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城隍庙夜惊魂
明朝末年,世道混乱,民生凋敝,一个名为清平镇的小镇也未能幸免于乱世的纷扰。镇中百姓生活困苦,为求心灵慰藉,对鬼神之事极为敬畏,而镇西那座古老的城隍庙,便成了他们寄托希望与恐惧的所在。
这座城隍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古朴阴森。庙门的朱漆早已剥落,露出腐朽的木板,仿佛随时都会在风中倒下。门口的石狮子历经岁月侵蚀,面目模糊,却依旧张牙舞爪,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狰狞。走进庙内,两排高大的泥塑神像映入眼帘,他们身着古代官服,手持各种法器,面色阴沉,目光冰冷,仿佛在注视着世间的一切罪恶。
庙中央供奉着城隍老爷的神像,他面容威严,头戴冕旒,端坐在神龛之中,接受着百姓的香火供奉。然而,在这看似庄严肃穆的庙宇背后,却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恐惧。
镇中有个名叫阿福的年轻书生,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却一心苦读,渴望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了节省开支,阿福搬到了城隍庙的偏殿居住,一边在庙中帮忙打扫,一边潜心读书。起初,阿福并未觉得有何不妥,虽然庙宇阴森,但好在清净,正适合他读书。
但没过多久,奇怪的事情便接踵而至。每到深夜,当万籁俱寂之时,阿福总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那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地府,幽咽婉转,如泣如诉,让人毛骨悚然。起初,阿福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是风声作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哭声愈发清晰,甚至在他读书时也会突然响起,搅得他心神不宁。
一天夜里,阿福正在秉烛夜读,那哭声又一次传来。这一次,哭声离他格外近,仿佛就在耳边。阿福惊恐地抬起头,环顾四周,却只见烛光摇曳,黑影幢幢,什么也没有。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惧,鼓起勇气说道:“何方冤魂,若有冤屈,不妨直说,我阿福虽一介书生,却也愿为你伸冤。”
话音刚落,一阵阴风吹过,烛火瞬间熄灭,整个房间陷入了一片黑暗。阿福吓得浑身发抖,冷汗湿透了后背。就在他不知所措之时,一道微弱的蓝光从墙角亮起,逐渐凝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形。阿福定睛一看,竟是一个身着白色长袍的女子,她长发披肩,遮住了面容,看不清长相。
“你……你是谁?”阿福颤抖着问道。
女子没有回答,只是缓缓向他走来,每走一步,地上便留下一串湿漉漉的脚印。随着女子的靠近,阿福只感觉一股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当女子走到他面前时,缓缓抬起了头,露出了一张惨白如纸的脸,眼睛空洞无神,嘴角还挂着一丝鲜血。
“救救我……”女子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伸出双手向阿福抓来。
阿福惊恐地尖叫一声,转身想要逃跑,却发现自己的双脚像是被钉在了地上,动弹不得。女子的双手越伸越长,眼看就要抓住他的脖子,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阿福突然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阿福缓缓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一切似乎又恢复了正常。他以为昨晚的经历只是一场噩梦,可当他低头看到地上那一串湿漉漉的脚印时,才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阿福不敢再在城隍庙多做停留,他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然而,就在他走到庙门口时,却被一个老道士拦住了去路。
“年轻人,看你印堂发黑,周身阴气环绕,怕是遇到了不干净的东西吧?”老道士目光犀利地看着阿福说道。
阿福心中一惊,将昨晚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道士。老道士听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符咒递给阿福,说道:“这庙中邪祟众多,怨念极深,你命中与这庙有缘,怕是躲不过这一劫。拿着这张符咒,或许能保你一时平安。今晚子时,你务必到城隍庙的后殿,那里有一口古井,井中藏着解开这一切谜团的关键。但你要记住,千万不可轻易触碰井中的东西,一切小心行事。”
说完,老道士便转身离去,消失在了人群之中。阿福望着老道士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按照老道士的指示去做。
夜晚,万籁俱寂,只有城隍庙内的风声在呼呼作响。阿福怀揣着符咒,小心翼翼地来到了后殿。后殿一片漆黑,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腐臭味。阿福摸索着向前走去,终于找到了那口古井。
古井的井口很大,周围长满了青苔,看上去十分阴森恐怖。阿福趴在井口向下望去,只见井底一片漆黑,深不见底,隐隐约约还能听到有水流涌动的声音。他犹豫了片刻,还是决定按照老道士的吩咐,下到井底一探究竟。
阿福找来一根绳子,系在井口的石柱上,然后顺着绳子缓缓下到了井底。井底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雾气,能见度极低。阿福摸索着向前走去,突然,他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当他爬起来时,发现自己的手摸到了一个冰冷坚硬的东西,定睛一看,竟是一具白骨。
阿福吓得差点叫出声来,他连忙后退几步,却不小心撞到了身后的墙壁。就在这时,他听到墙壁后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低声哭泣,又像是有人在喃喃自语。阿福壮着胆子,用手敲了敲墙壁,发现墙壁后面似乎是空的。
他在周围寻找了一番,终于找到了一个隐藏在角落里的暗门。阿福深吸一口气,缓缓推开暗门,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暗门后面是一个狭小的密室,密室的中央摆放着一张石桌,石桌上放着一个木盒,木盒周围还摆放着一些奇怪的法器和符咒。
阿福小心翼翼地走到石桌前,打开了木盒。木盒中放着一本泛黄的古籍和一块玉佩,古籍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阿福仔细一看,竟是一本记载着各种邪术和鬼怪之事的奇书。玉佩则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蓝光,看上去十分神秘。
阿福拿起玉佩,正准备仔细研究,突然,密室中刮起了一阵狂风,将古籍和法器吹得满地都是。阿福惊恐地抬起头,只见密室的四周不知何时出现了无数双绿色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他。紧接着,一个个黑影从黑暗中涌出,向他扑了过来。
阿福拼命地挥舞着手中的符咒,试图抵挡这些黑影的攻击,但符咒似乎对它们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黑影们越来越近,阿福感到自己的呼吸越来越困难,死亡的阴影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就在阿福绝望之时,他突然想起了老道士的话,千万不可轻易触碰井中的东西。他意识到,自己刚才打开木盒的举动可能触发了某种机关,才引来了这些邪祟。阿福连忙将玉佩放回木盒,然后关上了木盒。
奇迹发生了,那些黑影们在触碰到木盒的瞬间,突然停了下来,然后缓缓退了回去,消失在了黑暗之中。阿福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心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
然而,阿福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密室的门突然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撞开,一个身着黑袍的男子走了进来。男子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深深的寒意,他的身后还跟着一群手持武器的恶鬼。
“你是谁?为什么要闯入这里?”男子冷冷地问道。
阿福惊恐地看着男子,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是误打误撞进来的,我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男子冷哼一声,说道:“误打误撞?恐怕没这么简单吧。你手中的玉佩是从何而来?”
阿福这才意识到,男子是冲着玉佩来的。他连忙将玉佩拿了出来,说道:“这玉佩是我在石桌上发现的,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男子看到玉佩后,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他说道:“这玉佩乃是开启地府之门的钥匙,如今落入你手中,也算是你的造化。只要你将玉佩交给我,我便饶你不死。”
阿福心中一惊,他知道这玉佩事关重大,绝不能落入坏人之手。他紧紧地握住玉佩,说道:“我不会把玉佩交给你的,你休想打它的主意。”
男子见阿福不肯交出玉佩,顿时恼羞成怒,他一挥手,身后的恶鬼们便一拥而上,向阿福扑了过来。阿福拼尽全力与恶鬼们搏斗,但他毕竟只是一介书生,哪里是这些恶鬼的对手,很快便被打倒在地。
就在男子准备夺走玉佩时,一道金光突然从阿福的怀中射出,将恶鬼们击退。原来是老道士给他的符咒发挥了作用。男子见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说道:“没想到你这小子还有点本事,不过,今天这玉佩我是势在必得。”
说完,男子口中念念有词,施展出了一种邪恶的法术。只见他双手一挥,地面上突然涌出无数条黑色的藤蔓,向阿福缠绕过来。阿福躲避不及,被藤蔓紧紧地缠住,动弹不得。
男子一步步向阿福逼近,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他伸手准备拿走玉佩时,阿福突然感觉到手中的玉佩传来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顺着他的手臂传遍全身,让他顿时充满了力量。
阿福大喝一声,挣脱了藤蔓的束缚,然后将玉佩朝着男子扔了过去。玉佩在半空中突然爆发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光芒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身影,正是城隍老爷。
城隍老爷目光威严地看着男子,说道:“你这邪祟,竟敢在我的地盘上作恶,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说完,城隍老爷一挥手,一道金光射向男子,男子惨叫一声,瞬间被金光吞噬,化作了一缕青烟。他身后的恶鬼们也纷纷四散逃窜,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危机解除后,城隍老爷的身影渐渐消失,玉佩也缓缓落回了阿福的手中。阿福看着手中的玉佩,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这一次能够化险为夷,全靠城隍老爷的庇佑。
阿福将古籍和玉佩重新放回木盒,然后离开了密室。他顺着绳子爬出了井底,回到了城隍庙的后殿。此时,天已经渐渐亮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让阿福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阿福来到城隍庙的正殿,对着城隍老爷的神像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然后,他收拾好行李,离开了城隍庙。经过这一夜的惊魂,阿福决定放弃考取功名的念头,他要云游四方,寻找那位老道士,学习降妖除魔之术,以保护世间百姓免受邪祟的侵害。
从那以后,清平镇的城隍庙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阿福在庙中的那段恐怖经历,却成为了人们口中流传的一段惊悚传说。每当夜晚来临,风声呼啸,人们总会想起那个充满恐惧与神秘的夜晚,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恐惧。