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凡人那台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新婚过门

第二天,还未亮,高府帮忙的人,早已打开大门来到了厨房,大家有条不紊的忙了起来。

又不一会儿,天亮了,院子有人陆陆续续的起床了,大院躁动起来。

良宵夜短,新娘肖华萍也不敢多睡,看了一眼身边的男人,羞涩的红着脸一笑,便下床穿衣,来到梳妆台前,梳起头来。

此时高秋竹也醒了,忙下床,把被子叠好,才去开门。

门刚打开,一个小女孩端着一盆洗脸水,进来就喊道:“大嫂你洗脸!”

肖华萍转过来一看,是高秋竹的幺妹高秋丽,马上将洗脸盆接过来说:“谢谢小妹。”又从衣袋中,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了她。

“大嫂真好!”高秋丽拿着红包高兴得连蹦带跳地跑了出去。

这时,肖华萍梳妆打扮已结束,特意对着镜子照了一照,自我感觉良好。

于是出了新房,来到烤火屋,顺便拿起扫帚扫起屋来,屋内打扫完后,她又去烧一壶热水,看到公公和公婆来到屋里坐下,她立即倒上洗脸水,端到公公高良成面前,带着害羞的语气喊了一声:“爸,您洗脸!”

公公高良成答道:“好!老高家添人进口,娶来贤惠淑女,是秋竹的福气!”顺手封了一个大红包。

肖华萍接过红包说:“谢谢爸!”

接着又倒上洗脸水,端到公婆杨雪桃面前,喊道:“妈,您洗脸!”

公婆杨雪桃道:“嗯!”只哼了一声,没有多说,顺手也封了一个红包。

肖华萍接过红包回答说:“谢谢妈!”

接着她一一把公公和婆婆的洗脸水端出去倒了,才回到新房。

刚进屋见送亲的大伯娘刘方方、二伯娘杨三妹和姑姑一行人,已来到门口,肖华萍马上招呼:“大伯娘你们进来坐!”

“好,华萍!”大伯娘答应着,其她人也跟着进新房坐下。

肖华萍又抱了一床新花铺盖,去给了婆婆,才回到新房。

送亲的伯娘和姑姑们,见到华萍都十分的亲切,有说有笑,无话不说。

在闲聊中,大伯娘又说起了正事:“华萍啊!大伯娘给你交代几句,你现在吃高家的饭了,常言道,吃那一蔸瓜,还要护那一蔸瓜,你要尽快融如高家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成员,重要是孝顺父母,搞好婆媳关系,夫妇二人要互相尊重和互相帮助,但愿你们百年合好!”

肖华萍微笑的点头答道:“大伯娘你们放心!我会做到的!”

大家对她默许,对她的自信心都表示认同。

不知不觉到了开早饭时候,早上同样是正席,人还是多。

宾客围席坐好,各自吃的正津津有味,新娘肖华萍同新郎高秋竹来到席上,给大家装烟,送亲客也来给坐席的人给兹耙(糯米做的),一人一个。

今早的新娘,看上去,穿着粉蓝色的旗袍,头上乌发盘着,插着银簪,吊着银耳环,手带玉镯手圈,清澈明亮的眼睛,弯弯的柳眉,白皙无暇的皮肤,脸蛋透着红晕,身材柳条,均匀适体,在场的年轻人目不转睛的看得入神。肖华萍感到脸上火辣辣的,面带微笑,装完喜烟,也迅速离开,回到了新房。

早饭持续到上午十点钟才结束。

休息了一会,送亲的大伯娘,给主人和帮忙的总管打招呼,因为忙,准备告辞回家。主人再三挽留,她们还是坚持要走。

经协商好后,送亲的大伯娘又转身对新娘和新郎说:“我们今天就不耍了,该回去了。华萍和秋竹啊,因路途较远,你们可以三天后,再回门!”

这时总管找来抬轿子的人,送她们回去。

送亲客上轿时,肖华萍十分不舍,拉着伯娘和姑姑的手,眼泪扑簌簌的往外滚,早已成了泪人,伯娘和姑姑也跟着哭了起来。心地善良的女人,本来在分别之时,有许多的话要说,但因情绪激动都哭成了一团。

过了好一会儿,大伯娘才止住哭,又劝道:“华萍听话,都不哭了!我们随时走动走动,来日方长,见面的机会还多着呢,希望你保重!我们走了!”

肖华萍忍住,停下不哭,依依不舍的看着他们上了轿,目送着他们离去。

此间,新郎高秋竹给送亲带来的小孩封了一个红包(也叫打发钱),又给肖华萍的弟弟给了一个红包,交涉完毕才起轿。

轿夫抬着轿子从院坝向朝门而去,新郎高秋竹立即拿着一挂鞭炮点燃“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他又提着鞭炮一路小跑,去追肖府来的送亲客,一直把她们送到朝门外。

在门外不远处,送亲客在轿里,又拉开轿窗帘子,手伸出轿外,向地下丢了一个大红包。高秋竹连忙捡了起来,红包中有二块大洋,高秋竹笑着朝轿子方向挥了挥手,也目送着她们离去。

九月的天气,天空放晴,阳光四射,对面的大山依稀可见,尤其是肖华萍望着轿子远去,一动不动的站着,直到目标消失在视野中,但轿子不翻那大山,从南边的大山中间通过。

送走了肖家送亲的人,主人高良成很忙,一边与总管商量中午之事,还有一些客人吃喝和厨房之事,以及玩和休息之类,又一边在院坝朝门口,送着要走的客人。

这时高秋竹来到爸高良成面前,说“现在我和华萍在房前屋后转一转,看一看我们老家的四周环境。”

“行,你们去吧!”高良成点了一下头说。

高秋竹在房屋去拿了一包烟拽在身上,出来拉着肖华萍来到四合大院,向东而行,来到了东厢房的后面,那院内的东北角,一边是卫生间,一边是猪圈,圈内还有两头猪,各重量有一百多斤左右,喂到过年宰杀合适。

两人从东边的耳门出院墙,离大院三丈远的地方,是四间蓄圈,两间养有五头黄牛,且高大肥壮,都是种田梨土的当家牛,还喂养有一匹高大的白马,另一间养有二十多只羊。

再往东看,是一块大平土,平土下边,又是一块十多亩的大土。靠大院的土地上,种有一亩多蔬菜。

从东经北,北边是一面很长的山坡,坡上段是山,也在此放牛、养羊、放马,下段是种庄稼的土地。

再到西边,有一口大水井,水清澈见底,是含硒的井水,那时的人也不知道水含硒之类,不懂得硒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只知道有山有水的地方,修房造屋就是好地方。西边有一个大院子,住有十五户人家,院子里的人都是吃这口井水。

绕了一圈,回到大院正门口。前面是一条人行大路,大路上埔有青石板,一直通向七里外的大山,是当地出行的必经之地,大路的右边有一口近一亩地的鱼塘,养的鱼不少,鱼塘四周有杨柳树,其树依依,钓鱼甚好。

很快到了中午,又坐了七、八桌人。

席毕,帮忙的人将碗筷清理好,男人将借的大方桌和板凳还清,与主人都打上招呼,准备回去。

主人高良成一脸笑容,连声说:“大家辛苦了!大家辛苦了!慢走!”

客人离去,大院又恢复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