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曾仕强说中层尽职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被领导是领导的基础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资源。如果把人当成管理对象,视同财力、机械、方法、物料、市场、管理信息、管理环境等,就相当于把人当成了物,严重违反了人性。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度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性需要受到尊重,如果把人当作一种资源,人就丧失了自主性,就没有尊严,这实在是一种大不敬。

敬就是给面子,中国人最要紧的就是面子,最不喜欢被人家管。你不管我,我可能还多做一点;你越想管我,我就越偷懒,最后把你气死。所以,把人,特别是把中国人当成管理对象,只会自找倒霉。管理要有效,一定要符合中国人的人性需求。

中国式管理的主体是人。在企业中,我们要把人摆在第一位。若能找到合适的人,就可以使企业发展壮大;找不到可靠的人,一切免谈。当企业中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就要想办法将人分门别类,比如按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财务人员、销售人员、行政人员等。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人的划分就会越来越细,因为人的管理范围是有限的。坦白地讲,一个人最多只能同时管7个人,多了就管不了,这在管理学上叫作“管理幅度”。超过管理幅度,管理就要出问题,因为凡是看得见的东西都可以造假:你相信报表,他就用报表来骗你;你相信业绩,他就用业绩来骗你。

为了使管理有效率,企业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结构。无论是哪种组织结构,从表面上看,处于底层的员工都处在被领导的地位,老板和各级干部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其实,所谓的被领导的地位是相对于领导的地位而言的,一般可以分为绝对的被领导地位与相对的被领导地位。在企业中,处在绝对的被领导地位的人占大多数,他们没有任何的领导职务和责任,也不掌握权力,完全接受别人的领导;而有些人既处在领导的地位,又处在被领导的地位,即我们所说的干部,对下属而言,他们居于领导地位,对于老板而言,他们则是处在被领导的地位。企业的老板,从职级上讲,他们居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因为在企业中,没有人可以对他们直接下命令,但事实上,他们也要受其他因素的控制,如市场环境、法律法规、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从这个角度分析,他们也处在被领导的地位。我们这本书所说的被领导者则包含了干部和其他普通员工。

平日里大家大多更为关注领导的艺术,将领导的艺术摆在第一位,领导者跟被领导者不是两种不同的身份,而是同一个人的两种角色,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行业,担任什么职位,都可能同时充当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种角色。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同时具备被领导者的角色,他会觉得负担一下子减轻很多;但仅仅认识到自己的被领导者角色还不够,真正会领导的人不会把自己当作领导者,他们会“无为而治”。

很多人现在一听到“无为”就觉得是道家的思想,换言之,他们觉得只有信奉道家思想的人,才需要做到“无为”,这是很粗浅的看法。无为,并非字面上的意思,很多人将其解释为“什么都不做”,这其实是错误的。无为是指:我明明是领导者,但是会站在被领导者的立场来领导。这与前一种解释完全不一样。另外,我还要特别加上两个字——艺术。一般人都认为“无为”是一种行为态度,或觉得是一种作风,实际上,那是一种“被领导的艺术”。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达到艺术的层次,吃亏的是你自己,受苦的是跟着你的人。

学会被领导的相关方法才能当好领导者。每一个人几乎都在领导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的领导,所以,我们最好先学习如何接受领导,然后再学习如何领导别人。可以说,只有当好下属,才有可能真正地当好领导。组织中最可怕的人,是那些既不能命令又不受命的害群之马,一方面这些人无法领导他人,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接受他人的领导。他们既不是好的领导者,又不是好的被领导者,最终什么都不是。

为了兼顾领导和被领导,干部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位置,随时重新定位,以维持上下级之间或平行之间的人和事,首先学会当下属,然后才能当好领导。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人格基本上是平等的,但是地位基本上是不平等的,这谁都不能否认。《大学》中讲:“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意思是:上面的人对我这样做,我很不高兴,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去对我下面的人;下面的人对我这样的态度,我一肚子火,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去对我上面的人;前面的人对我这样的态度,我一肚子火,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去对我后面的人;后面的人对我这样的态度,我一肚子火,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对待我前面的人;右边的人对我这种态度,我很不高兴,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去对我左边的人;左边的人对我这种态度,我很不高兴,就不要用这种态度去对我右边的人。其实用四个字——将心比心,就可以完全概括了。从现在开始,不管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进行思考。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二者之间要以“礼”相待,而“礼”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角色期待”。每个组织成员都应该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按照自己应有的角色期待,来好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便是合乎礼的表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应该互信互谅,奠定互助合作的良好基础,才能够进一步以“絜矩之道”来促进协同一致的组织力量,并把组织的合力提升到最高的水平。

我们常讲“将心比心”,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困难。一般的人,从小都是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你看,小孩子一看到东西就抓来自己吃,不会给别人吃。所以说,好多人是相当自我的,只照顾利害关系,只想到自己的方便,不太考虑别人。所以,我们要记住儒家最了不起的“推”,一定要学会推己及人——想完自己,再推出去想别人。

不管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要互信互谅,彼此站在不同的立场,互相包容,互相尊重。这样,事情才能做得好,而且做事的过程才不会草率,这样的艺术才可以长期有效。干部也要多看、多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尽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