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亡与亡
“臣冒死恳请陛下答应联虏平寇,这关乎大明安危。”
马士英有些感动,唤醒年少时的梦想,也不顾皇帝可能会震怒,马士英站起身,向着皇帝深深一跪,毅然决然的说道。
听到联虏平寇,朱由菘眉头一皱,今天早朝已经下旨任何人不得再提联虏平寇。
“陛下,闯逆多次被围剿,却死灰复燃,短短几个月拥兵百万,随时可能南下,然建虏虽然入关,但并没有争夺天下之举,不过是图些钱粮,江南富庶之地,足可以满足建虏。”
自崇祯登基以来,农民起义不断,从高迎祥到李自成,流寇多次被扑灭,寇首高迎祥都被抓到京城凌迟,甚至李自成几十万农民军被围剿只剩下几十人,却一次次死灰复燃。
流寇就像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直和朝廷斗了十几年,最后短短几个月,拥兵百万,一举攻陷京都,逼崇祯上吊煤山。
大明官场都认为流寇是最大敌人,虽然李自成在一片石惨败,精锐尽失,但是几乎所有大明官员都认为,李自成很快就会死灰复燃。
不仅是大明官场就连建虏也是这么认为,所以一直把李自成列为最大敌人,也怕李自成这种小强一样的生命力。
但是历史有时候也让人意外,李自成被建虏打败一次,真的就一蹶不振,没有昔日那种浴火重生,败一次强十倍的事情发生。
建虏入关之后,主事的摄政王多尔衮为了集中力量对付李自成也对南明采取怀柔政策,发文公告天下“本朝江山取自流寇,非取于明,且为明报君父之仇,自古取天下之正,未有如此者”。
不仅如此,建虏还打着为崇祯帝复仇平贼的旗号在北方大肆攻城略地,不少明朝旧部掌握的城池纷纷开城投靠。
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南明官场几乎所有人都支持联虏平寇。
朱由崧是因为开了上帝视角,如果处于这个时代背景下,恐怕朱由崧也会认为联虏平寇才是正解。
站在现在看过去,清楚每一个转折点和机遇。
站在现在看未来,大家都一样的茫然和忐忑。
处于现在历史背景下,想要看穿未来,那是需要大智慧。
“如果建虏打败闯逆南下,我们该怎么办?”朱由菘问道。
“建虏善战,人口却少,不足为虑,加之,建虏现在控制北方大部分地方,根本无力分兵南下,而我们有江北四镇几十万大军,足可以应付建虏。”马士英理所当然回道。
野猪皮七大恨起事以来,经历了皇太极和多尔衮,现在已经有几十年,在掠夺大量女人和生产物资后,建虏人口爆炸式增长,是野猪皮时期的几倍。
饶是如此,建虏总人口也不过三十万左右,现在不仅控制了整个辽东,在加上北方大部,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在南明看来已经是极限。
江北四镇的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四人成为节度使一般的存在,掌握所辖地方的财政、人事、军事大权,完全就是藩镇,四镇兵力加起来也有几十万。
江北四镇刚好成为一道屏障,无论是建虏,还是闯逆南下,都需要经过江北四镇。
因此,在南明官场看来,建虏南下,就算江北四镇挡不住,经过四镇消耗,建虏也是强弩之末,大不了就像南宋一样,建虏打来就跑,建虏撤了又回去,也不怕建虏搜山捡海。
“如果江北四镇投降又怎么办?”朱由菘再问。
这一问,马士英一下子愣住了,下意识回道:“江北四镇乃从龙功臣,怎会数典忘祖投靠建虏!”
从心理学上讲,这种下意识的回答就是心里没底,因为江北四镇是南明最大的屏障和依靠,一旦倒戈,南明直接覆灭,根本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陛下,四镇绝不会背叛。朝廷给他们封爵封地,他们投靠建虏还能得到什么?”
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都封伯爵,其中黄得功封侯爵,爵位是可以世袭,也就是一旦封爵,与明帝国休戚相关,只要帝国不灭,福利不止。
不过明朝的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和功臣外戚爵位两大体系,宗室只有老朱家可以享受。
功臣外戚爵位三大等级,公、侯、伯。
明朝封爵的难度堪比登天,就算是最低等的伯爵,也比买彩票中头奖难上百倍。
因此,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封爵已经彰显朝廷对他们的莫大赏赐和荣耀。
“如果建虏给他们封王呢?”朱由菘悠悠的说道。
明朝没有封异姓王的先例,就连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也只是魏国公,死了之后才追封中山王。
换句话说,在大明除了朱家人,无论功绩再大,只有死人才能封王。从这一点也侧面反应老朱家的格局太小。
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建虏入关,凭借这一功,直接封王。
“建虏乃蛮夷,他们封的王根本不,,,”马士英下意识反驳,不过话刚说了一半,就闭嘴了。
建虏之所以是建虏,那是因为大明尚在,建虏只是蛮夷,如果建虏一统江山,那么建虏就是正统,封的王含金量自然和大明一样。
混迹官场多年,能够做到南明首辅,马士英不笨,明白成王败寇这个道理。
建虏只要一统江山,无论之前做了多么丧心病狂的事情,自有大儒替他们辩经。
看到跪在地上愣愣的马士英,朱由菘则才缓缓开口:“爱卿,平生吧!陪朕聊聊!”
“爱卿,秦为什么二世而亡?”朱由菘问道。
马士英不明白皇帝突然为什么这样问,不过还是回道:“天下苦秦久矣!秦蛮夷之邦,岂能长治久安?”
在战国时期,秦被其他诸成为蛮夷,那时候诸侯会盟都不带秦国,那时候诸国也都在寻求变法。恰好,商鞅变法在其他国家行不通,却完全匹配当时的秦国。
就像在魏国,当时魏国可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是瞧不上商鞅变法的内核利出一孔和驭XXX,其他诸侯国也是这样看法。
商鞅变革让秦国彻底成为一个战争机器,国家的所有资源都为战争服务,老百姓成为秦国战车的螺丝钉。
其实很多人看历史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下意识代入到帝王的角色,一旦以帝王视角看天下,芸芸众生在你眼中就是蝼蚁,就是工具,就是牛马,就是消耗品!
就觉得战争死人理所当然,伤亡在你眼中就是一个数字,就觉得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什么什么就霸气。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你却是那个芸芸众生,毕竟华夏五千年,普通人何以百亿计,但是帝王却仅仅不过四百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