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内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马集的马文远也是穷苦出身。弟兄两个,他排行老二。家里一共七八亩地。父亲去世早,母亲含辛茹苦,把弟兄二人拉巴成人。幸好,哥哥娶了媳妇。他长到十七八岁,也没有寻上媳妇。十八乡那年,这里遇上了歉年,虽说没有绝收,可收成很差。本来家里的地就少,遇上了歉年,打的粮食就更少了。一家四口人(母亲、哥哥、嫂嫂和他)生活根本无法维持。幸好,中央军在这里募兵,给各村下达了募兵的任务,这个任务必须得完成。当兵,名声不好。当兵,干的是打仗的差使,是玩命的。家里只要有一点儿办法,谁肯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兵呢。各村的保长们都施行了没有规定的办法:谁去当兵,给他一些粮食。这些粮食由全村人公摊。为了找碗饭吃,为了家里人活命,马文远决意去当兵,给了他们家一石八斗高粱。自己走了,家里少了一个吃饭的,自己又卖了一石八斗高粱,救下了家里三口人的命,一举两得。

马文远到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中央军)去当兵。在部队,马文远能吃苦耐劳,在各个科目训练中,成绩都不错。投弹、射击、刺杀、格斗、擒拿及其他科目比赛中,每次都拿到了好成绩。各种步枪、驳壳枪,他都会拆卸安装,小毛病都会修理。深得上司的赞赏,提拔他当了班长。他还有一项好活儿---喊操。他嗓门儿大,洪亮,吐字清晰。可惜他没文化。如果有点几文化,熬个小军官儿没间题。

马文远在部队经常听到当官儿的讲,“精诚团结”,“抵御外侮”。每当听到这些,马文远心里总是一阵恶心。当官儿的克扣军饷,大官儿欺负小官儿,当官儿的打骂士兵,这是精诚团结吗?当兵的祸害老百姓,这样的军队能抵御外侮吗?纯粹是唱高调,说瞎话。马文远对军队生活越来越讨厌。当了八年兵,回家不干了。

马文远回到家里,和哥分开了家,分了三四亩地,老母亲和他在一起过日子。马文远把分到的三四亩地给了哥,自己给人家当伙计。这是吃的“红脸饭”。虽很累,一年到头儿,麦季加上秋季能落几石粮食,能顾住他们娘儿俩吃饭。

马集、吉村、王屯等儿个村子都离不远,每个村子里有名望的人人们都知道。马文远在这几个村子中也算是有名望的人。弟兄们团结得好,对老人又孝须,又当了八九年兵,军事技术又高,……大部分人都知道。专爱收集当兵回家人的信息的吉六儿,当然不放过这一些了。马文远回家后不久,吉六儿就知道了马文远的基本情况了。吉六儿认为,马文远对他是一个很有用处的人材,把他拉过来,让他训练训练这帮人射击、投弹、拼刺刀、擒拿格斗及其他战术,提高战斗力。好好整整队,像个军队的样儿。还有,有小毛病儿的枪支让他修理修理......吉六儿差人做说客,前去游说马文远,许他当排长。马文远认为。当兵的人,就是当过兵的人也低人一等。己经当过八九年兵了,这一辈子再也不能当兵啦。这不,己经二十六七了,连个媳妇都没寻上,还是光棍儿一条哩。正规部队中央军我都不干了,我到你保安团这个乱七八糟的地方去混吗?别说让我当排长,给我再大的官儿我也不干。没有当伙计,一年到头挣几石粮食吃着塌实。不干,肯定得罪吉六儿。得罪就得罪,别人怕你我不怕你。如果你收拾我,咱就较量较量。大不了我逃出去。反正我是不去你保安团里去当兵。吉六儿也拿他没办法。

马文远认为自己当过兵,自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又没有媳妇,自卑心很强,心里苦恼。有一天,他突然异想天开:王屯的宏昌和我年龄差不多,小时候认识。现在他成了教书先生,很有学间,名誉很高。如果我和他扯上关系,我的名誉不也带得高一些吗?......我得凑时间和他们拉拉关系......不过,人家有学问,是教书先生。自己呢,大老粗,一个字不认识,又当过兵,人家是不是嫌弃俺哪?......。嫌弃不嫌弃谁知道呢。没和人家见过面儿,没和人家说过话儿,咋能知道呢。见见面儿,说说话儿不就知道了吗......马文远心里顾虑重重。最后决定凑机会和五宏昌他们见见面儿,拉拉呱儿,拉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