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瘫痪康复(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间脑位于脑干与大脑两半球之间。中央的室腔为第三脑室,将其分成左、右两半,室腔向下连接中脑水管,向上经左、右室间孔连大脑的侧脑室。间脑根据其位置与功能分为背侧丘脑(又称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丘脑)

丘脑是一对近似水平位的卵圆形灰质团块,斜位于大脑脚的颅侧。前端为前结节,尾端隆凸称丘脑枕,外侧邻内囊,内侧面为第三脑室壁。丘脑是除嗅觉以外的一切感觉传入大脑皮质的中继站,它从前向后被“Y”形的白质板(称内髓板)分隔成前、内、外三部分。所分隔的三部分皆为神经核(图1-25)。

图1-25 丘脑的核群模式图

1.前核群

位于丘脑前结节的深部,接受乳头丘脑束的纤维,发纤维上行投射到扣带回,其功能与嗅觉、内脏调节和近期痕迹记忆有关。

2.内侧核群及内侧背核

位于内髓板与室周灰质之间,与前额皮质、下丘脑及其他丘脑核群有丰富联系,可能是内脏与躯体感觉冲动进行复杂整合的中枢。当某些冲动在内侧背核中继后至前额皮质,可参与情绪和意识活动。当内侧背核被破坏或切除额前叶后,患者情感发生变化,对疼痛及其他严重刺激常无反应。

3.外侧核群

位于内髓板与内囊之间,分为较小的背侧核及较大的腹侧核。腹侧核又分为腹前核、腹外侧核与腹后核。

(1)腹前核:

主要接受中脑的黑质、大脑的基底核和小脑发出的纤维,传出纤维主要至板内核与背内侧核,与大脑额叶皮质也有纤维联系。其主要功能与运动控制有关,也可能参与上行激动系统,在睡眠转向觉醒过程中提供觉醒因素。

(2)腹外侧核:

接受对侧小脑齿状核经上脚与上脚交叉来的纤维,少量来自苍白球和红核,转而投射到中央前回,影响运动的协调性。腹外侧核是皮质下的运动整合中枢,损伤腹外侧核后,其对运动皮质的输出减少可改善小脑与基底节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困难。

(3)腹后核:

是丘脑中最大的接替核。腹后内侧核接受来自头、面和眶内的传入纤维——三叉丘系的终末支以及传导味觉的孤束丘脑纤维;腹后外侧核是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终止区,对侧薄束核的传入纤维终止于核的外侧区,对侧楔束核的传入纤维终止于核的内侧区。

丘脑除腹前核和腹外侧核涉及运动功能外,首先是最大的皮质下接收站,接受所有从内、外环境刺激而来的外周感觉冲动和本体感觉冲动,大部分核团关系各种感觉,粗略的痛觉感知就产生在间脑水平。丘脑还是一个传入冲动的中继站,将来自皮肤、内脏感觉器、视觉和听觉通路、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冲动传递到大脑皮质。由丘脑发出的传导束,极小部分与纹状体连接,绝大部分与大脑皮质连接。所有冲动必须经过丘脑才能产生意识,丘脑被称为“意识闸门”。丘脑同时也是重要的整合中枢和协调中枢,来自不同身体部分的不同传入冲动在丘脑内被相互整合产生感情色彩,各种基本情感如痛苦、反感、舒适等,在丘脑水平即已调整成形,然后传导至相应的皮质区。

4.丘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丘脑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腹前核和板内核损害:腹前核和板内核为非特异激活系统的起始站,双侧损伤可导致意识障碍、注意力障碍,当损害扩展至中脑被盖时,还可导致垂直方向的眼瘫。单纯腹前核损伤并额叶皮质激活障碍时,可出现意向性、目的性举止障碍。右侧丘脑该区域损伤时,可出现更为复杂的情绪障碍,躁狂状态,多言症及谵妄状态并妄谈和不适举止。

腹后外侧核损害:对侧浅感觉和深感觉障碍、感觉异常、四肢肿胀感和异常沉重感。

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基底部损害:感觉障碍和严重的疼痛症状(丘脑痛)。

腹外侧核损害:相应的核团与额叶的初级和次级运动区以及小脑和基底节相联系,临床主要出现运动性症状。

腹外侧核和相邻低丘脑区域的急性损害:严重中枢性瘫,而周围性体验如抗阻力测试时肌力却并不减低(丘脑性起立不能),患者常向损害对侧倾倒,常常不能随意坐下。

二、下丘脑

下丘脑位于下丘脑沟的腹侧,形成第三脑室下部的侧壁。前界为视交叉,后界为乳头体后缘。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也是调节内分泌的高级中枢。从脑底面观,从前往后为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从冠状面观,将下丘脑自前至后分成以下4个区:

1.视前区

包括内侧和外侧视前核,为副交感神经皮质下中枢。损伤时可发生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致胃肠道黏膜血管急性痉挛,造成缺血坏死;散热中枢也位于此区,损伤时可出现中枢性高热或低体温。

2.视上区

包括室旁核、视上核,视上核主要分泌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室旁核主要分泌催产素和与糖代谢有关的激素。下丘脑损伤影响这两个核团时,可引起尿崩症、泌尿障碍和血糖增高及糖尿。

3.结节区

范围最大,包括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弓状核(漏斗核)和下丘脑后核。饱食中枢位于腹内侧核,参与调节食欲等内脏与情感反应,损害后出现肥胖及患者病理性食欲(多食或拒食);漏斗核发出的结节-漏斗束至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等,此区损伤可出现性腺及生殖器官萎缩。

4.乳头体区

包含乳头体前核、乳头体核和下丘脑后核。乳头体核接受由大脑皮质内脏活动区发出的穹隆,发出乳头丘脑束至丘脑前核、发出乳头被盖束至中脑网状结构。

三、后、上、底丘脑

1.后丘脑

在丘脑枕的下外方有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前者借下丘臂连接下丘,为听觉通路上的中继核,后者借上丘臂连接上丘,是视觉通路上的中继核,两者共同形成后丘脑。

2.上丘脑

位于第三脑室顶部周围,其中包含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连合和松果体等。

3.底丘脑

是丘脑和中脑的过渡区,只能在切面上见到,位于丘脑的腹侧、内囊的内侧和下丘脑的外侧。主要接受来自苍白球和运动区的纤维,发纤维至红核、黑质及中脑被盖部,属锥体外系。损害时出现对侧不自主运动,称为半侧舞蹈症。

(郭友华 汪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