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大手笔:从小笔头到笔杆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问题7
顿悟时刻,我需要的素材原来在这里

明白了“要去有鱼的池子钓鱼”后,有的执笔人依然有困惑:为什么我“钓鱼”的时候,总是找错池子呢?比如总是在鲤鱼池里钓鲫鱼,在鲫鱼池里钓黄鱼。

这是因为缺少对公文语言进行刻意熟悉的训练。比如,领导让我们去看一场演出,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去当观众,那么这次看演出可能就是白白浪费时间,很多时候中途就开始玩手机了。我经常对参加公文写作培训的学生说,青春宝贵,把有限的时间投入某项工作后,要努力做到“一鱼多吃”,养成刻意丰富自己的词库的习惯,比如看到报告厅门口的海报,留意哪个词出现在了宣传海报里;走进礼堂、报告厅,尝试判断大屏幕上的哪个词是主题词/关键词……久而久之,对不同“鱼”的家会有清晰的印象。

【情境】

大美县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领导要求小白写一篇关于本县历史概况、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现状、特色产业和未来规划的介绍,用于制作招商引资推介册。

按照前文反复强调的思路,第一步,要把检索培养为下意识的反应;第二步,要想一想“招商引资推介”的素材内容主要出现在哪些地方。大家看到这里,请先停下来自己思考一下,再对比表1.3,判断自己的思路的完善程度。

表1.3 检索对象及主要素材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检索思路的本质是“从终点倒推起点”。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情境】

领导安排小白写一篇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文章,小白调动检索意识,开始思考“乡村振兴”主题的文章都会出现在哪里……

大家看到这里,可以停下来想一想,看看自己能想到几个地方。

小白思考了一下,发现可以在以下几个地方检索。

①学习强国App(“乡村振兴”相关文章)。

②各地政务官网“乡村振兴”专栏。

③“国家乡村振兴局”公众号。

④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人物报道。

⑤上级部门部署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方案及讲话。

⑥兄弟单位已经发表的乡村振兴类政务信息。

⑦有关乡村振兴工作的署名文章、调研论文、新闻评论。

⑧专业的学术网站对乡村振兴的研究。

⑨部分高校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的官网。

有些执笔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的人能想到这么多检索素材的方法,而自己写了好几年公文,都没有总结出实用的规律呢?

我的工作、生活习惯是每做一件小事,都研究一下对应的底层逻辑,比如,看到一个点击量非常高的短视频,会想一想为什么这个短视频如此火爆,是结构设计得好,开头用连续的反问句不断设置了悬念,还是脚本文案写得好,让人更容易共情?是节奏安排得紧凑,增加了亮点,还是画面、音乐等辅助要素为其加了分?只需要稍稍动动脑筋,下次做类似工作时就能想起可以借鉴的要点。

【学姐唠叨】

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家”,工作中,要多留意不同的词的“家”在哪里,需要检索时,才能够迅速找到“门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