程度就可见一斑。如果这个洞只是为了方便钻出来,然后就丢弃不用的话,就用不着这么费事了。再者,这个洞穴还是它探测天气的气象站呢。幼虫成熟之后需要出洞,来到阳光下完成它一生中最重要的蜕变。但在深深的地下,气候变化很慢,幼虫不能捕捉到精确的气象信息,这条通道就是它探察外部天气,确保自己能在阳光的沐浴下蜕变的重要路径。
幼虫会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修整自己的家。它耐心地挖土、清道、加固洞壁,但不会把地表挖穿,而是留出一指厚的土层把自己和地面隔绝开来,这样它就能躲在隐蔽的洞底小屋里休息,仔细聆听外面的变化。只要稍稍预感到天气风和日丽,它就会顺着洞壁爬上来,透过那层薄薄的土层盖板探察一番,观察外面的温度和湿度。如果条件适宜,它用爪子捅几下土层盖板,就可以钻出洞来。如果天气不理想,特别是刮大风、下大雨这样极不利于它蜕变的天气,谨慎的幼虫就会回到自己的小屋里继续歇息,等待下一个出洞的时机。
一切似乎都在证明,蝉洞既是个等候室,也是个气象观测站,能够供幼虫长期停留。它有时需要爬到地表下探察外部天气,有时则需要潜藏在地洞深处隐蔽自己。所以,这就是幼虫在地洞深处建造一个合适的休息室,把洞壁涂上涂料防止塌落的原因。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那些挖出来的土到底去哪儿了?一个洞平均能挖出两百立方厘米的浮土,怎么会全都消失不见了呢?洞的里里外外都不见其踪迹。还有,幼虫是怎么把像炉灰一样干燥的土弄成泥浆,涂在洞壁上的呢?
一些蛀蚀木头的昆虫的幼虫,如天牛幼虫和吉丁幼虫,似乎可以帮助我们解开第一个谜团。这种幼虫在树干中挖洞的时候,会边挖边吃。幼虫会用颚把这些东西挖出来,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吃掉、消化。这些东西从挖掘者的一头穿过,到达身体的另一头,幼虫从中吸收了一点点营养之后,剩下的就会被排出体外,堆积在身后。通道被彻底堵塞后,幼虫就再也无法从这儿通过了。经过胃或颚的消化分解后,这些排泄物被压得比木头还紧实,这样一来,幼虫就有足够的空间往前活动了,不过空间仍然十分局促。
那么,蝉的幼虫是不是也采用类似的方法来挖掘地洞呢?当然,它不会吃挖出来的浮土,即使是最松软的腐殖土,蝉的幼虫也不可能会吃。但那些挖出来的浮土不是随着工程的进展,被逐渐丢在幼虫身后了吗?
蝉的幼虫要在地下待上四年的时间。这么漫长的地下生活当然不会只在我们刚刚描绘的小屋里度过。幼虫是从别的很远的地方来的。它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浪儿,它太擅长把领地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根据气候或食物的变化而搬家了。它会在冬天逃离冰冷的上层土壤,也会为了另一个更好的住所而迁居。这时,它会挖上一条地道,用颚把挖出的土抛在身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和天牛、吉丁的幼虫一样,这个流浪儿在向前移动时只需要很小的空间。潮湿松软的泥土对蝉的幼虫来说就像是天牛和吉丁的幼虫消化后的木质糊。正是因为这些泥土松软、便于压紧,蝉的幼虫才有更大的移动空间。
但难办的是,蝉的幼虫所挖地洞的土壤很干燥,难以压实。有一种可能性是,幼虫把新挖出来的部分浮土扔到了废弃的地道里,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还没有证据来证实这种可能性。不过,这么多浮土,肯定得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才能装得下,而挖出这个大空间又会产生很多土,这些浮土存放起来也需要空间。转来转去没个头,压土的难度让空间的问题陷入了死循环。所以,为了清除碍事的浮土,蝉应该有其他特殊的诀窍。我们不妨来试着研究研究。
我们细心观察一只正在往洞外爬的幼虫,会发现它身上总会带上点或干或湿的泥巴。用来挖土的前爪尖尖上沾了不少泥土颗粒,其他部位则像戴了泥手套一样,背上也全是泥土,像个刚通完阴沟的清洁工一样满身泥泞。因为它是从干燥的土里爬出来的,所以我原先还以为它身上会沾满粉尘,但是眼前这一幕令我惊讶不已,这一身的泥污又是从哪儿弄来的?
再顺着这个思路想一想,观察一下,谜团就迎刃而解了。我把一只正建地洞的蝉的幼虫给挖了出来。嘿!运气真好,它刚开始挖时就给了我一个令人惊喜的大发现。一个拇指长的地洞直直地通向洞底的小屋,中间没有任何阻拦。这位辛勤的工人现在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好好瞧一瞧。
它的颜色比其他出洞时捉到的幼虫要白许多,眼睛又大又白,但又混浊得很,好像看不清东西似的。不过,在地下也用不到什么视力。出了洞的幼虫眼睛则乌黑发亮,炯炯有神,看起来视力还不错。今后它得在阳光下寻找用来蜕变悬挂的树枝,有时还得去离洞口很远的地方去寻找。这时候,视力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准备蜕变期间,视力的逐渐成熟让我们了解到,幼虫可不是即兴发挥地挖地洞,它一定耗费了很长时间。
此外,苍白而眼盲的幼虫体形比成熟时要大。它身体肿胀得厉害,因为充盈着液体。只要用手指轻轻捏它,就有清亮的液体从尾部渗出来,弄得全身湿淋淋的。这种从肠内排出的液体也许是尿液,也许是消化后留下的液体,我也不能确定。现在就暂时称它为尿液吧。
看,这个尿泉就是谜底。在挖掘前行的过程中,蝉的幼虫随时用尿液把粉状的浮土浇湿,调成泥浆,然后立即用身子把泥浆糊在洞壁上。这样,具有弹性的湿土便糊在了原先干燥的土上,形成稀薄的泥浆,渗入粗糙的泥土缝隙里。最稀的泥浆会渗透到最里面那一层,多余的则被它再次压实,涂在余下的间隙中。这样一来,通道就畅通无阻,看不到一丁点儿浮土了,因为浮土都被就地和成泥浆了,比起原先没被钻的泥土,泥浆更加瓷实、匀称。
蝉的幼虫就是在这种黏糊糊的泥浆中干活儿的,所以当它满身泥污地从干燥的土壤里钻出来时,我们会觉得很疑惑。成年后的蝉虽然不用干这样又脏又累的活儿,但它没有完全舍弃自己的尿袋,尿袋被用来保存剩余的尿液,当作自卫的手段——谁离它太近,它就会冲这个不识趣的人发动一轮尿液攻击,然后“嗖”的一下飞走。所以,尽管蝉性喜干燥,但在幼虫和成虫两种形态中,它都有浇灌者的一面。
但现在又有一个问题了,挖一个地洞工程量那么大,要把挖出的所有浮土弄湿,和成泥浆,它身体里储存的尿液够吗?不够的话,就得蓄水了。那么,幼虫会上哪儿蓄水,又怎么蓄水呢?下面让我来为你揭晓答案。
我小心翼翼地挖开了几个地洞,发现洞底小屋的墙壁上都嵌着一根树根须须。这些树根须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有的像铅笔一样粗,有的则像麦秸秆一样细,短小的部分只有几毫米。根须的其余部分全都扎在周围的土壤里。那么,这样天然的汁液泉是它巧合碰上的,还是特意寻来的呢?我想,应该是蝉的幼虫特意寻来的。因为我挖蝉洞时,总能见到这样的根须。
原来,在开始挖洞筑室之前,蝉的幼虫总会在一个新鲜的小树根附近探察一番,把一点儿根须刨出来,嵌在洞壁里,而不让根须突出壁外。这个汁液泉就是它的水源,需要时可以进行补充。如果用来和泥的尿液不够了,它便来到自己的地下室,把吸管插进根须,抱着这取之不尽的水桶饱饱地喝上一顿。尿袋装满了,就心满意足地重新爬上去,继续干活儿——把土弄湿,用爪子拍打,再把泥浆压实、抹平。这样,畅通无阻的通道就顺利完工了。这样的过程虽然没法直接在洞里观察到,但我们通过逻辑推理,就基本能确定这一点了。
若是没有根须这个大水桶,幼虫体内的液体又枯竭了,会发生什么呢?我捉了一只正从地下爬出来的幼虫,把它放进试管底部,用一堆松软的干土把它埋了起来。这个土柱子有十五厘米高,但它挖的洞比这个土柱深了三倍,洞里的土也比试管里的更密实。那么,被埋在试管底部的幼虫,能顺利爬出来吗?如果它用力挖的话,是肯定能出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它可是个刚在硬土里完成杰作的挖掘匠。但我却有些怀疑它的能力。为了顶开它与外界隔离的最后那道屏障,幼虫已经把所有的储备液消耗尽了,尿袋里一滴不剩。这时,如果没有根须为它提供水分的话,尿袋里就不会有新的尿液产生。这就是我质疑它能力的理由。果然,三天过去了,它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却没能爬上一拇指高。虽然土松动了,但因为缺少液体的黏合,没法固定不动,刚一拨弄开,就都散了下来。所以只靠这样扒、挖,都是在做无用功。到了第四天,幼虫就死了。
但幼虫的尿袋若是满的,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我用一只刚开始蜕变的幼虫做了相同的实验。它的尿袋鼓得都渗到身子上了。对它来说,这种松松土、挖挖道的活儿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只见它用尿袋的液体把土和成泥浆,黏合、抹开、抹平。不过,通道形状不太规则,它一边往上爬,一边把身后的路都给堵上了。好像知道自己不能补充水分了一样,非常节省地一点一点地用自己的液体来摆脱这个陌生的环境,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多用。它精打细算地使用着自己的液体。十来天后,终于钻出了泥土,重见天日。
被捅开的出洞口像是被粗钻头钻开一般大敞开来。幼虫出洞后,在附近徘徊了一会儿,寻找着像细荆条、百里香丛、禾蒿秆儿、灌木枝杈这样的空中支点。一旦找到一个支点,它便立刻爬上去,两只前爪紧紧钩在上面不松开,头高高昂起。如果树枝有空余地方的话,它会把其余的爪子撑在上面;如果树枝很小,没有什么空地儿,两只前爪就足够它扒牢了。它就这样支撑着小憩了一会儿,让悬着的爪臂变得坚硬有力。这时,蝉胸的中部突然从背部裂开,开始了蜕变。整个蜕变过程大约持续半小时之久。
蝉从壳中蜕变出来后,与之前的样子大相径庭!它张开饱满湿润的透明蝉翼,上面还镶嵌着一条条浅绿色的脉络。它的胸部是褐色的,身体其他部分则是浅绿色,还点缀着一点点的白斑。它现在很虚弱,像个刚出生的宝宝,需要一个大大的日光浴,好好泡个澡,让自己变得强壮起来,让身体的颜色变深。两个小时过去了,蝉还没有明显的变化。它用前爪钩住旧皮囊,微风吹过,它就飘荡起来,但仍然很脆弱,也依旧是绿色。最后,它的颜色终于越来越深,变成了黑色,终于完成了体色的转变。这个过程大约花了半个小时。上午九点的时候蝉,还悬在树枝上,到中午十二点半的时候,我看见它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蜕去的空壳子除了背部那条裂缝以外,没有其他破损。蝉壳质地异常坚硬,像干羊皮一样,敲打起来感觉能哐哐作响。无论风吹雨打,蝉壳总能牢牢地挂在那根树枝上。有些蝉壳一挂就是好几个月,甚至整个冬天都挂在那儿,还保持着幼虫蜕变时的样子。
我还从一些农民朋友那儿了解了许多关于蝉的故事。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述其中最有趣的一个。
如果你有什么肾脏方面的问题,或者因为水肿而走路摇摇晃晃,需要一些特效药的话,农村的一些偏方会推荐蝉作为药引,治疗这些病症。具体怎么做呢?人们通常会把蝉收集起来,穿成串,像一串深色的蝉项链一样。晒干之后,再把它们小心地存放在家里的橱柜或抽屉里。凡是细心的家庭主妇都会在七月里把蝉穿起来晒干收藏,否则就有点太粗心了。
如果你的肾脏出现了炎症,小便不太顺畅,那就试试用蝉熬汤药喝吧,据说这个偏方特别有效。说到这里我必须得感谢一个好心人——之前我不知哪儿有点不舒服,这个热心肠的人就让我喝了这种汤药,后来我才知道这汤药是用蝉熬的,但我对这个偏方表示怀疑。令我感到惊诧的是,在古代,一名阿那扎巴的老医生,名叫迪约斯科里德,也曾推荐使用同样的疗法。他说:“把蝉吃下,干嚼,能治疗膀胱痛。”从佛塞来的古希腊人,曾把蝉、橄榄树、无花果树、葡萄等,作为药材传授给了普罗旺斯的农民。从此以后,普罗旺斯的农民便把这些珍贵的药材奉若至宝。只不过在食用方式上有所变化:迪约斯科里德建议把蝉用火烤熟了吃;而现在,大家把蝉用来熬汤,当作煎剂。
说蝉能利尿,其实有点想当然。我们这儿人人都知道,谁想抓蝉,它就会立马打开自己的水枪朝对方脸上滋尿,然后头也不回地飞走。由此,我们知道了蝉的排尿功能很强。所以,迪约斯科里德及其同时代的人以此为据,认为蝉是利尿的特效药,而普罗旺斯的农民至今对此深信不疑。
如果你知道蝉的幼虫的优点——它们能把尿液与土混合在一起,建立自己的洞穴气象站,你会怎么想呢?拉伯雷是这样描写的:卡冈都亚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坐着,尿液从他巨大的膀胱里滋出来,能把巴黎成百上千的路人淹死,这里面还不包括妇女和儿童,要不然人数更是多得难以想象。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还相信那是真的吗?
阅读能力监测:阅读上面文章,每分钟不低于600字。15分钟内完成以下阅读能力测评,扫码提交。
1.下面选项符合蝉的幼虫出洞口的描述的有( )(多选)
A.洞口周围没有一丁点儿浮土。
B.洞口与地面呈持平的圆形。
C.洞口直径约为四十厘米。
D.洞口都在潮湿炎热的地方。
2.在旁边有根须,但体内液体较少的情况下,蝉的幼虫成功出洞的可能性是( )
A.不可能成功出洞。
B.很可能成功出洞。
C.取决于天气条件。
D.取决于泥土条件。
3.作者把蝉的幼虫称为“出色的工程师”,其原因是( )
A.蝉的幼虫能够打造真正的气象观测站。
B.蝉的幼虫在蜕变期间具有极好的视力。
C.蝉的幼虫能够巧妙地模仿人类的技术。
D.蝉的幼虫能够以巧妙的方式打造地洞。
4.文章用大量的篇幅来写蝉以外的其他昆虫的挖洞方式,其用意是( )(多选)
A.为了增加文章内容的趣味性。
B.为描述蝉的挖洞方式作铺垫。
C.与蝉的挖洞方式形成对比。
D.表明蝉的挖洞方式与众不同。
5.蝉这种昆虫会经历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以下成语能描绘这一过程的是( )
A.噤若寒蝉。
B.蝉不知雪。
C.蛙鸣蝉噪。
D.金蝉脱壳。
(三)蝉的歌唱
导读
成年后的蝉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保持长时间的鸣叫,那是因为蝉这种生物的整个胸腔都用来发声,哪怕以挤压别的器官为代价,而且一直鸣叫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炮声实验证明了蝉虽然可以发出很大的声音,却是个听觉迟钝的聋子。而关于蝉振动音钹演奏嘈杂的音乐是否与雌蝉相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证实。
在我家附近,可以捕捉到五种蝉:南欧熊蝉、山蝉、黑蝉、红蝉和矮蝉。前两种比较常见,后三种则很罕见,甚至连对这里非常熟悉的农民对此都知之甚少。其中,南欧熊蝉最为常见,个头儿也最大,人们通常描述的蝉的发音器官就是在描述它身上的器官。
在雄蝉的胸前,紧挨着后腿的下方,有两块宽大的半圆形盖片,右边的微微叠在左边的上面。这就是发音器的气门、顶盖和制音器,也就是音盖。如果把它们掀起来,就能看到两个宽敞的空腔,一左一右各一个。在普罗旺斯,人们称它们为小教堂。两个小教堂合起来叫大教堂。它们的前端是一块柔软细腻的乳黄色膜片,后端是一层干燥的薄膜,像吹出的肥皂泡一样在阳光下呈现出彩虹的颜色,这在普罗旺斯语中被称为镜子。
通常,大教堂、镜子和音盖被认为是蝉的发音器官。普罗旺斯人所说的“镜子裂了”,就是指歌唱家底气不足,同样的语言也可以形容诗人缺乏灵感。但是,人们的这种观点其实是不符合声学原理的。我们可以打碎镜子,用剪刀剪去音盖,甚至撕碎前端的乳黄色薄膜,但这并不能使蝉停止歌唱。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变化只是歌声弱了一点儿,音质差了一点儿而已。两个小教堂是共鸣器,它们并不能发出声音,而只是通过前后两片薄膜的振动来增强声音,并通过音盖的开合来改变音色。
真正的发音器官在别处,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一般很难找到。在两个小教堂的外侧,腹部和背部的交接线上,有一个扣眼大小的孔,孔的周围都是角质的外壳,上面遮盖着音盖。我们把这个孔叫作“音窗”,它通向一个空腔,或者称之为“音室”;这个音室比邻近的小教堂更深,但也更窄,容量小很多。紧接着在后翼根部的下方,轻微地隆起一个小包,几乎是椭圆形的,呈没有光泽的黑色,在周围长着银色绒毛的表皮中很是显眼。这个隆起物就是音室的外壁。
我们在音室的外壁上开上一个很大的洞,发音器——音钹——便露了出来。那是一小片干燥的白色薄膜,呈椭圆形,向外凸起,三四根褐色的脉络纵贯在薄膜上,使其富有弹性,音钹整个儿固定在四周坚硬的框架上。试想一下,如果把这块凸起的薄片往里拉,使它变形、凹陷,然后让它在脉络弹性的作用下,迅速恢复到原来突起的状态。这样一凹一凸的振动就会产生清脆的嘀嗒声。
在二十多年前,有一种可笑的玩具风靡巴黎,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它叫“蝈蝈”或者说“蟋蟀”。那是一小块钢片,一头固定在金属支座上。用手指按住钢片的另一头,使它变形,然后松手,让它弹回去。就这样,钢片发出一声声烦人的叮叮声,听起来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叮叮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价值。获得大众喜爱的选票,有时并不需要太多的优点。“蝈蝈”曾经有过一段非常风光的日子。不过,它被人们理所当然地遗忘了,而且遗忘得如此彻底。人们总是喜新厌旧,以至于当我大谈特谈这个著名的玩具时,非常担心我的听众们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蝉的薄膜音钹和钢片蝈蝈是两种类似的乐器,两者都是通过使一块弹性簧片变形,然后恢复原状而发出声音。蝈蝈变形是靠拇指的压力,蝉的音钹的突起状态是靠什么改变的呢?让我们回到大教堂来,撕开挡在两个小教堂前端的黄色薄膜,露出两根粗大的肌肉柱子,它们呈淡黄色,相交成V字,V字的尖顶立在蝉腹部的中线上。柱子的顶端像是被截过似的,突然中断,从截断处延伸出一根短而细的弦,分别对应一侧的音钹,并与之相连。
这就是蝉所有的发声机关,和那个金属蝈蝈一样简单。两根肌肉柱子一张一弛、一伸一缩,靠顶部的弦牵动对应的音钹,使它们变形。然后松开,让它们依靠自身弹簧的作用迅速复位。于是,两块发声片就这样产生了振动。
您想要证实此发声机关的效果吗?您想让一只刚刚死去的蝉重新歌唱吗?这可以轻易实现。用镊子夹出其中一根肌肉柱,小心地拉动它,蝉就又会像复活了一样歌唱。每拉一下,它的音钹都会发出一声清脆的鸣叫。诚然,这声音很微弱,没有灵巧的歌唱家在世时,通过共鸣器发出的声音那么洪亮。但是,通过此种解剖手法,发声要素都基本备齐了。
相反,您想让一只活蝉闭嘴吗?这个顽固的爱乐者被人抓住,备受手指的折磨,喋喋不休地哀叹着它的不幸,就像它刚才在树上大声聒噪着歌唱它的快乐一样。砸烂它的小教堂,打碎它的镜子,都无济于事:残忍的截肢并不能减弱它的歌声。但是,如果从被我们称作音窗的侧孔中插入一根大头针,碰到音室底部的音钹。只需轻轻一刺,那破音钹就安静了。对另一侧的音钹也使用同样的手段,那蝉就完全成了哑巴歌手,尽管它没有任何明显的伤口,并且仍然像过去一样充满活力地“大叫着”。任何不知内情的人都会对我的大头针手术效果感到惊叹:即使砸烂镜子和大教堂的其他附属器官,都不能使蝉闭嘴,而我这微不足道的轻轻一刺,根本没有什么危险,却要比把蝉开膛破肚更有效。
蝉的音盖是两块坚硬的盖片,嵌得十分牢固,几乎连为一体。盖片本身是不动的,只有通过腹部的隆起和收缩,才能使大教堂打开和关闭。腹部收缩的时候,盖片正好完全覆盖住了小教堂和音室的音窗,于是声音就变得微弱、嘶哑、沉闷。而当腹部鼓起时,小教堂就被打开了,音窗也是畅通无阻的,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嘹亮高亢。因此,腹部的急速摆动,与牵引音钹的肌肉的收缩同步,控制着音域的变化,而这声音似乎就是由急速拉动弓弦引起的。
炎热的天气没有一丝风,每到中午时分,蝉的歌声会被分成一段一段,每段约有几秒钟长,中间会有短暂的停顿,似乎是在等待指挥家的分段演奏。但每一段又都是突然开始的。随着声音迅速升高,腹部的振动速度越来越快,直到发出的声音达到了极点。而这样高亢的旋律保持了几秒钟之后,开始逐渐减弱,并随着腹部恢复休息状态,随之转为越来越低沉的呻吟。腹部最后又微微振动了几下,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寂静间隔的时间根据天气状态而变化。然后又突然响起一段新的歌声,单调地重复着前面的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无休无止,仿佛一场永远不会停歇的演唱会。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在闷热的下午,陶醉在阳光中的蝉往往会缩短甚至取消歌声之间的停顿。于是,那歌声便是连续不断的,但总是有渐强和渐弱的交替。弓弦的第一个音符能在早上七点钟或八点钟听到,而管弦乐队只有在黄昏降临时,也就是晚上八点左右才停止演奏。音乐会持续的时间和时针在钟表面上转一圈的时间一模一样。但如果是阴天或有冷风,蝉就不唱了,看起来似乎是因为天气而被迫取消了现场歌唱,歌手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
第二种蝉,只有南欧熊蝉一半大小,在我们普罗旺斯这儿被称为“喀喀蝉”,这个名字是对蝉发出的声音的相当精确的模仿。博物学家称其为山蝉,它比普通的南欧熊蝉更警觉多疑。它刺耳而响亮的歌声,是一连串的“喀,喀,喀,喀”声——没有任何间隔。它的叫声由于单调和刺耳,成为最令人讨厌的蝉鸣声音之一。特别是当有数百只山蝉一起合唱时,而这是三伏天里我家门前的两棵梧桐树上经常发生的情况,这种歌声就好像一堆干核桃在袋子里被不停地摇来摇去,直到核桃壳都互相碰撞破碎。这场痛苦的音乐会是一种真正的折磨,唯一能减轻一下烦恼的,就是山蝉没那么勤劳,它的演唱会是限时版的,开始的时间不像南欧熊蝉那么早,结束的时间也不像它那么晚。
尽管山蝉和南欧熊蝉发声器官的基本原理相同,但它的发声器官也有许多独特之处,这些特点赋予了它歌声独特的特点。它没有音室,所以也就没有进入音室的入口——音窗。音钹被暴露在外面,就长在后翼与身体连接处的后面。它是一块干燥的白色鳞片,给人一种可以磨出白色粉末的感觉,外部凸出,由一束细小的红褐色神经脉络交织而成,就像用细毛笔勾勒出来的一样。
从腹部第一节的前面伸出一块短而宽的簧片,其可以活动的末端放在音钹上。簧片与木铃的簧片相似,只不过它们与旋转槽轮的齿不相接触,而是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振动的音钹的神经。我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山蝉的叫声才会如此沙哑刺耳。用手指捏住这只蝉并不能证明这一事实,因为惊恐的喀喀蝉并不会发出它平时那样的叫声。
它的音盖不重叠,恰恰相反,它们之间有相当大的间隔。音盖和腹部的附属物,即坚硬的簧片是连在一起的,一半遮着音钹,而另一半是完全裸露在外的。在手指的压力下,山蝉的腹部和前胸腔的接合处会稍稍张开。但是山蝉在歌唱的时候是不动的,南欧熊蝉唱歌时是靠腹部的快速振动来调节音域的,而山蝉并不会这么做。它的教堂很小,作为共鸣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也有镜子,但非常小,直径不到一毫米。简而言之,南欧熊蝉的是中高度发达的共鸣器,但山蝉的是极其初级的。那么,小小的音钹的微弱振动是如何加强的,甚至变得让人无法忍受的呢?
因为山蝉是一种神秘的腹语者!如果我们对着光检查它的腹部,就会看到它腹部的前三分之二是半透明的。我们用一把剪刀剪掉后面三分之一不透明的部分,这里是物种繁殖和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器官,它们被挤压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空间里。腹部的其余部分是宽大的空腔,除了背侧有一层薄薄的肌肉层外,其余部分都是由腹壁的外膜组成,背侧有一条细的、几乎是一条线的消化管。这个巨大的空腔几乎等于蝉整个身体的一半,但几乎是空的。在它的尽头可以看到音钹的两个运动的肌肉柱,两个肌肉柱相交像一个V字。在这V字形尖端的左右两侧,立着两片极小的镜子。而在这两根肌肉柱之间,胸腔的深处,却一直都是空洞的空间,倘若人类能置身于此并大喊一声,一定会收到阵阵回音。
这个空的腹部和它的胸腔的补充部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共鸣器,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表演者能有这样的共鸣器。如果我用手指堵住刚才被剪开的腹部的孔口,蝉鸣的声音就会立即变得低沉下来,低沉得似乎要被天上的乌云压到头顶,这完全符合声管发声的规律;如果我把纸管或锥形纸袋接在它敞开的腹腔里,那声音则会变得又尖又响,像一个捂着头叫嚷的崩溃女人;如果我把锥形纸袋调节得恰到好处,把它大的一端接到一根加长的试管中,那么我们将不再听到蝉鸣,而是听到响亮的公牛的吼叫。我在做这个声学实验的时候,我年幼的孩子们偶然走到我面前,他们全都被这个声音吓得四散而逃了。没想到他们竟对平时如此熟悉的昆虫感到害怕。
山蝉声音的嘶哑似乎是由于木铃的簧片压到了振动中的音钹的脉络,而声音响亮的原因当然是腹部这个巨大的音箱。我们必须承认,只有真正热爱歌唱的动物,才会像这样空出自己的整个胸腹,只是为了放一个音箱。生命中必要的器官被竭力压缩,然后挤到了一个非常狭小的角落里,挤到无法呼吸,就为了给音箱腾出更大的地方。首要的是歌唱,其他的一切都退居其次。
幸运的是,山蝉并不遵循进化的规律。如果它每一代都有更大的热情,在进化的过程中,它们腹部的音箱就可能会达到我把锥形纸袋接到它肚子上的效果。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住着喀喀蝉的普罗旺斯迟早会变得不宜居住。
在讲了关于南欧熊蝉的细节之后,还有必要告诉您,如何让难以忍受的山蝉变得沉默吗?外面山蝉的音钹声清晰可闻,用针尖刺穿它们,它们马上就能安静下来。在我家门前的梧桐树上,生活着一些带螺丝锥的昆虫,它们中也有一些是爱好宁静的,要是它们能承担刺穿蝉音钹的工作就好了!不过,这只是我的痴心妄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丰收潮的宏伟交响乐中就会缺少一个音符,这可是了不得的损失。
烦琐的描述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熟悉了蝉的发音器官的结构。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要问一问这些聒噪的音乐家的目的是什么?发出这么大的声音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答案似乎显而易见:那是雄蝉在深情地呼唤自己未来的伴侣,是情人们热情的大合唱。
对于这个自然又合理的答案,我却心存疑虑。南欧熊蝉和它那刺耳的伙伴喀喀蝉强迫我接受它们的乐团,并且这种情形已经持续十五年了。每年夏天,我都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耳闻目睹着它们的“强权政治”。虽然我是迫于无奈听它们唱歌,但是我却满怀热情地观察着它们。我看见它们在光滑的梧桐树树皮上整齐地排成行,全都兴奋地昂着头,雌雄混杂的队伍里,彼此都近在眼前。
一旦它们把吸管插入树皮,就会开始一动不动地开怀畅饮。随着太阳和树荫的移动,它们也会朝树枝侧旁缓慢地挪一下脚步,绕着树枝转动,以便保持在阳光最好、气温最高的地方。无论是在喝水,还是在移动,它们的歌声连绵不绝,太阳走,它们也走,歌声亦走。
我们可以把它们没完没了的歌唱看成是对爱情的深情呼喊吗?我对此深表怀疑。在队列中,雌蝉和雄蝉肩并肩,它们近在咫尺。任谁都不会只为了呼唤一个就在身边的异性,而叫上好几个月的。另外,我也从未见过有哪只雌蝉冲进歌声最为嘹亮的乐队里去。若是作为婚礼的序曲,视觉上已经绰绰有余了,因为蝉的视力很好。求婚者也完全没有必要没完没了地表白,因为它的意中人明明就在旁边,雄蝉的表白已在雌蝉耳边形成立体环绕,声声入耳。
那么,这会不会是雄蝉的一种打动人的手段,用来诱惑或打动无动于衷的雌蝉呢?我对此仍然持怀疑态度。当情人们大肆奏起震耳欲聋的音钹时,我从没见过任何雌蝉有表示满意的反应,也从未看见它们有丝毫的扭动或者摇摆作为回应。
我的农民邻居说,在收割的季节,蝉会对他们唱:“吱嘎,吱嘎,吱嘎!(收割,收割,收割!)”这是在鼓励他们工作。无论是收获思想的人,还是收割麦穗的人,都同样追随召唤,稻穗为肠胃提供食物,而思想则为头脑提供养料。因此,我理解农民的解释,并接受它作为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想法。
科学总会要求一个更好的解释,但在昆虫身上,科学发现了一个与我们隔绝的世界。我们不可能预见到,也捉摸不透这种音钹的碰撞所产生的嘹亮的歌声会在雌蝉的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只能说,它们冷漠的外表似乎表明了它们完全是无动于衷的,再怎么坚持也是无济于事的:昆虫的内心感情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团,空无一物又难以捉摸。
值得怀疑的另一个原因是:所有对歌声敏感的生物都有敏锐的听觉,而这种听觉就像一位警惕的哨兵,就算是最轻微的声音,它也会发出危险的警告。有些鸟儿,作为杰出的歌唱家,听觉非常灵敏。一片树叶在树枝间动了动,两个过路人说了一句话,它们就会突然沉默下来,惶恐且警惕。但蝉却远远没有这样的不安情绪,它们似乎定力十足,又似乎过于迟缓。
蝉有着极好的视力。它巨大的多面眼睛可以告诉它左右两侧发生的一切。而它的三只单眼,就像是红宝石做成的小小的望远镜,探索着它头顶上的天空。如果它看到有人来了,就会立刻沉默下来,一声不响地飞走。不过,如果我们躲到它的视觉盲区,避开这五个视觉器官,我们就可以说话、吹口哨、拍手,甚至拿两块石头互相碰撞。如果换成一只鸟,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动静,它就会停止歌唱,惊恐地飞走。而蝉却会继续平静地唱着,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对于这一点,我做过许多次实验,我只想提其中的一次,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
我借了小镇上的炮,也就是在主保瞻礼节那天放礼炮用的铁盒子。炮兵得知是为了观察蝉的小实验,很高兴地把这些铁盒子装上了火药,并到我的房子前面来射击。里面一共有两门炮,都装满了火药,仿佛是要举行一场最隆重的庆祝活动。从来没有哪位政治家在巡回选举中,能有幸受到那么多火药的致敬。为了防止震坏玻璃,所有的窗户都开着。两个能发出巨响的炮放在我家门前的梧桐树下,没有采取任何防御措施把它们遮盖起来,因为在树枝上唱歌的蝉看不见下面发生了什么。
我们有六个人,作为观众和旁听者。大家等待了片刻,我们都认为炮声过后蝉会有相对安静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数了一下蝉的数量,以及蝉鸣的音量和节奏。我们准备好了之后,就仔细地竖起耳朵倾听那空中管弦乐队的演奏是否会有变化。炮“轰”的一声炸开了,真是震耳欲聋,我们所有人都捂住了耳朵,还能感受得到这种声音的巨大。
但是树上的蝉并没有发生骚乱。合唱者的数量一样,节奏一样,音量也一样,演唱会没有受到一点儿干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六个人一致认为,巨大的爆炸声丝毫没有影响蝉的歌声。第二次炮轰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我们能从这支乐队的坚持演奏中得出什么结论?它们在炮响时完全没有惊讶或惊慌?我们能不能断定蝉是聋子呢?我不打算妄下定论。
但是,如果有比我更大胆的人作出这样的断言,我真的不知道我可以援引什么理由来反驳他。我至少会被迫承认的事实是,蝉的听觉很是迟钝,那句著名的俗语可以很好地用在它的身上:“像一个聋子一样大喊大叫。”
当蓝翅蝗虫在乡间小路的鹅卵石上晒太阳时,它正陶醉在阳光的炙热中,用它强壮的后大腿在鞘翅粗糙的边缘上摩擦,这似乎是它享受世界的最舒服的姿势;当雨快来的时候,绿蛙、雨蛙和喀喀蝉一样,在灌木丛的叶子中扯起喉咙,鼓起音囊。它们是在呼唤它们不在身边的伴侣吗?绝对不是。蝗虫的摩擦声几乎察觉不到。绿蛙和雨蛙的嗓音很大,但也是白费:它们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伴侣都没来。
那么,昆虫真的需要发出这些响亮的倾诉、这些大声的表白,来表达它们的爱情吗?从大量的观察可以得知,绝大多数男女结合后只会彼此沉默。在蝈蝈的小提琴、雨蛙的风笛管和山蝉的音钹中,我只看到它们以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一种动物都有的。
如果有一天人们告诉我,蝉振动音钹演奏着嘈杂的音乐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仅仅是因为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而充满了生机和乐趣,就像我们开心的时候搓手一样,我丝毫不会感到吃惊。如果说,它们的合唱中还有什么次要的目的与默不作声的雌蝉有关的话,那也是极有可能的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点未得到证实。
阅读能力监测:阅读上面文章,每分钟不低于600字。15分钟内完成以下阅读能力测评,扫码提交。
1.作者认为蝉大声唱歌的原因可能是( )
A.寻找食物。
B.召唤伴侣。
C.天气炎热。
D.表达感情。
2.作者在自家门前的梧桐树下用两门炮装满火药射击,树上的蝉鸣却没有因此减弱,可以推断出蝉的特点是( )
A.蝉的听觉迟钝。
B.蝉的抗噪力强。
C.蝉的视力不好。
D.蝉的胆子很大。
3.作者把山蝉比作腹语者,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 )(多选)
A.山蝉可以经常发出公牛似的吼叫。
B.山蝉腹部的大部分是半透明的。
C.山蝉的腹部和胸腔的一部分构成共鸣器。
D.山蝉的其他器官都为了给“音箱”腾位置而被压缩。
4.文章叙述蝉的过程中,介绍了一种二十多年前风靡巴黎的可笑玩具——钢片蝈蝈,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
A.增强了文章内容的趣味性。
B.为描述蝉的唱歌方式作铺垫。
C.拉近了文章和读者的距离。
D.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5.唐代虞世南写了一首名为《蝉》的古诗,其中一句是:“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你认为这句诗表现的蝉的特点是( )
A.高洁傲岸。
B.纯洁正直。
C.豁达开朗。
D.骄傲自大。
(四)蝉的产卵及孵化
导读
蝉会在纤长、光滑且规则的树枝上产卵。卵穴里卵的数量差别很大,每个穴有六到十五个卵不等,平均数量是十个。但蝉产完卵离开的时候,往往有可怕的小飞蝇来占据卵穴,它的卵会把蝉卵当成自己的食物。幸存下来的卵成功孵化后,还要经历四年的地下苦役,因而当它终于沐浴在阳光下时,便会发狂似的高声歌唱。
南欧熊蝉喜欢把卵产在干枯而纤细的树枝上。雷奥米尔仔细检查过后,确认了被蝉用来繁殖后代的所有树枝都是桑树枝:这就证明了,他只在阿维尼翁的附近采集了蝉卵,并且没有进行各种不同的研究。因为我不仅在桑树上发现了这些卵,还在桃树、樱桃树、柳树、日本女贞树以及其他许多树的树枝上都发现了蝉的卵。不过,这些都是例外。蝉最喜欢的是最细小的枝条,细枝的宽度从麦秸到铅笔粗细不等,枝上应该有一层薄薄的木质层,还必须含有丰富的木髓。只要满足了这些条件,植物的种类就无关紧要了。如果要把支持蝉产卵所使用的各种树木都一一列举的话,恐怕我要将我们这里所有的半木本植物都罗列一遍了。所以,我就只在注释中列举其中的几种,以此来显示蝉产卵地点的多样性。
蝉绝对不会挑选掉在地上的小树枝,被选中用来产卵的那些枝条大多是垂直的,并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有时也会有断枝,但相同点是必须保持直立。蝉偏爱纤长、光滑且规则的树枝,因为这样的树枝才能容纳它产下的所有的卵。我所收集到的蝉卵最多的树枝,是金雀花的枝条,这种枝条就像禾本科的植物一样,髓质非常丰富;还有阿福花的高高的枝条,这种植物在分叉之前,差不多能长到离地面一米多高。而这些都是蝉眼中的优秀细枝代表。
最重要的一点是,支撑蝉产卵的枝条,不管是什么种类的植物,都必须是完全枯死的状态。
蝉的首要工作就是在树枝上弄上一排排的小孔,让树枝看起来就像是用大头针从上往下扎了一排孔的样子,斜刺下去把木质纤维撕裂,将树枝的木质纤维扯开并挑出来,然后把它们压紧,从而形成一个轻微的突起。看到这些小孔,不明就里的人起先可能会以为是植物得了真菌病,好像真菌的孢子囊在外半露着,胀破了枝条的表皮,因此形成了一个个可怕的球状突起。
如果树枝的形状不规则,或者是有好几只蝉在同一个地方相继产卵,那么刺孔的分布就会混乱不堪,人们也会因此看花了眼,无法辨认出刺孔的先后顺序,而且也不知道它们是哪只蝉刺的。但有一个特征是保持不变的:那就是被挑起的木质纤维都是斜向排列,这表明蝉总是保持着直立的姿势,用自己的工具自上而下地纵向刺进树皮。
如果树枝形状是规则且光滑的,而且长度是适中的,那么各个刺孔之间的距离就基本相等,几乎是在一条水平线上。刺孔的数目有多有少:如果蝉妈妈在干活儿的时候被打扰,它就会另寻他处产卵,那么树枝上的刺孔数量就会很少;但是如果所有的卵都产在了同一排刺孔里,那么刺孔的数量能达到三四十个。
每一个刺孔都是一个斜着朝向卵穴的入口,这些刺孔通常都会一直深入到树枝的木髓部分。这个入口并没有遮掩物,除了雌蝉产卵时裂开的木质纤维,产卵管的两把锯子被移开后,它会重新合拢,盖在刺孔处。有时候是这样,但并不总是这样,人们会在突起的纤维之间看到一层薄薄的闪闪发光的东西,就像蛋清被涂到上面干燥之后的状态。这可能只是伴随着卵一起排出来的,雌蝉留下的少量的蛋白液体痕迹而已,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方便它的两把锯子刺孔。
紧挨着刺孔下方的就是卵穴,它是一条极小的通道,几乎占据了这个刺孔口与前一个刺孔口之间的所有空间。有时候,穴与穴之间甚至没有间隔,导致上下两层直接连在了一起。因此,虽然蝉卵都是从不同的刺孔被排入的,但最后还是排成了连续的一行。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最常见的还是各个卵穴相互隔开的情况。
卵穴里卵的数量差别很大。我发现,每个穴有六个到十五个卵不等,平均是十个。雌蝉一次彻底的产卵一共要钻三十到四十个穴不等,因此,它的产卵总数在三百到四百之间。雷奥米尔通过对雌蝉卵巢的观察,也得出了相同的数据。
这是一个真正的多子多孙的家庭,凭借众多的成员数量,它们能够在最严峻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我并不认为成年的蝉面临着比其他任何昆虫更大的危险:它很警觉,眼睛时刻盯着;它很迅速,飞得又快又及时;而且它居住在高地,不必担心那些在草地上徘徊的强盗。事实上,麻雀可能会贪婪地把它吞下去。有时候,麻雀会从邻近屋顶的梧桐树上悄然降落下来,一把逮住那位热烈演唱着的歌手,然后左一下右一下,旁若无人地把它撕成碎片,变成雏鸟的美食。但是麻雀也经常会空手而归,因为蝉有时预见到麻雀的攻击,会率先把尿液射进攻击者的眼睛里,然后立刻飞走,那么麻雀便只能望洋兴叹了。
但其实蝉有一个比麻雀更可怕的敌人,那就是绿色的螳螂。天色已晚,蝉的演奏停了下来。它整天忙于演奏交响乐,一整天都被灼热的阳光弄得昏昏欲睡。黑夜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舒坦的休憩;但那是一种饱受困扰的休息。在浓密的梧桐枝叶间,突然传来一声短促刺耳的哀号。那是蝉在寂静中被螳螂所惊响起的绝望的哀鸣。螳螂是夜间精力充沛的猎食者,它扑向蝉,抓住它的腹部,利落地一把撕开,狼吞虎咽地把它吃了个精光。音乐狂欢过后,是夜幕降临的时刻,也是夜间晚会的猎杀时刻。
我是这样了解到这件事的:天刚亮的时候我在门前散步,附近的梧桐树上忽然掉下了什么东西,发出尖厉的叫声。我跑过去看那是什么,却发现一只绿色的螳螂正在扒一只挣扎的蝉的内脏。后者徒劳地尖叫,并挥舞着爪子;螳螂则紧紧地抓住猎物,一把揪住猎物的内脏,完全不顾对方如何哀号着求饶,一口一口地把这个小动物的内脏活生生地取出来了。
这是有意义的。在清晨,当蝉还在休息的时候,袭击就发生在我头顶的上方。这只不幸的动物在被活剖的时候拼命挣扎着,导致攻击者一起掉下。从那以后,我经常目睹诸如此类的血腥暗杀事件。
我甚至见过一只胆大妄为的螳螂,扑向一只吓得逃走的蝉的样子,就像雀鹰在空旷的天空中追逐云雀一般。但是猛禽不如昆虫凶猛,雀鹰追捕的是一个比自己小的生物,而昆虫攻击的是一个比自己大得多、强壮得多的庞然大物。然而,尽管存在这种力量的不均衡,但结果已成定局。螳螂强有力的下颚,就像钢铁钳子一样尖利,几乎每次都能轻而易举地把俘虏的内脏一一取出,而俘虏因为没有武器,只能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去尖叫、挣扎。
蝉在睡着的几个小时里很容易成为猎物。在夜间遇到凶残的螳螂的每一只蝉,都会悲惨地死去。这就是为什么在夜晚和清晨的时候,尽管音钹早已沉寂,有时还是会从树枝上突然响起一声痛苦的尖叫。绿色的强盗袭击了正在熟睡的手无寸铁者。当我想要饲养一些绿色的螳螂时,我无须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需要用我的养老金购买的食物,我可以给它们吃蝉。在我的饲养笼里,有大量的蝉被吃掉。因此,绿色的螳螂,北方的假蝉,将热切地吞食米迪的真蝉,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但并不是麻雀或绿螳螂的威胁迫使蝉养育如此多的后代。真正的危险是在孵化的那一刻,事实上产卵时的风险也十分巨大。
蝉从洞里出来两三个星期后,大概是七月中旬,就开始产卵了。为了使这个观察雌蝉的产卵过程不只是依靠运气,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相信这些准备一定能确保实验的成功。之前的观察使我确信,这种昆虫更喜欢在干燥的阿福花上栖息。由于它的树枝又长又光滑,这点完全符合蝉的喜好,所以最适合用来做我的实验。再者,在我刚到南方的头几年里,我用其他一些比较好养活的本地植物代替了我院子里的菊科植物,新植物中就有阿福花。这花正是我现在的实验所需要的。我把前一年的干枯树枝留在原处,当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我会每天检查它们的情况。
我没有等多久。早在七月十五日,我就在阿福花的茎上找到了我想要的蝉,它们都在辛勤地产卵。怀孕的雌蝉总是独来独往。每只蝉都有自己的小树枝,因此在细致的产卵过程中没有被打扰的危险。当第一只蝉产完卵离开后,另一只蝉就会接替它的位置,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其实,树枝上有充足的空间,可以容纳所有的蝉产卵。但当轮到它们产卵的时候,它们更愿意独处。此外,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不愉快。产卵的过程中一切都很平静。如果雌蝉发现地方已经被占了,它就会立刻飞出去寻找另一根树枝。
怀孕的雌蝉在这个时候总是保持直立的姿势,跟它平时无异。它全神贯注地工作着,我也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用放大镜来看它的一举一动。产卵管大约一厘米长,斜插在树枝上,直到柄部。这个工具是如此完美,操作起来一点儿也不麻烦。我能看到蝉在轻微地颤抖,腹部末端一张一缩,并伴有频繁的颤动。这是能看到的产卵过程。它用钻头上的双锉刀,以一种轻柔的、几乎察觉不到的动作,交替钻进树枝的表皮上。在产卵的过程中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蝉一直静止不动,但产卵的动作却十分迅速,从第一次刺入产卵管到卵穴里装满卵,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
接着,蝉有条不紊、小心翼翼地收回产卵管,以免它被拉紧或弯曲变形。当那些被移走的木质纤维合拢到它们原来的位置时,卵穴就自动关闭了,蝉则沿着一条直线向上移动,爬得稍高一些,大约跟它的产卵管一样长。在那里再刺一个孔,到新鲜的小洞里再产十到十二个卵。因为使用这种方法,所以它从下往上攀爬树枝产的卵呈阶梯状分布。
了解了这些事实以后,我们就能解释这些蝉产卵的刺孔不同寻常的排列了。枝条外皮上的刺孔实际上是等距的,它们是卵穴的入口,因为蝉每次向上移动的距离都是相同的,即产卵管的长度。蝉飞得很快,却不擅长爬行。你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站在那根活树枝上喝树汁,缓慢地、端庄地移动着,以便就近找到一个阳光更充足的地方。在它产卵的干树枝上,蝉保持着同样的习惯,鉴于它所做的事情的重要性,甚至会更加谨慎。为了避免移动的距离使两个相邻的卵穴重叠,它会尽可能地少动。蝉每次向上移动的距离大致取决于其产卵管的深度。
另外,当树枝上的刺孔数不是很多时,刺孔是按直线排列的。事实上,既然同一根树枝的表面都是一样的,那么雌蝉在产卵的时候又何必要向左或向右移动呢?原因是蝉很爱太阳,所以产卵前会选择树枝朝向最佳的那一边。这是蝉最大的快乐——让背部充分享受阳光浴,只要它感到背部发热,就会变得很小心,不去改变如此令人愉快的位置,让太阳不那么直接地照在它身上。
当蝉的产卵过程完全在同一根树枝上进行时,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以往一个卵穴内产卵需以十分钟为单位计算,那么我有时候见到的四十个卵穴排成一排的情况,就需要六到七个小时的周期。在雌蝉完成它的产卵之前,太阳的位置自然会移动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爬行直线就会变弯,变成一个螺旋曲线。太阳转,雌蝉也跟着太阳转。因此,它刺孔的曲线就像日晷的指针落在晷盘上的影子一样变化。
就在蝉妈妈专心地将卵一一放到穴中的时候,一只长着刺针的小飞蝇连忙跑来破坏这些刚产的卵。
这种昆虫也是雷奥米尔所知道的。他几乎在所有观察过的树枝上都找到了这种小飞蝇的幼虫,这也是他研究之初对它们并不在意的原因。但他不曾看到,也看不到这种大胆的昆虫是如何行动的。这是一种小蜂科的昆虫,长约四到五毫米,全身乌黑,长着多节的触角,四肢略厚。未覆盖的刺针在腹部的下部,大约在中部,并与身体的轴线呈直角,就像养蜂场中蜜蜂的天敌斑腹蝇一样。由于我的疏忽,没有采取措施抓住它们,我也不知道昆虫学家们给它起了什么名字,甚至也不知道这种矮小的蝉的杀手是否也在昆虫的编目中。我所熟悉的是它的冷静和无畏,它在一个可以一脚将它踩得粉身碎骨的巨人面前表现了无所畏惧。我曾见过多达三只小飞蝇同时蚕食一只不幸的雌蝉的场景。它们紧跟在雌蝉的后面,忙着进行观察,或者等待猎物产卵的时机。
蝉在一个卵穴里产完卵之后,就会爬到更高一点的地方,以便再钻一个洞。这时,一个强盗就会立马跑到蝉离开的卵穴中的一个,它几乎就在蝉巨大的爪子下,但它丝毫没有紧张,就好像一个士兵在完成一项轻而易举的例行任务。它拔出刺针并将其刺进排成列的蝉卵中,不是从遍布着碎纤维的孔往里面刺,而是通过横向的一些裂缝刺进蝉卵中。因为木头非常坚硬,几乎完好无损,所以小飞蝇的工作进展缓慢。蝉也因此有时间在上面一层挨着的卵穴里完成产卵。
一旦蝉产完卵,在它后面执行任务的小飞蝇就会来取代它,把自己那可怕的、灾难性的种子注入蝉的卵穴。雌蝉离开的时候,它的卵巢已经空了,大部分的卵穴已经接收了外来的卵,而这些卵将对蝉卵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小飞蝇的卵会提前快速孵化成幼虫,它们将取代蝉的幼虫,占据卵穴,而这时,每个卵穴里大约十二颗的蝉卵便成了它们唾手可得的食物。
唉!几个世纪的经历都没能让可怜的雌蝉吸取教训。凭借它出色的视力,一定能够觉察到这些可怕的钻探者,它们在它周围盘旋,谋划着恶行。你看见它们了,也应该知道它们就在你的脚后,但如果你看见了,为什么不用你的爪子抓住它们,撕碎它们,这样你就可以安全地继续你的工作?但是你没有,你无动于衷,不为所动。你无法改变自己的本能,即使这可以减少一些你作为母亲的不幸遭遇。
南欧熊蝉的卵是象牙白的。它们的末端呈圆锥形,形状细长,在形状上有点像织布者的梭子,类似沙漏。卵的长度约为二点五毫米,直径约为零点五毫米。它们在穴内排列成一排,略微重叠。山蝉的卵稍小一点儿,整整齐齐地聚集在一起,使人想起包裹着小小的雪茄的烟盒。我们不考虑其他的,主要讲一下南欧熊蝉,因为它们的历史就是所有蝉的历史。
九月还没结束,象牙般洁白的蝉卵就被小麦般的金黄色取代了。在十月的头几天,你可能会看到,在卵的前端,有两个明显的栗褐色的小圆点,这是正在发育的小虫子胚胎的眼睛。这两只闪闪发光的眼睛好像在盯着某个东西,再加上圆锥形的前端,使它看起来像一条没有鳍的小鱼。对这条鱼来说,半颗坚果壳就可以充当一个很大的鱼缸供它在里面畅游。
大约在同一时间,我注意到,在我家院子里和附近山上的阿福花枝上,有一些蝉卵刚刚孵化出来的迹象。这些都是新生的幼虫离开蛋室,急着寻找新的住处时,在卵穴的门槛上留下的一些痕迹。我们过会儿就会知道这些痕迹意味着什么。
尽管我的探访是如此频繁且勤勉,理应取得成功,但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蝉的幼虫从卵穴内爬出来。我在室内的研究都是徒劳无功的。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及时收集了一百多根各种各样的带有蝉卵的树枝,把它们精心保管在盒子、管子和瓶子里面。但没有一根树枝向我展示过我渴望看到的东西:蝉的孵化。
雷奥米尔曾经历了同样的失望。他讲述了他用朋友们提供的蝉卵做实验是如何全部破产的经历,他甚至把蝉卵放在一个玻璃管中,然后把试管放进他的裤兜里面保暖也没有用。啊,尊敬的大师!无论是我们实验室的温和的庇护所,还是我们裤兜里那微弱的温暖,对蝉来说都是不够的。它们需要的是最高的热量兴奋剂——太阳之吻。在一个对蝉来说有点儿瑟瑟发抖的早晨之后,它需要的是在明媚的秋日里如火焰般突然爆发的太阳,这是太阳对夏天最后的甜蜜的告别。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寒冷的夜晚过后,炽热的太阳照着我的时候,我发现了蝉卵孵化完成的迹象。但我总是来晚一步:蝉的幼虫已经走了。最多有时会发现有一只幼虫被一根丝线吊在它出生时的树干上,在空中挣扎,我还猜测它是被蜘蛛网缠住了呢。
最后,在十月二十七日,我把在院子里采的阿福花枝条都收了起来,蝉产过卵的那些干枯的小树枝也都被拿到了工作室里。在放弃一切希望之前,我打算再去检查一下卵穴和里面的卵。那天早上冷得让人想要寻找火焰,于是我在房间里点燃了这个冬天的第一把火。我把那些干枝条放在壁炉前的椅子上,根本没想测试火焰的热度对藏在里面的蝉卵有什么影响。我本打算把树枝一根一根地劈开,于是将它们随意地放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
可接下来,当我用放大镜观察其中一根被劈开的树枝时,我原本已经完全不抱希望看到的孵化现象在我眼前发生了,那一刻就像是世间最美的花在我眼前缓缓绽放。那根树枝突然有了生命:大量的幼虫正在从卵穴里冒出来。它们的数量如此之多,足以满足我这个观察者贪婪的渴求之心。蝉卵已经成熟了,马上就要孵出来了,壁炉里的火如同户外的阳光一样既温暖明亮而又沁人心脾。我赶紧抓住了这意外收获的好运气。
在卵穴的洞口上,在树皮被撕裂的纤维中间,可以看到一个圆锥形的小东西,上面嵌着两个大大的黑色圆点。从外表上看,就像是奶油色的卵的前部,还像一条小鱼身体的前半部分。蝉卵不知怎的好像会自己移动,竟然从通道的底部移到了洞口,而且是在如此狭窄的通道里移动!一粒会行走的种子!不,那不可能,卵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这是一个幻觉。我将树枝折断,秘密被揭开了。真正的卵还在它们原来的地方,尽管它们有些混乱地搅在一起。但它们是空的,变成了透明的状态,上端裂开了,从中钻出了一种独特的生物,其最显著的特征如下:
从它的总体形状,头部的形状和巨大的黑眼睛来看,这个生物比它的卵更像一条小鱼。它的腹部还有一个像鳍一样的东西增加了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这个明显的鳍状物实际上是由两只前肢组成的,这两只前肢被套在一种特殊的鞘里,向后弯曲,伸直并拢。此鳍状物有微弱的活动性,使它能够从卵袋里逃出来,更困难的是,还要从通向户外的木质隧道里逃出来。这个小东西依靠已经非常结实的尾钩作为前进工具,而它的鳍状物微微张开,然后又缩回去,像一个杠杆一样支撑着身体前进。其他四只脚仍然被一个共同的外壳裹着。触须也是这样,小到得用放大镜才能勉强看见。总之,从蝉卵中生出的生物有着船状的身体,和两条并拢的鳍状肢体构成的一支单桨,它向腹面的后面伸出。身体的体节非常清晰,尤其是腹部。它整个身体像鹅卵石一样光滑,连一根绒毛都看不到。
我们该给蝉的最初形态取个什么名字呢?这个阶段是如此奇怪,如此出人意料,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能想到过。我是不是应该把一些合适的希腊词汇或多或少地合并起来,捏造出一个令人讨厌的名字?不,我才不会,因为我确信那些野蛮的外来用语对科学来说只会成为一种阻碍。我就将它简单地称为“原始幼虫”,就像我对芫菁、斑腹蝇和卵蜂所做的那样。
蝉的原始幼虫的形态非常适应它的环境,有利于它出洞。卵孵化的隧道非常狭窄,只留下了容纳一只幼虫通行的空间。此外,这些卵虽然是排列成行的,但并不是首尾相连,而是部分重叠。所以,从后面逃跑的幼虫还必须挤过仍在位置上的已经孵化的卵的空壳,这些空壳增加了通过的难度,因为它让通道变得更狭窄。在这种情况下,当原始幼虫撕开临时的外皮时,就会变成它之后的模样,那么它就不可能通过这困难重重的行列了。它长着触须,长长的四肢从身体的中轴向外伸展,弯曲的钩尖也会使自己钩住沿途的东西,这一切都阻碍了它从卵穴中迅速脱离。而且同一个卵穴内的卵几乎同时孵化。因此,第一个出生的幼虫必须尽快离开巢穴,为后面的幼虫留出通道。因而原始幼虫的形态才会像船,身体光滑无毛且没有突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挤过障碍物。原始幼虫的各种附肢被一个共同的鞘紧紧地包裹在身体上,它有鱼一样的形状和唯一能部分活动的肢体,就像轻微摆动的单桨,这就使它承担了穿越重重障碍的通道,并来到洞外的艰难任务。
一只迁徙的幼虫露出它长着大黑眼睛的头,将洞口的断裂木纤维顶开了。它的移动速度是如此之慢,以至于放大镜都几乎看不出它的移动过程,感觉它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在半小时之后,我们看到了它的整个身躯。但是,它所通过的那个洞口仍然和尾部连着,其速度之慢简直难以想象。
接着,从洞口一出来,原始幼虫为这次越狱而穿的外衣,就会立刻开裂,幼虫从前往后把自己的皮蜕去,先露出头来,然后就成了普通的幼虫,即雷奥米尔所知的唯一形态。被幼虫丢弃的破布烂衫像丝线一样悬垂着,丝线悬空的那端散开形成一个杯斗状。而幼虫的腹尾部就埋在这个斗里面,在它掉到地上之前,它还会奖励自己一个日光浴,日光浴让它变得更结实了,最后它伸展身体,试了试自己的力量,在安全悬线的末端懒洋洋地轻轻摆动起来。
这只被雷奥米尔称为小跳蚤的虫子,一开始是牛奶般的白色,然后就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琥珀色,这正是将会在地下挖洞的蝉的幼虫。它的触须长得很长,灵活地来回摆动;四肢的关节是可以自由弯曲的;相对有力的前爪一张一合,活动着它们的弯钩。我想不出有什么比这更奇特的表演:小小的体操运动员用尾巴吊着身体,用微弱的呼吸摆动身体,在空中翻个筋斗就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它在那里悬挂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有些幼虫半小时后就会成功落地,另一些则要在它们的带柄的杯斗里挂上几个小时,有些甚至一直等到第二天,仿佛是必经的修炼。
但是,无论早晚落地,幼虫落下来时,都会把悬挂的绳索,也就是原始幼虫的外衣,留在原地。所以,当一个卵穴里所有的蝉卵都孵化后,卵穴的洞口就会长出一束细而短的线,扭曲、打结,就像干了的蛋清丝。每根丝线的悬空一端都会散开成一个杯斗状。这些都是脆弱而短暂的原始幼虫的遗物,一碰就会消失。它们脆弱到最微弱的风都能很快把它们吹走。
让我们回到幼虫身上来。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迟早会落到地上,要么是偶然的,要么是有意的。这种比跳蚤还小的小虫子,通过悬挂在空中的方式,在掉落到坚硬的地面上时,保护了自己刚孵化出来的嫩肉,防止接触到粗糙的土地而弄得遍体鳞伤。现在,它将要步入严峻的生活了。
我能预见到前方的千难万险。风一吹,这个小东西就会被吹走,掉进那条还有些水的车辙中间;或者撞到那块非常坚硬的岩石上;或飘到寸草不生的沙漠上,那是饥荒之地;或者落在坚硬得无法挖隧道的黏土上。这些致命的地方到处都是,因为在十月底这样经常有大风和阴雨的恶劣天气中,吹散一切的狂风是经常光临的。
这种脆弱的生物需要一块非常柔软的、很容易钻进去的土壤,这样它就可以立刻找到一个合适的庇护所。寒冷的日子要来了,这里很快就会结霜。在地面上游荡会使它面临丧命的危险。幼虫必须想方设法以最快的速度潜入地下,而且要进入到一定的深度。这是保证安全的唯一的必要条件,在许多情况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只小跳蚤的爪子在岩石、砂岩或坚硬的黏土上能有什么用呢?这种生物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地下避难所,生命很快就会凋零。
一切因素都表明,幼虫在这块土地上建立第一个住所是必要的,但是它会遇到许多意外事故,这也是蝉后代的死亡率极高的重要原因。小黑寄生虫——蝉卵的劫掠者,生物链本身就告诉了我们蝉多产的必要性。而幼虫在地球上寻找第一个安全住所经历的困难,也证明了一个事实,即维持种族的适当延续需要蝉妈妈多产。经过多次屠杀事故的考验,蝉才大量产卵。它的卵巢多产,才能使它与许多威胁自身后代的危险相抗衡来维持种族延续。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至少可以让这些幼虫避免遇到最大的困难,即在地下寻找住所。我从灌木丛中取出一些腐殖土,这些泥土几乎是黑色的,非常柔软,躺在上面就像躺在棉花糖上一样。我用一个细筛把它们过筛。当我想了解幼虫发生的事情时,泥土的深色使我更容易找到金黄色的小虫子。另外,泥土柔软如摇篮,使其成为这种脆弱生物的合适的避难所。我把泥土牢牢地装在一个玻璃花瓶里,在里面种上一小簇百里香,又撒了几粒小麦粒。花瓶底部没有洞,实际上应该有一个洞,因为这样会便于百里香和麦子生长,但我的囚徒也会发现这个小洞并通过它越狱。种植园和庄稼会因为缺少排水系统而遭受损失,但至少我确信,在耐心和放大镜的帮助下,我一定能找到我的幼虫。此外,在灌溉的问题上,我将采取温和的做法,只提供一定量的水,以挽救植物免于死亡。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小麦开始发芽时,我在瓶子的土壤表面放了六只蝉的幼虫。这些孱弱的生物开始走来走去,它们很快就打探清楚了土层表面的情况,有几只甚至尝试爬上花瓶的边缘,但均以失败告终。它们中似乎没有一个想要钻到地底下,因此我急切地问自己:它们一直活跃、积极探索的目的是什么?两个小时过去了,但幼虫们的漫游还在继续。
它们想要什么?食物吗?我给了它们一些刚发芽的小鳞茎、几片叶子和一些新鲜的草叶。但这对它们完全没有诱惑,没有什么能让它们停下来。显然,它们是在寻找有利的地点准备钻进去。但其实没有必要在我为它们精心准备的土地上进行如此细致的勘探,或者说在我看来,整个地面都非常适合我所期待的行动。然而,这显然没有达到目的。
在自然条件下,幼虫偶尔出来溜达散心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在自然界中,像我提供的灌木叶根部那样柔软的地方是很少见的,这些地方被清除掉了所有坚硬的部分,并经过了精细的筛选。在自然条件下,更常见的是粗糙的土壤,在那里,微小的生物很难将细小的爪子钻进去。因此,幼虫必须漫无目的地游荡,必须进行一次无限期的跋涉,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毫无疑问,很多幼虫都死于徒劳的搜寻。在一个只有几英寸宽的地方里探险,显然是幼虫训练课程的一部分。在我这个豪华的玻璃监狱里,这种跋涉之旅则变得毫无意义。没关系,幼虫并不知道,它们还是必须把习惯的跋涉之旅完成。
最后,我的流浪者们终于安静下来了。我看见它们用前肢弯曲的爪子凿向地面挖土,挖出一个像粗针一样的洞。我拿着放大镜看它们挥动着小爪子,好像在挥舞着锄头,把一小把土耙到地面上。在它们的辛勤劳作之下,几分钟后就有几口小井挖好了。紧接着,幼虫开始往下爬,把自己埋进土里,然后就看不见了。
第二天,我把玻璃瓶里的泥土翻了出来,但由于百里香和麦穗根连在一起的固定作用,所以并没有弄碎泥土。我发现所有的幼虫都在瓶底,被玻璃杯困住了。在二十四小时内,它们已经钻透了一分米厚的土壤。要不是瓶子底部有玻璃,它们还能钻得更深,玻璃阻挡了它们奋勇向前的脚步。
在这个钻土的过程中,它们可能遇到了植物的根须。它们是否会停下来,通过在根须上插入吸管,来获取一点儿营养呢?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有几支细根在花瓶的底部,但我的俘虏中没有一只趴在上面吃东西。也许是倒转瓶子的时候让它们分隔两地了。
很明显,对它们来说,在地下除了树根的汁液以外,再没有别的食物了。不管是成年时期还是幼虫时期,蝉都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作为一个成年昆虫,它享受着树枝的汁液;作为幼虫,它吮吸树根的汁液。但第一口从何时开始喝的呢?这一点我还不知道,但前面的实验似乎表明,新孵化的幼虫更急于向土壤深处钻洞,以便在即将到来的冬天获得庇护,而不是在向下钻探的过程中遇到汁液就贪婪驻足。
我把玻璃瓶里的腐殖土放回原处,六个挖掘者又一次被放在土壤的表面。这一次它们立刻开始了动作,不一会儿就以极快的速度消失不见。最后,瓶子被放在我实验室的窗户上,在那里它会受到外界天气的影响,好的坏的都有。
一个月后,也就是十一月底,我再次拜访了幼虫们。它们蜷缩着,像是冷得缩在角落里的可怜虫,孤独地躺在土块的底部。它们不粘在植物的根上,也没有成长,它们的外表没有改变,和实验开始时是一样的,但没有那么活跃了。在冬季最暖和的十一月,幼虫的生长变得极其缓慢,这难道不恰恰证明了直到春天它们才会摄入营养吗?
西塔尔芫菁也是非常微小的一种昆虫,它们的幼虫从卵中直接出来,堆积在条蜂地道的洞口,一动不动,在一种完全不吃东西的状态下度过整个冬天。这与蝉的幼虫的表现显然非常相似。一旦它们挖了足够深的洞,可以保护自己免受霜冻的伤害,它们就会在冬季的住所里孤独且安然地呼呼大睡,静待春天的到来,然后把吸管插入附近的树根饱餐一顿,享受它们的第一顿美食。
我试图通过观察来证实这些推论,但没有成功。四月的时候,春天到来了,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把百里香拔出来了。我把土块打碎铺在放大镜下。这简直是大海捞针,但我最终找到了我的幼虫。它们也许是冻死了,尽管我用罩子盖着玻璃瓶;也许是饿死了,可能百里香不是一种合适的食物。我认为这个问题太难解决,所以放弃了。
要想成功地饲养这样的幼虫,需要一个又深又厚的土壤层来为它们抵御冬天的严寒。幼虫和泥土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关于它们的地下习性,但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到蝉在幼虫阶段所持续的时间。三月份,一些热心的农民在翻地时,好心地为我收集了他们在挖掘过程中挖出的大大小小的幼虫。收藏总数达几百个。它们的体形大小差别非常明显,可分为三类:其中大型的,长有翅膀的雏形,就像那些离开洞后的幼虫一样;剩下的就是中型的和小型的。每一个体形的幼虫都对应着不同的年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加上刚孵化出来的幼虫,这些幼虫太小了,以至于我的农民朋友根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这些幼虫在地下的生存期可能为四年。
它们在空中生活的时间更容易计算。快夏至时,我听到了第一声蝉鸣独唱。一个月后,集体的音乐会达到了高潮。只有极少数晚到的歌手在九月中旬时还在完成它们无力的个人演奏。音乐会到此即将结束。由于所有的幼虫都不是同时从洞里出来的,因此先后顺序明显,九月的歌手与那些在夏至就开始唱歌的蝉不是同时出洞的。取这两个日期之间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到,蝉在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持续五个星期的时间。
四年的地下苦役,一个月的阳光盛宴,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别再责备成年的蝉发狂似的唱着高音了。四年来,它在黑暗中一直裹着一张脏兮兮的羊皮纸般坚硬的外套;它用爪子挖了四年的土,现在这只浑身是土的工兵突然摇身一变,换上了最漂亮的衣服,长出了可以与鸟相媲美的晶莹剔透的美丽翅膀。此外,它还沉醉于沐浴在阳光下的温暖中,这是人间至高无上的欢乐。它的音钹永远不足以庆祝这样的幸福,虽然这幸福是如此短暂。
阅读能力监测:阅读上面文章,每分钟不低于600字。15分钟内完成以下阅读能力测评,扫码提交。
1.蝉在一个卵穴里产完卵之后,一个强盗就会立马跑来把自己的卵注入卵穴中。这个强盗指的是( )
A.螳螂。
B.蝗虫。
C.小飞蝇。
D.麻雀。
2.文中作者写道:“你无法改变自己的本能,即使这可以减少一些你作为母亲的不幸遭遇。”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 )
A.任何昆虫都很难改变本能,蝉也一样。
B.蝉不能改变自己多卵的习性。
C.蝉不忍心看到子女被害而奋起反抗。
D.蝉对外敌的入侵无动于衷。
3.下列关于蝉的概括中,属于本节介绍内容的是( )(多选)
A.成虫产卵。
B.蝉卵孵化。
C.幼虫活动。
D.蝉的一生。
4.本文在介绍蝉时,多次以“小动物”“小东西”来称呼,这样写的效果有( )(多选)
A.写出作者对小生命的尊重和同情。
B.突出蝉是自然界中最弱小可怜的动物。
C.表达作者对小动物的怜爱和呵护。
D.反映出作者对小动物生存艰难的同情和疼惜。
5.“四年的地下苦役,一个月的阳光盛宴,这就是蝉的生活。”这让我们联想到的一句古诗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练习说明
性格特征是指构成人物性格的行为和态度。比如,和蔼的、幽默的、开朗的,都是人物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