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由于本书涉及理论经济学、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因此本书的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是对金融学、行为金融学以及心理学中的风险决策理论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行为金融学基础理论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解决方案。
第一章介绍了现代金融学在基础假设层面所受到的挑战,介绍了经济学和心理学在解释决策悖论问题上的理论体系,分析了各种理论在解释决策悖论问题上的得失。
第二章对比了经典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在理论体系上的差异,详细分析了前景理论作为基础假设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地梳理了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理论、投资组合理论和情绪研究的相关文献。第二章还提出了行为金融学“基础假设缺失”这一学科问题,探讨了采用心理学情绪决策理论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性。
第三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中的预期情绪理论和即时情绪理论,剖析了上述理论与经典金融学理论的相互关系。
本书第二篇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后悔理论的改进、情绪影响投资者决策的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以及理论对于市场异象的解释。
第四章对后悔理论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改进的后悔理论”,给出了新理论的风险决策判别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后悔理论解释了决策悖论问题和偏好反转问题。第四章还比较了“改进的后悔理论”和前景理论的差异。
第五章把后悔理论全面引入经典金融学的投资组合模型中,提出了“情绪动机影响投资决策”的基础假设;在此基础上简化了后悔理论的后悔和欣喜函数,推导出了预期情绪影响下的投资组合模型,研究了在预期情绪的影响下投资组合的变化,在理论上证明了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第五章还对情绪投资组合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第六章把认知心理学的即时情绪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的社会群体理论引入投资组合的研究中,提出了“即时情绪导致投资者群体预期误差”的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投资者正反馈交易、投资者外推预期的理论解释。本章还推导了即时情绪状态下的资产定价模型,给出了特质风险定价和时变β系数的理论解释。本章还讨论了投资者错误信念导致的市场异象,给出了多因子定价的理论解释。本章利用“磐石类股票”折现率来代表市场必要报酬率,采用时间序列模型验证了理论结论。
第七章综合考虑了预期情绪和即时情绪对于投资组合的影响,推导出了两种情绪影响下的投资组合模型。本章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投资者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资产收益率的可预测性、资产收益率的过度波动和市场过度交易等问题的理论解释。本章深入分析了采用经典金融学理论范式研究情绪问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情绪组合理论进行了深入总结。本章还在实证研究中详细探讨了预期情绪代理变量的设定、“日度数据”下的即时情绪代理变量的设定问题,建立了情绪代理变量和指数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本书第三篇内容由第八章构成。第八章探索了用预期情绪代理变量进行策略投资的可行性,构建了模拟投资组合并分析了投资策略产生的报酬率。第八章还根据理论研究的结论,提出了市场监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政策建议。
(1) 权威学者包括:罗伯特·席勒、赫什·舍夫林和理查德·泰勒。主要参考文献为席勒(Shiller, 2003)、舍夫林(2005)和泰勒(2017)。
(2) “市场异象”是指不符合经典金融市场理论的异常投资行为和市场现象。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异象有处置效应、特质风险定价、盈余公告后漂移以及羊群行为等。
(3) 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率和上证综合指数收益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RESSET)。重标极差的计算采用MATLAB2019a试用版软件完成。
(4) 赫斯特指数(简称H指数)是用以衡量时间序列数据基本特征的常用指标。若H=0.5,代表信号属于白噪声,时间序列数据属于随机游走序列;若H>0.5,信号属于黑噪声,当期波动的影响可以在较长的未来期检验到,时间序列数据具有长期记忆特征;若H<0.5,信号属于粉红噪声,时间序列数据具有回复性特征。通常情况下,经济指标数据大多具有回复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