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开始当文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1章 百万巨款(求收藏 追读)

《未名湖》第一期,未结算款项12万册;《未名湖》第二期,未结算款项14万册;《未名湖》第三期,未结算款项19万册;《未名湖》第四期,未结算款项25万册。

足足70万册,每册订购价1.5元,这就是105万元。

还有《未名湖》第五期,也就是刚刚发行的这一期,新华书店订购30万册,不说结算清楚,怎么着也得结算一部分。

《陈铭章的伤痕文学》这本书,此前结算了19万册,后来新华书店又先后增加了50万册,这50万册只有预付款20万元,还得结算30万元。

陈铭章将清单拿出来,跟李胜利谈起了结算的事。

李胜利心中叹了口气,明明陈铭章要比陈健功要小得多,但是要更加难对付。

陈铭章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结算款项。

“陈铭章同志,《未名湖》前面四期,还有些没卖完,这第五期刚刚发行,要一次性结算说不过去,你看行不行,将前面四期的款项结算给你们五四文学社,第五期的后面再结算给你们。”李胜利略微沉吟了一下,“当然,领导那边我只能尽量争取,到底能结算给你们多少,得看领导的意思。”

“还有,你的书籍那50万册,还有一部分未卖完,恐怕也无法全部结算。”李胜利说道,“这样,我们再订购20万册,那50万册全部结算给你们。”

陈铭章没有任何思考,便点头同意。

只要钱能落袋为安,这些都不是问题。

李胜利开始写申请,然后带着陈铭章他们去财务部门。

等到财务部门核对后签完字,李胜利才带着陈铭章他们去领导那里。

足足三个领导签字,才算是走完流程。

这还是陈铭章他们来了新华书店,要是他们没有亲自来,走这个流程没有大半个月,肯定走不完。

然后他们去了银行,完成了转账交易。

五四文学社的账户上,一下子多了135万元。

钱落袋为安,陈铭章心情大好。

将自己的版税结算好,陈铭章第一时间便是将结算的6.5万版税,其中的6万偿还给五四文学社,之前的欠条拿到手,而就算还了一部分负债,陈铭章的存款依旧超过了1万元。

在这个万元户都牛逼得不行的年代,陈铭章存款达到万元,绝对是属于牛逼大发的。

“轰轰轰~~”

离开五四文学社,陈铭章加大油门,摩托车的发动机发出咆哮声。

陈铭章都感到如同在御风驰骋一般。

去了京城工业学院,陈铭章接林卓韵离开,两人去市场买了一只烤鸭,买了鱼、肉、菜等,回到四合院便忙了起来。

今天傍晚,钟锡知可是要过来,大家是熟人,客人上门怎么也得请吃饭。

陈铭章亲自下厨,当煮好饭菜,汗流浃背,他去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林卓韵则是洗好葡萄放在果盘。

没多久,就有敲门声了。

陈铭章带着林卓韵前去大门口开门,果然是钟锡知。

除了钟锡知外,还有另外一个熟人路远。

“钟锡知同志,路远同志!”陈铭章热情地和他们握手,然后主动向他们介绍起林卓韵,“这是林卓韵,我的女朋友。”

“陈铭章同志,这真的是你的住处?”钟锡知有些惊讶,“刚刚我和路远同志还有些怀疑,是不是走错路了。”

“走,进去坐!”陈铭章笑了笑,主动邀请着他们进去。

此时太阳西下,阳光早已不毒了,四合院这里都开始显得凉爽。

钟锡知、路远进入院子里,更加震惊,因为这个四合院太大了。

走进垂花门,那一个大大的院子,简直让两人无比震惊。

京城住房紧张,魔都也好不到哪里去。

整个魔都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很多一家三口都是挤在一间小房子里面,厕所是公厕,厨房也是共用的。在家里甚至都不能洗澡,小孩和父母挤在一张床睡,长大了睡在衣柜里面。

房子都是公家分配的,想要换一个比较好的居住环境,需要找住房交换员审批调换。

这也造成了住房交换员是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钟锡知一家人就住在一个48平方的小房子,而路远住的更小,是一个36平方的小房子。

他们难以想象,陈铭章来京城不到一年,竟然住着这么大的四合院。

林卓韵去厨房端菜端饭过来,陈铭章招呼两人坐下来,然后去取了一瓶茅台酒。

现在酒的价格是由国家定价,茅台酒同样也是如此。

一瓶茅台酒7元,虽然也不便宜,但是咬咬牙还是可以买一瓶喝一喝。

陈铭章开酒,招呼着他们吃饭,林卓韵刚要走开,就被陈铭章留下来。

等吃完饭喝完酒,陈铭章带着他们来到泡茶室,泡了会茶,陈铭章去取了《亮剑》一部分稿件过来。

这部分稿件,共30章。

厚厚的一叠。

钟锡知迫不及待地拿过稿件看了起来,等到看完之后,钟锡知终于明白,为何陈铭章为何那么慎重。

因为《亮剑》确实和其他小说不一样!

但是他更加明白,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

另一边的路远,也拿过其他稿件看着,很快也看完了。

“陈铭章同志,这部小说要连载可不容易,恐怕得有一番争论。”钟锡知感慨道。

仅仅是李云龙这奇特的形象,就足够引起众多争议。

陈铭章笑了笑,“您所说的我心中有数,如果没法连载的话,我到时候在《未名湖》出版。”

“你们五四文学社的《未名湖》,这几个月可是搞起偌大的声势,对你们的批评声都快赶得上我们《文汇报》了。”钟锡知说道,“要是再出版这部小说,批评声恐怕都会更大。”

“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我们从不怕批评声!”陈铭章丝毫不惧。

想要没有批评声,根本就不可能。

钟锡知道:“这样,我回去后会跟总编探讨一下,后面有什么由路远同志与你联系,路远同志接下来将担任《文汇报》京城办事处负责人。”

陈铭章有些惊讶,没想到《文汇报》都要在京城设立办事处,而且还是他的熟人路远担任办事处负责人。

“行。”陈铭章略微点点头。

能在《文汇报》连载最好,多赚连载的稿费。不能连载,那就赚书籍出版的版税。

现在他手头宽裕得很,也没有之前那么想赚钱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